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阿里巴巴蒋凡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无论消息是真是假,35岁被企业裁员,上有老下有小,面临中年危机,都是让很多职场人忧心忡忡的一件事。
蒋凡是谁,阿里内部默认的“太子dang”,85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友盟的创始人,在2013年阿里收购友盟时,已经成功实现了财务自由。蒋凡进入阿里后极受逍遥子重视,被视为集团顶层最年轻的得力干将,主导搭建了淘系内容化平台(现在大家熟悉的淘宝首页的千人千面推荐、微淘、直播、短视频等等,应该都是蒋凡接管淘宝以后的重要动作)。
加入阿里的蒋凡一路平步青云,现在已经担任淘宝和天猫两大现金牛核心业务群的总裁(总裁的职级应该在P12以上),内部也视其为整个阿里集团未来最有希望的接任者。由这样的领导提出:P8全员35周岁以内,意外,也不意外。
蒋凡无疑属于站在互联网行业金字塔最顶层的人群,他的职业生涯是个人才干和行业风口的完美结合,是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儿。一个阿里P8的年薪含股权一般都在百万级别,作为P12以上的总裁,再加上早年企业被收购的股权傍身,蒋凡的身家不可估量。
因为蒋凡是互联网这场游戏里真正的强者,所以他要求他的下属要和他一样,在金字塔的攀登路上做顶级人尖儿。
一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一般在26到27岁毕业,如果一毕业以P5-P6的职级进入阿里,干3年满30岁升P7,再干3到4年,才能在35岁之前升P8——他需要非常顺遂,不做垃圾项目,不要经历太多的换组和换项目,不跟错人,不站错队,领导不要莫名空降,业务不出重大事故。要待在绩效3.5以上的项目,每年都拿到3.5-3.75的绩效,跟一个被看好的老板,才可能实现这条人尖儿路径。当然他最好是个男生,中间没有生儿育女的断档期。如果有家人,那请牺牲一下家庭时间,因为这条晋升路径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你的伴侣和孩子。
所以,P8全员35周岁以下,这绝对是强者逻辑中的强者逻辑。所有的晋升机制都是金字塔状的,有人上升,平步青云;就有人居于下位,原地踏步,甚至遭遇职业生涯的跌落。
基数足够庞大,才能保证顶部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企业的供需要求。显然对于阿里这种大厂,它不害怕,它拥有人口红利时代成长起来几十万的国内互联网从业者,画一道35岁P8的红线,留下来的人,够用了,真的够用了。
关于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不需要经验丰厚的人,很多回答都提到了,这就和赶工造运动场一样,前期拼商业模式拼速度,小步快跑赶紧上,所以可以大量扩招、敏捷开发、车轮大战,到了运动场建好以后,后续就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做维护和迭代的工作即可,所以开发期间的人力规模就显得很多余了。这是从微观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需要留人。
而从经济周期来看,我们很显然正处于一个下行周期的开始,人口不再快速增长,国内消费市场增长乏力,流动资金被房产大量消耗,资产翻倍的速度远没有过于几年那么容易,投资机构也变得越来越谨慎。而互联网这个行业也正在这个下行的大背景下,从朝阳和稀缺走向正常,我相信未来不久的一天,我们熟知的大厂,会变得越来越像传统企业。
大厂现在已经显示出一种下沉和实体化的趋势,去抢传统行业的饭碗,去和传统行业结合搞创新赋能(说白了还是抢客群,从C端抢到B端),去抢细分市场的存量,而小厂无论是人力和资本都无力抵抗,纷纷挂掉。行业整体增速下降,企业就需要降低成本,加强绩效考核和淘汰机制,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做最多的活儿。所以这个行业将持续收割便宜好用的优质年轻人,而通过各种手段去淘汰经验丰富但性价比不高的老人。而当这个行业被大厂垄断瓜分后,到底是一个36岁的码农的经验值钱,还是企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值钱?脑子留给那些30多岁就当P8的人去动好了,不需要太多。
我认识的那些从业10年以上的互联网人,有人继续在大厂打拼,有人拿到股权以后去创业、经营小卖部、去东南亚海岛开潜店、去自创宠物食品品牌,也有翻墙去了国外继续coding,还有一些就此没了声音。
人生这么长,我们这一代平均寿命到70岁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一个行业只允许我们燃烧不到10年的职业生命,把35岁以后的我们丢弃不用,那么蒋凡发出的这个讯号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想想:剩下30年,我的Plan B是什么?
一些应对的建议:
1.通过面试了解市场行情:每年都更新简历,出去聊一聊,无论是独角兽企业、创业公司和大厂,都可以了解下行情。面试不是为了跳槽,而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价和行业的发展情况,也便于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整。
2.交朋友了解其他行业情况:与关联产业的朋友多聊天,和年长一点的人聊天,比如做公务员的,国企的,外企的,高校的,国外的,走出你的公司和行业小圈子,聊完你可能会发现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获得心理安慰,也可能借此就攀上一条跳坑的出路,毕竟很多国企和外企都不像互联网公开对外招聘,认识人了解内部信息很重要。
3.好好存钱,合理投资:干互联网的人太容易高估自己的收入曲线,把一年赚的50万当作30年可以一直每年赚50万,甚至还加上每年8%的幅度增长。试试把薪水从现在算到40岁,再除以从现在到60岁的年份,看摊平以后的年薪是多少,这可能才是你的真实财力。控制消费,别乱买房子车子和包,真的,凡事预则立。
4.及早给自己定位:到底自己在互联网这行是人尖儿,还是大概率是基数,其实干个五六年,心里总有点数了,别轻易放弃自己的才干,也别强求自己去完成太难的事情。早点定位自己,是好好钻研技术,或者抱紧某条大腿,还是斜杠一下,有空思考起来。
5.慎重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