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餐厅老板:我们正在沦为“双重难民”,时刻准备着撤离

口述:三儿(29岁,意大利中餐厅老板)

7年前,我从国内大学毕业来意大利博洛尼亚攻读硕士,毕业后在都灵这个城市开起了餐厅。

受新冠病毒影响,餐厅目前歇业中。

截至当地时间3月6日18时,意大利累积确诊4636例新冠肺炎,比24小时前新增了778例,新增49人死亡。

都灵位于意大利北部,北部是重灾区。我们相邻的几个城市比如米兰均已“沦陷”。

意大利中餐厅老板:我们正在沦为“双重难民”,时刻准备着撤离

▲学校都已经停课

由于临近新年,中国留学生很多回国了,有很多回国了还没有回来,剩下的中国留学生只有零星来光顾的,而且他们一走进店里,当地人就不进来了。

国内疫情暴发一周后,我跟合伙人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怎么办。

大家都觉得前景不容乐观,我们跟一些在这里开餐厅的前辈聊,他们说,非典时意大利的华人餐厅就倒了一半,那时意大利还完全不是疫区。

本来开餐厅就是我们创业计划的一个过渡阶段。

像我们90一代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没有移民的计划。

因为相对欧洲,中国的社会以及经济环境更年轻有活力。大家开会一商量,觉得转行以及回国工作的进程可能要加快了。

生意越来越差,我们有100个餐位,每天没几个人来吃饭。

意大利疫情暴发后,员工也开始恐慌,尤其是巴基斯坦员工,一个巴基斯坦员工跟我说:“老板,不能再开了,那个病听说好吓人的。”

我说,好的,你别怕,我们明天就关门。

2月23日,餐厅正式歇业。库存的肉啊菜都留着自己吃,内部消化了。也正好成了特殊时期的小粮仓。

我心里想,这次是血亏了,但是还是有止损计划的。

兴许等这边疫情控制住后还能先把外卖业务开启呢?

为了保住营业执照,税费我还是照常缴纳,加上租金等费用,在中国疫情开始至我们餐厅歇业,每月大约损失人民币15万元。

我们还不算餐厅里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些刚开业不久的华人餐厅。比如说,从意大利回浙江确诊的6人那批,他们其实就是刚开业不久的餐厅。

戴口罩终于合法了

疫情在意大利暴发后,华人现在都能家里蹲就家里蹲,街上几乎看不到亚洲面孔。而当地人依旧上班,依旧吃喝玩乐,也不戴口罩。

华人有时必须出去,也不敢戴口罩,因为当地政府不建议戴口罩,民众也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

意大利人不戴口罩,我觉得是跟他们接收的信息很有关系。当地人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的并不多,他们有吃有喝、能旅行就觉得很好。

我们在这里,经常会上国内的网站,跟家人也联系紧密。

而意大利人很多并不爱看这些,而且他们的中老年阶层更喜欢较为传统的信息摄取方式。电视等媒体上说的跟我们国内的信息差异相对较大。

当地人得到的概念是,觉得这病致死率低,连流感都不如,而且他们也更愿意相信这些。

意大利中餐厅老板:我们正在沦为“双重难民”,时刻准备着撤离

▲此前,意大利伦巴第大区政府一号人物阿蒂利奥·丰塔纳(Attilio Fontana)主席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了4分多钟的讲话,他的助理已经确诊,他一面讲话,一面戴上了口罩。

不管怎么说,出行戴口罩总算是有理可依了。

意大利人说华人有病毒,欧洲人说意大利人有病毒

一些媒体曝出,华人在外的日子不好过,受到了另眼看待。

这不假,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遭遇过类似事情。

但其实现在,意大利人也开始有类似遭遇了。意大利人说我们华人有病毒,而其他欧洲人会说意大利人有病毒——真是个奇怪的链条。

我先说说华人的情况吧。

其实大多数意大利人都是友善、温和,甚至可爱的,他们关注家庭,关注自己悠闲的小日子。同时大部分民众对中国都有某种固化思想,刻板印象。

他们喜欢在华人乘坐公共交通时进行语言攻击,特别是针对落单的亚裔女孩(他们无法分辨亚洲人的国籍,基本上一致认为是中国人)。

我认识一个开咖啡厅的老板娘,前些天下午在都灵中心冰淇淋店门口,被一对意大利夫妻攻击。那男的骂她“有病毒,快离开”,那女的则打了她。

意大利中餐厅老板:我们正在沦为“双重难民”,时刻准备着撤离

▲欧洲人做的意大利病毒披萨

还有个视频我印象特别深刻,两个人热情握手,一人问:“你好,你是哪里人?”答,意大利人。对方就拿起锯子,开始锯握过手的那只手了。

意大利医疗资源稀缺

华人开始犹豫是否该回国,这不仅跟愈演愈烈的疫情,跟受到的冷遇有关,还跟对意大利医疗状况的担忧有关。

实际上意大利的医疗条件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顶级,一些疑难杂症都能攻克。 意大利的福利也好,只要缴纳一点保险,看病去公立医院都优先享受免费服务。比如我的保险是每年150欧元,公立医院看病基本全免。

即便是路边的流浪汉,没有保险的,生了重病,政府知道了也会救护车派去,医院治好后收不到钱就找政府报销。

救护车的费用也都是全免的,所以意大利人如果要去公立医院,没什么大问题也要叫个救护车,不像在美国,就算路都走不动了,为了省钱也要自己爬去医院。

意大利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太稀缺了。

都灵最大的中心医院,规模没有国内一个住院部大,收容量十分有限。

我们生了病,大多数人都不会直接去公立医院,而是去找家庭医生。办理医疗保险后,政府会给每个人指派家庭医生,有点像小诊所,小毛病就去找家庭医生开药,大点的毛病家庭医生会开条去公立医院治疗。

我身体不错,基本没去过医院,但陪朋友去过。

一次朋友摔伤了,我们跑去急诊。到了医院永远都要等,他们即便候诊区只有10个人,可能也要花3个小时才能看完,医生看病非常仔细,态度也是无比温和有耐心。

当时我和朋友在等的时候,旁边一个哥们儿一脸是血,他骨折了,已经等得脸上的血都干了还没轮到。

另一个朋友胸部长了个东西需要拍片,意大利医院告知她三个月以后才能预约上,除非去价格昂贵的私人诊所。朋友干脆就回国看了。

疫情暴发初期,意大利也建了类似火神山的医院,但是只有10个帐篷。

犹豫是否该回国

我和未婚妻都在都灵,现在吃的用的都有了,口罩也有几十个,能不出门绝不出门。

我家在江西,父母非常担忧,他们也很纠结,一会儿想叫我们快点回来,一会儿又怕回来转机途中感染上,一会儿又担心不被同胞理解。

我们这批留学生就自嘲,说我们是“双重难民”,在意大利不被当地人理解,回国不被同胞理解。

一个朋友是武汉的,如果局势恶化不得不回去,他都没地方回,我们称他“三重难民”。

但由于转机的感染风险、国内的一些不欢迎声音以及学业和事业等因素,同时我们所在城市暂时未出现物资短缺以及大规模感染,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决定暂时原地不动,但时刻都在为撤离准备着。

其实我们留学生出国,大多数只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眼界,学习更前沿的知识和本领,出国前就已经想好,日后是要回来的。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骨子里的民族性。

中国人都是恋家的。这就好像国内,江西人也有去浙江读书、打工的,难道出去的江西人就代表着不爱自己的家乡了吗?

我们年轻人根基不深回国发展较为容易,但这边打拼多年的老华侨,他们已经在这边成家立业,并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但他们仍然深深地爱着祖国,为中国的发展而自豪。

我毕业后开餐厅时也是,开的时候就想好了只是过渡,最终还是要回国发展自己深爱的本行。

目前,我跟未婚妻都暂时还不打算回国。毕竟这边还要把收尾工作做好。

目前也确实不值得我们冒转机的感染风险。毕竟,在身边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的情况下,少与外界接触才是最安全的。

整理/阿基米 编辑/蔷薇

图片/三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