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在线教育形成三业态:大班、同城小班、1对1

多知网3月13日消息,在猎云网主办的万物生长直播计划第二季第二期中,轻轻教育CEO刘常科围绕“疫情影响下教培行业的冷静思考”一题进行了分享。

核心观点:

1、对线下机构来讲,这次疫情其实要打三仗,第一仗是寒假班,可能还好;第二仗就是春季阶段,基本上现在大部分机构的春季班可以说都是颗粒无收的;第三仗是暑假班,原来做线下教培企业的,一年有两个收入高峰,一个就是春季班,一个就是暑期班。春季班这一波钱没有收上来,到暑期班,因为学生的整体放假时间大为缩短,所以你能够收上来的钱也会相对比较少。

2、整个线下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疫情以后会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哑铃型结构。哑铃结构的一端就是那些大型机构,他们反而会收割市场。哑铃结构的另一端就是那些小的、非常小的机构,可能就一家小门店,或者是几个老师攒的一个工作室,这些仍旧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3、这次疫情其实最大的利好是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业态。因为在这时间能够承接大量的网络学生的也只有这些品牌。预计他们几家新增的用户每家都是在2000万左右。

4、疫情之后,在线教育会出来一种形态:线下机构因为长出了在线的能力,他们变得更强。他们同时具备了线下当地开小班课的能力,也具备了开当地的线上同城小班课的能力,我们认为这种业态未来会出现,从而走到跟原有的线下差不多的模式。

5、如果说疫情之前,可能用户里面5%~10%的选择了线上上课。疫情以后,可能有大部分用户会回流到线下,但是我相信20%甚至到30%用户最终会留在线上,或者至少有些课程选择了线上学习,有些课程选择了线下。

6、随着消费者这一波他们在线习惯培养起来以后,有两个维度创业者可以进来,第1个就是本地的在线同城小班课,我觉得是巨头很难去参与的,因为它是一个巷战,它不是一个坦克战,也不是一个空战,巷战我觉得反而其实可以避开跟那些线上巨头的竞争。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也没有可能利用快手、抖音甚至微信直播,现在直播现在非常的火爆,怎么能够跟直播做结合,做一些创业项目,我觉得这里应该也是有机会。

7、今天其实在线教育的核心,我认为它核心是一个供应链的重构。原来在一个地方开个学校,学生在当地,老师要在当地,所以你供应链基本上就在当地。但今天在线教育,你的供应链可以在全国建。

这次疫情会重塑线下教培行业格局

这次影响确实非常大,我在国内做K12这个领域做了二十多年,可能比我做的时间久的就是我们俞敏洪俞大哥。但是我们看到老俞前一段也在讲这次疫情给新东方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一个考验,甚至说新东方地面课堂全面停课、新东方可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我觉得这个话讲的确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新东方是我们国内第1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今天它整个的市值应该是超过200亿美金了,老俞做了这么多年,既然讲出了这么一段话,我相信也是感知到这次疫情确实非常不一样,跟03年的非典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还有栗乂学教育创始人栗浩洋也讲说6个月之后,全国60%的纯线下中小机构都会倒闭,还有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说未来的60%的在线教育企业会倒下。

所以听到这所有这些东西,其实无论对线上还是线下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这次疫情对整个教育的影响不一般,应该是会重塑这个行业格局。

我其实还是比较认同浩洋讲的,虽然我觉得可能不至于倒闭,但是总的一个判断是很多线下教育培训企业,在疫情期会被打残掉,它要复原会相对是比较困难。

但同时我也比较认同张熙这个观点,就是60%的在线教育企业也会倒下。

因为在线教育它是一个巨头之间的竞争,它的门槛其实非常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其实很难进入到这个领域的。它不像我们线下,因为线下它有地理位置优势,一家小机构因为地理位置可能更贴近消费者,同时你的教学品质、教学质量很好,你也照样可以生存。

但是在线教育技术门槛还是非常高的,因此一般的在线机构60%会在未来倒下也极有可能,因为它整个的对底层的相关的技术、供应链、服务链的要求太高了。

总的来说就是机构,中小型机构无论线上线下,这次疫情对大家影响都是非常致命。

我前两天也看到了知鸟研究做的一个报告,我把这个图放在这里,这也是知鸟研究的一个结论。

疫情后在线教育形成三业态:大班、同城小班、1对1

这次疫情其实让我们中国的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一下子被强制触网,并且强制时间还挺长,可能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中国我们说有1.9亿的K12的在读人数,原来说网络教育渗透率大约是10%,也就1800、1900万的样子,那么现在的这个人数几乎会变成百分百,可能除了一些偏远山村,其他的几乎都全部上网。

相当于为在线教育按了一个快进键,整个用户一下子全部跑到线上来。

这次疫情其实最大的利好是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业态,可以看上文这个曲线,最上面这根曲线是学而思网校,黄的这根曲线是作业帮,再下面是猿辅导,再下面是跟谁学。

其他的是一些包括1对1的一些机构,以及小班直播课的一些机构,几乎没有看到这个曲线跑起来。原因为什么?因为在这时间能够承接大量的网络学生的也只有这些在线大班课这些机构。

前一段我们大家都看到很多说在线教育系统崩了,因为对企业的组织能力,技术能力、产品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前一段我们看到包括像钉钉,企业微信都崩掉,更不用说这些教育企业。所以一下子蜂拥而来的用户,使得在线大班课品牌的学生数量上升得非常快。

所以我们基本的一个判断是说一波最大的利好方就是在去年暑假那场大战中参与战斗的大班课品牌。去年暑假他们每天投1000万的广告费。但是再多的广告费都达不到这次疫情这个效果。

所以这次预计他们新增的用户每家都是在2000万左右。

还有就是小班直播课,小班直播课基本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其实它的表现一般,没有见到的增长,原因为什么?因为它能够承接的学生数量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另外就是在线一对一,需求上是略有提升,但在线一对一不像班课,它一个学生就需要一个老师,所以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它想放量也放不出来。所以我们也没有看到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

疫情结束,我自己的一个思考是整个K12在线教育格局也会更加清晰。

我们原来在做线下的K12教育,发现线下的K12教育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业态。最早是线下大班课,特别是原来新东方搞名师,主要是以线下大班课为主。后来出现了一种业态是线下小班课,这是学而思起家的核心产品。再后来又出现了个线下1对1,这最早是学大做的。

到今天我们发现线下大班课,基本消失了,线下只有两种业态,一个是线下小班课,并且这个班型是越来越小了。原来我们说线下小班可能有30个人,现在可能20个人,甚至有些现在小班课都是到10个人。

另外就是线下一对一,其实一对一的体量在线下也不小。我记得俞敏洪俞老师曾经讲过,新东方一对一的业务应该每年大概接近40到50亿的规模,其实是国内一对一里面规模最大的,精锐可能每年大概二三十亿的规模。一对一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刚需。

当然这两者的比例可能是说一对一大概占了20%的体量,小班课占了80%的体量。

那么我们再看线上的演变,线上我们觉得很有意思,线上是先从一对一开始的,比如说线上的代表的VIPKID是1对1模式。

为什么线上先从1对1开始呢?因为线上的一对一和线下一对一,教学效果的衰减度是最低的。但是线上班课跟线下班课,上课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缺乏互动,衰减度比较高。

接着出现了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它是从原来的在线录播课演化过来的。学而思在线最早是做录播课,但录播课一直做得不太好,后来他们在内部又孵化了一个项目叫大海。大海就是把辅导老师的角色引入进去,辅导老师跟主讲老师配合,形成了直播加辅导老师这么一个模式。后来整个就演变成我们今天的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

那么这次疫情以后,我们认为未来线上会有三种业态留在这里,一个业态叫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仍旧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刚需市场,因为它跟线下不一样,线上双师直播大班课面向全国,首先它会有规模效应。其次,它也能够请得起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提供服务,再加上辅导老师,相对就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业态其实是那些线下机构因为长出了在线的能力,无论你叫它OMO也好,怎么样也好,原有的这些线下教育企业,这次没有被打死的,他们会变得更加强了。他们同时具备了线下的当地开小班课的能力,也具备了开当地的线上同城小班课的能力,我们认为这种业态未来会出现,从而走到跟原有的线下差不多的模式。

为什么我这里讲说小班课一定是同城,小班课很难做成全国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说我们所有的其实K12的功课补习,一定要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当地的考情和学情,那么本地话其实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你可能参加了一个双师直播大班课,但是你的同学在全国各地,但是如果你在上海本地你上的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你完全可以考虑到本地的学习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同学也是本地,可能老师也来自本地,甚至因为你跟本地的线下的门店结合,很容易跟家长更好的建立亲密关系。

我们相信疫情以后很多会开出在线同城小班课业态。而这个业态我们认为它最大的一个价值,还是回归到我们教育的一个本质,就是它能够提供教学结果。

线下为什么只留下小班课和一对一,因为这两种业态都能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结果,线下大班课为什么没有了?因为大班课的教学效果还是难以保障。线下小班课和线下一对一都可以保障教学效果,所以至今能够持续在这里,今后线上也同样。

再有一个业态就是在线一对一,它显然也是刚需,因为一对一最大的好处,它的针对性强,它可以个性化地设置教学内容,然后它跟学生的互动性非常强,所以它也是一种刚需。我们认为未来疫情结束以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按下一个快进键,这个快进键使得线上业态非常明确,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在线同城小班课、在线一对一,基本上是这三种业态。

在这我画了一张图,可能不一定很对,也跟大家讲一下。当然很多人会讲说现在学生上完课都上疯掉了,有很多人不习惯,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说,如果说疫情之前,可能用户里面5%~10%的选择了线上上课。疫情以后,可能有大部分用户会回流到线下,但是我相信20%甚至到30%用户最终会留在线上,或者至少有些课程选择了线上学习,有些课程选择了线下,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疫情后在线教育形成三业态:大班、同城小班、1对1

你可以做小而美,你有好的教育效果,你也可以很好地生存。当然如果说你要做大,那大的前提也是要提供好的效果,如果你无法提供好的效果,基本上面对竞争也很难走下去。所以疫情后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无论是线下跟线下是一样,你的核心还是要给学生提供好效果。你所有的东西都要围绕这个去做,包括线上因为有很多环境条件不具备,你要通过什么手段能够去达成好的效果。

QA问答

所以这个是关于疫情后的思考。我看这边也有一些问题,我在这里也跟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问题说疫情让在线教育的流量猛增,企业应该怎么能接得住?我自己的一个认知,我觉得核心还是你有没有接的能力。大部分企业是接不住流量的。因为教育服务它不完全是一个流量生意,它如果是一个流量生意的话,今天的头条、腾讯、百度,他们都应该做的很好了,但现状不是。

第二个是说给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其实我刚才也讲了,在线教育最大的问题,它相对来讲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说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基本上现在就这么多家了,在线一对一它的竞争门槛也是比较高,因为你要去组织全国几万个老师,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有技术的要求、产品的要求、组织要求其实也不容易。

但是我看到随着消费者这一波他们在线习惯培养起来以后,有两个维度创业者可以进来,第1个就是本地的在线同城小班课,我觉得是巨头很难去参与的,因为它是一个巷战,它不是一个坦克战,也不是一个空战,巷战我觉得反而其实可以避开跟那些线上巨头的竞争。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也没有可能利用快手、抖音甚至微信直播,现在直播现在非常的火爆,怎么能够跟直播做结合,做一些创业项目,我觉得这里应该也是有机会。

第三个问题是说在线教育企业生存的底层的核心能力,首先我刚才讲,在线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不是在线,所以它一定是离不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还是提供教学结果,需要围绕老师好、内容好、课堂好、服务好来做,这些都是考验组织运营能力的。

我认为在线教育底层核心可能还是组织运营能力。你基本上我们刚才讲的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还有在线1对1企业都是上万人规模,并且这上万人的规模是做服务业,做履约。你要去把服务履约提供到位,所以这件事情它底层的核心能力还是一个组织运营,你组织运营能力是不是足够,能够去提供好的老师、好的内容、好的课堂、好的服务,从而让学生拿到一个好的效果。

第四个问题,线下中小型机构有没有机会和大的在线机构合作?大机构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我相信肯定是有的。因为在线教育我觉得它让行业的分工更加明晰了。大家想想我们原来在任何一个小地方,如果你做一个线下机构,线下机构几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要做营销,你要能够招到学生,你还要做教学教研,你要解决老师的招聘、老师留存,老师绩效考核、老师的评测,对吧?你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你其实所有的东西全链条都要做,但今天你其实可以跟在线教育企业做合作,你做你擅长,比如说你在当地你做什么?你在当地你主要做你的招生,做你的服务。教学教研这些事情,你可以交给在线机构去做,能够去让在线教育机构做的,让在线机构去做,而你在当地更多的是做本地化的,比如招生和跟用户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包括一些后续的服务,我认为这个是可行的。

今天其实在线教育的核心,我认为它核心是一个供应链的重构。原来在一个地方开个学校,学生在当地,老师要在当地,所以你供应链基本上就在当地。但今天在线教育,你的供应链可以在全国建,为什么今天学而思网校、猿辅导这些机构能够提供同时服务上千万的学生,原因是它可以把供应链放在全国各地,比如他的辅导老师可能在西安、在镇江、在济南,对吧?所以它核心的是供应链的一个重构,让成本结构也更加合理。在上海一个老师生活在上海,你的成本可能就要1万块钱,但如果老师在西安,他可能只有6000块钱就可以。这个我认为在线教育核心是重构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一个供应链体系,从而也重构了它的成本结构。

第五个问题,在线教培和线下机构,哪些方面可以用AI代替人工,我觉得这个问题大家现在想的比较多,我说实话我还没什么太多研究,但是我有一个点,我认为我们K12阶段的很多学生,其实补课最主要的是解决学习自律性不足的问题。所以为什么双师直播大班课老师那么牛,还要配一个辅导老师,其实学生还是要人去盯对的。

我是觉得在盯对这件事情,其实AI很难代替。教育是涉及人性的,对于学生,需要鼓舞他、激励他,你如果觉得这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AI是代替不了人的,可能人还是要存在着,当然我认为AI未来是可能,可以去辅助老师更好的教学,它可以辅助学生,它不是个替代关系,我认为是很难替代,它只能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老师的教学更加高效。我认为替代这个事情,反正我是不太能接受这个词,我是因为两者应该还是结合在一起。

第六个问题,线下教培怎么样去结合线上,让自己更加强大。我刚才讲了线下教培,你未来还是在当地,你一定要拥抱线上,你去想办法做一个新的业态,叫在线同城小班课。你的所有的招生在本地,你的服务在本地,你能够跟本地的家长学生做互动,然后你的教学内容又紧扣本地的教学进度、考情学情,所以我认为这个必须结合。因为消费者已经被教育,消费者接受很多东西,可能未来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比如说有关学生的未来得很多的作业、测试,包括他们的一些跟进答疑都可以通过线上,但是线下的课堂可能还是需要的,所以说我认为这样反而让您更强大,你不要去在意说一些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会跟你竞争,他没法跟你干巷战这个活。当然你做巷战,你结合这个优势核心,还是你能够给当地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你通过本地化的线上线下结合,能够提供比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更好的效果,你就会更强。

第七个问题双师、三师甚至多师模式还有没有机会?我是觉得如果你做在线双师直播大班课机会不大,但是你做本地的同城的在线双师这种课程,我认为机会非常大,因为消费者这次已经被完全教育了,他们接受线上的一些东西,但又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在线下那个班课场景里面,所以我认为这一点应该也是非常有机会。

第八个就是说为什么要把轻轻家教改为轻轻教育,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当时2014年从昂立教育出来,2015年做轻轻的时间,当时想法很朴实,因为当时线上还没那么热,我们认为当时看到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从“到店”向“到家”转移,我们认为消费者有一个很刚性的需求,就不是自己把孩子送到教培机构了,因为路上花很多时间浪费很多时间,有条件的话想请老师上门来教,所以我们当时就起了个名字叫轻轻家教。做上门业务。但是我们从前年开始,我们逐渐转到在线,我们去年大概50%业务是线上,今年大概85%的都是在线,上门只有10%~15%的比例。家教给人感觉还是个线下上门的,所以我们基于这一点,我们把这个名字改成轻轻教育,因为我们主要是做在线,目前专注于在线一对一1业务。

第九个问题,教育行业创业经历都很成功,分享一下心得。

其实也没有很成功,我做事比较坚持,认准了不轻易放弃。我这么多年就做了两个公司,第一个就是做昂立教育,做了二十几年,我们那个年代还是搞赶上好时间了。那个年代可能根本不像今天竞争那么激烈,我们又在上海,反正吭哧吭哧做,后来在上海因为在本土我们的整个的做的还不错,所以2014年我们整个就上市了。上市前后,我看到线下教培模式的一些局限,看到“到家”,“在线”的趋势,上市后,就直接出来做了轻轻家教,后改成轻轻教育,其实就这两段经历,也没有什么讲成功不成功,反正就认准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总归可以做成!

马云不也讲了,你每天比昨天都进步一点点,做时间的朋友慢慢积累,总归是可以做成的,特别是教育这个行业。我经常讲教育它像长跑,很难快,因为什么?因为家长他一定是基于体验,基于口碑去传播的。所以它都是个长跑,我看我们教育企业的一些创始人都在长跑,我也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跑了基本接近10年了,应该是比较资深的一个马拉松爱好者,个人全马最好成绩是2小时59分。所以我其实做企业都当成一个长跑在做,反正也挺享受的,就这样做下来。

来源: 多知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