截至2020年2月4日,美团的总市值为5872亿港元,成为仅次于阿里和腾讯的第三大市值互联网公司。
这家最早起家于团购的互联网新贵,已经成长成为一家综合性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在创始人王兴的眼中,美团有机会成为与阿里、腾讯一个量级的公司。就目前市值而言,虽然较阿里、腾讯还尚有距离,但已大幅超过百度,“BAT”的称呼有望被“ATM”替代,而“M”正是王兴的美团。
无 边 界 游 戏
美团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界近年来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仅用了8年时间,即成为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业务从最初的团购扩展为餐饮、娱乐、酒店、旅游、出行、零售等领域的2C服务和相关的垂直类2B服务。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的服务覆盖了全国超过2800个县市,拥有年活跃用户4.36亿,活跃商家达590万,平台上发生的年交易笔数高达115.5亿笔(表1)。
从团购开始,美团以强大的执行力与开拓性,先后在酒店预订、旅行、电影票务、餐饮、外卖、生鲜零售、出行等各个领域开疆扩土。美团的业务开拓似乎没有边界,同时与阿里、携程、滴滴乃至京东及58同城展开正面竞争,因而有人开玩笑说互联网半壁江山都是美团的敌人。
据称王兴特别推崇的一本书是詹姆斯·卡斯所写的《有限和无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世界上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
而王兴正是将美团定义为一个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无边界公司,一切业务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延展、迁移。
虽然美团今天有了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第一入口之地位,但其目前几乎所有业务都没有先发优势,其核心业务都是通过几次漂亮的征战,使得自己从跟随者逐步变成了领跑者。
票 务 先 行
2012年,O2O概念在互联网行业的走热,让团购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王兴当时认为,1998年是实物电商的元年,2010年则是服务电商的元年,而2012年将会是服务电商的分水岭。对于美团来说,平台95%业务都是服务,其目标是要做中国最好的服务业的电子商务。
于是,美团全面转向O2O领域,在主力产品美团外推行T型战略,横是团购,竖是电影、酒店等垂直行业。猫眼电影就是美团T型战略的第一步。
猫眼电影原名“美团电影”,是由美团于2012年2月推出,提供电影票团购服务。彼时,在线票务在整个电影票务市场的份额占比还不到20%,且有十余家公司在争抢蛋糕。2013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收获10亿元票房,一举站上当年度票房榜首,这让王兴意识到,电影市场的大爆发来到了。王兴终于下定决心把电影票团购业务独立分拆成子品牌,推出独立APP“猫眼电影”,并派出了一支强悍的地推团队。
一年半时间里,猫眼在业内首批推出电影在线选座服务,通过高票补迅速抢占市场。2014年《变形金刚4》上映前,猫眼提前2个月开始准备,在10个城市展开促销,并在首映日当天包下全国院线所有黄金场次。2014年6月靠《变形金刚4》的20亿票房,猫眼超越格瓦拉、豆瓣网、时光网等对手,成为在线票务市场第一名。
此外,猫眼还创新推出“电影预售”业务,开创电影发行新模式。《心花路放》团队2014年8月关注到《变形金刚4》票房表现后,主动联系与猫眼合作,共同摸索出互联网宣发模式雏形。猫眼在线下沟通影院提前排片,线上展开预售;并分析用户历史消费数据,为影院提供排片建议,助力其通过预售情况调整排片;同时为片方提供营销建议,及时调整宣发策略。《心花路放》之前,电影院没有依据预售提前排片的意识,也没有大规模点映这样的操作。猫眼利用《心花路放》三次点映,迅速扩张口碑,拉动预售,《心花路放》预售票房1亿,电影票房11.7亿。此后,互联网发行开始成为标配。
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同年5月27日,猫眼电影从美团点评独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并整合大众点评娱乐业务,切入电影周边衍生业务,实现O2O向一站式观影消费平台进化。根据CBN Data数据,2016年上半年猫眼以33%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与腾讯微影、阿里淘票票、百度糯米形成四巨头格局。
2016年5月,上市公司光线传媒及其大股东光线控股,联合收购美团所持猫眼57.4%股权,从此,猫眼脱离美团子公司范畴;2017年,腾讯又一手促成猫眼再与微影时代合并,并获得腾讯投资。至此,猫眼的主要持股方变为光线传媒系、微影时代、腾讯、美团点评,分别持股48.8%、20.62%、16.27%、8.56%。
此后,电影票在线购票行业开启了猫眼与淘票票双寡头的局势,其中猫眼占据约60%市场份额。
酒 旅 突 击
就在美团布局电影票务市场、打造猫眼电影的同时,中低端酒店的团购业务也在平台上自发生长。当时,美团的数据显示,酒旅商家对线上的接受程度比餐饮商家更高。更进一步,美团还发现这一部分市场是OTA头部平台忽视的市场,并且美团高频团购业务带动低频酒店团购业务,在获客成本上比同行更低。
于是,在2012年6月,由陈亮领衔,成立名为“西瓜组”的项目团队,标志着美团正式侵入酒旅行业。
对互联网而言,在线旅游可以说是第一代成型的商业模式。在1999年,携程和艺龙就已经成立了,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上市。在美团进入的时候,市场上还有2004年成立的同程、2005年成立的去哪儿等,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美团作为一个毫无根基的参战者,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携程主要占据线上旅行中高端市场,美团于是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术,以中低端作为切口,瞄准了中小城市和县城的“长尾市场”,特别是高校和医院周边的中低端酒店,利用地推铁军,疯狂蚕食市场。
实际上,在前期阶段,美团酒店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携程,而是定位更低端的去哪儿。为了遏制美团酒店,去哪儿使用烧钱补贴策略,让对方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尽管在去哪儿的疯狂反击之下,美团酒店依然强势推进。
2015年年中,美团对外披露了一次酒旅成绩单:上半年酒店旅游事业群整体交易额71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酒店在线交易平台。
正当美团酒店与去哪儿打的难分难解之时,2015年10月,去哪儿被携程合并,突然间,美团酒店的敌人消失了。到2016年,美团开始进入中高端酒店业务,直接与携程进行正面抗衡。
从数据来看,美团在线酒店预定的间夜量连年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0.82亿增长至2018年的2.84亿,而2019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了与2018年全年几乎持平的2.83亿(图5)。
强敌环伺之下,美团又在在线酒旅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跃迁。
外 卖 争 霸
2013年11月,美团又上线了外卖,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场。美团外卖的上线,源于王兴决定将猫眼电影的模式复制到更多领域。
外卖的孵化,需要回溯到2012年底。彼时美团进入一个良性轨道,需要寻找业务新的增长点,于是王慧文重新组建一个新的产品部,大概看了五六个方向。
此时的外卖正处于风口的前夜,先行者“饿了么”早已在这个领域深耕5年,在饿了么之后还有点我吧、美餐网、易淘食等先行者。特别是饿了么,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1.5亿涨到2014年近100亿。
美团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对各个赛道做定期的监控,不管是谁,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用到互联网,且日交易量超过一定数额,美团就派人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外卖市场品类出来了。以前的外卖只是堂食微不足道的一个补充,现在成了并列且高速增长的一条新赛道。美团就此决定进军外卖市场。
“时机成熟”是美团选择外卖的原因,王慧文曾解释道:“我们发现现有外卖公司的经营健康水平比之前好很多,多个校园外卖都已经开始多校区经营。同时再观察一下他们的经营水平,发现他们并非将经营做到极致才勉强生存,这是很重要的信号。对一个行业而言,如果在产品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都没有特别好但用户已经在健康地、反复地使用时,意味着时间点成熟了。”
况且团购与外卖是高关联性行业,具有很高的协同性,外卖与团购业务积累的数百万餐饮商家资源,是重叠且可以马上利用的。对商家来说,外卖不占用餐厅门店面积,商家会把它视为一种额外收入。因此外卖服务是美团对餐饮商家在团购之外服务的必然延伸。
从2016年起美团市场份额即超过饿了么,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以65.1%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饿了么则下降至32.8%(图9)。
从年度数据来看,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盈利情况似乎没有明显的逐年改善的趋势。但如果我们将收入和利润数据分拆成季度数据,则可以明显看出,其经调整净利润自2018Q2录得-32.11亿元的最大亏损之后,逐季亏损额都在缩窄,到2019年Q2录得14.92亿元的季度盈利,2019Q3盈利进一步提升至19.42亿元(图11)。所以,从2018Q2之后,美团每个季度的盈利状况都在改善,盈利能力逐季向好。
这说明美团的营收增幅要远远高于平台交易额的增幅,更进一步说明美团的营收一路向好。
此外,美团的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178%下降至3Q2019的19.4%,说明美团的营收增长在逐渐降低对营销的依赖。整个平台对用户补贴的力度也在下降,用户补贴总额占平台交易额的比例从2015年的2.42%降低至3Q2019的1.18%,降幅超过50%(表2)。说明美团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正逐步脱离用户补贴驱动。
不过,虽然餐饮外卖贡献了营收的大头,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却远远不如到店、酒旅业务,该业务始终贡献了60%以上的毛利(图14)。
那美团为什么不继续着力发展高毛利的到店餐饮及酒店预订业务,而要投入大精力去做外卖业务呢?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外卖是高频、刚需业务,把这块做大不仅可以极大提升平台成交额,而且还能很好地带动酒店、旅游、出行乃至生鲜零售等业务的发展。对于美团来说,业态越丰富,其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的生态就越完善。
截至2019年9月30日,美团账上现金及短期投资分别为151亿元及461亿元。丰厚的资金储备显然有助于美团的进一步拓展。
挑 战 仍 存
美团整体看上去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一片向好,但是否就没有任何隐忧了呢?其实,新培育的项目,始终是美团不小的负担。
在收入统计上,美团将除了外卖、到店餐饮、酒店、旅游之外的所有业务都归入“新业务及其他”,这个类别可谓包罗万象。它不仅包含了出行板块的网约车及单车,生鲜零售领域的小象生鲜、美团买菜,配送领域的美团跑腿、美团闪送,2B业务的快驴进货、SaaS云服务,甚至还包括馒头直聘、美团金融。
对这类新业务,美团仅做了整体披露,至于内部的明细,外界知道的相当有限,也就很难一窥究竟。从新业务整体数据来看,各季度的收入在稳步增长,但毛利情况呈现出深V走势(图15)。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