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被神话、被拔高的黄家驹,即使他还活着也难达到今天的高度

知乎上有个经久不衰的问题:黄家驹如果活着,现在是什么地位

这个话题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和讨论,其中的高票回答认为:黄家驹是一个死后被严重过誉的歌手,永远不要低估死亡对一个人的神化作用。

不断被神话、被拔高的黄家驹,即使他还活着也难达到今天的高度

诚如高赞作者所言,黄家驹去世之前,Beyond的对标对象是草蜢、达明一派、太极乐队,黄家驹去世之后的二十多年,他的比较对象也水涨船高,变成了崔健、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张学友、邓丽君、许冠杰这些歌坛顶尖人物。

细细捋清一些事实后,不得不承认一个真相:如果抛开情怀单从歌曲进行横向对比,Beyond的作品只是加了一些人文关怀的励志鸡汤。

「北京“遇冷”」

1988年10月15日,首都体育馆,这个能够容纳18000人的场地迎来了Beyond的内地首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港台流行音乐逐渐打破了地域局限。那个年代,首都体育馆见证了不少音乐盛况,北京观众对演唱会也不再陌生。

Beyond在内地没什么曝光,所以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人关心他们之前唱过什么歌,看到演出海报上的“摇滚”字眼时,大家都惯性地认为他们的歌应该和“崔健”差不多。

那时候只要是扯着嗓子唱歌的,都叫摇滚。

不断被神话、被拔高的黄家驹,即使他还活着也难达到今天的高度

Beyond在公司要求下也录制了一些国语版歌曲在台湾发售,同样出师未捷。

他们又将眼光瞄向了日本市场,结果黄家驹发生了意外,时间定格在了1993年6月30号。

「Beyond的曝光源于一次商业公司的冒险尝试」

如果把时间线聚焦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乐坛,Beyond这支乐队和当时的乐坛环境是失衡的。

香港所接受到的文化信息大多为舶来品,这也使得港人将更多的目光都放在了个人的奋斗发展上,市井文化得以逐步形成、放大,音乐、电影是为大家服务的,“市井”是内核。

正是这样,我们记忆里的港人形象大多都“务实、拼搏”,而非悲天悯人。

香港娱乐圈深受大众青睐的“明星”抑或是“时代符号”,是刘德华,而非黄家驹。

不断被神话、被拔高的黄家驹,即使他还活着也难达到今天的高度

签约新艺宝后,Beyond于1988年3月发行《现代舞台》,其中《冷雨夜》和《旧日的足迹》至今都是热门单曲,这张专辑也成为了Beyond开始带有人文色彩、社会批判的开端。

彼时,粤语歌坛对于摇滚的定位还很模糊。

摇滚乐是什么并不重要,就算Beyond的音乐谈不上叛逆、另类,但只要“理想至上”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浅显易懂的价值取向就很容易激励年轻人。

他们的存在就是不愿意妥协的象征,这也是我们回望过去,仍然对这支乐队抱有敬意以及他们能持续产生影响的原因。

除了精神象征,Beyond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歌曲旋律顺耳上口。

用现在看起来充满套路化的和声走向、口水化的旋律线条来表达自身的价值想法,这当中就包括了:人文关怀、社会批判、励志拼搏、大爱无疆等内容题材。

个性等于难寻听众,商业代表寻求共鸣,这是那个时代必须做出的抉择,如果说beyond的第一张专辑《再见理想》还算个性化的表达,那他们签约后随着名声的累积换来的便是商业的妥协。

很幸运,Beyond用歌曲传达态度的做法,在小情小爱的市场上找到缺口,收获了最大范围的听众。

同样,这也是90年代香港电影大举进入内地消除语言壁垒后,内地听众能如此迅速接纳beyond并自发传播的重要原因。

可遗憾的是,这一招在Beyond试图拓展台湾市场时失效了,这也铸造了Beyond不得不转战日本。

「被台湾歌坛拒绝的励志鸡汤」

如果从音乐性出发,Beyond的音乐其实卡在一个尴尬的“中间值”。

经历过“民歌运动”的台湾歌坛,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便呈现出大批精英知识分子进军音乐产业的盛况,无论是家国情怀、悲天悯人的罗大佑,还是热衷于挖掘平凡人感情生活细节的李宗盛。

不断被神话、被拔高的黄家驹,即使他还活着也难达到今天的高度

对于Beyond的大多数作品而言,其歌曲中的价值观表达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尽管他们的内涵大多浅显易懂,但象征性是不言而喻的。

黄家驹的意外死亡,无疑为他们歌曲的整体价值表达增添了大量的悲壮色彩。

黄家驹就好似一个摇滚战士,生前不得人心,最后未能如愿、悲愤离世,这对于90年代后,压抑许久终于能见识到这个五彩斑斓世界的内地听众而言,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Beyond的歌能够至今被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传颂,特别是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将他推向神坛,“死亡崇拜”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死亡”能留给后人无尽想象,在他书写完一个个篇章后不留任何瑕疵的猝然离去,便塑造了听众所幻想的“完美人格”。

「最后的话」

我相信,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Beyond作为华语乐坛不可或缺的分流,在过去、现在、未来仍然会用他们的“摇滚精神”洗礼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对比当下盛行的流媒体音乐,即使Beyond是人文关怀下的励志“鸡汤”,我也认为他们的价值是巨大的,至少他们的歌是当代年轻人对乐队文化感兴趣的起点,《海阔天空》《光辉岁月》也成为了多数音乐爱好者的第一支演奏曲目。

然而,在独立思考缺乏的当下,一批又一批毫无热爱可言的“粉丝”打着黄家驹、Beyond的旗号,传达所谓空洞无比的摇滚精神着实让人唏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