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屁”的研究后总结之2——“社会屁”现象

题记:27年前,瑞士有位23岁,名叫海迪的新娘,她与心爱的丈夫正在举行婚礼,在牧师问话期间,没忍住,突然放了一个奇响的屁,时正庄重,现场一片尴尬的安静之后爆发大笑。而接下来,新娘自感颜面尽失,竟在一阵激动之后倒地,脸色突变,心脏骤停,撒手而去。

关于“屁”的研究后总结之2——“社会屁”现象

古希腊

在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可能有很强的憋屁功能(这是据说,谁也考证不了了)。他讨厌当众放屁的人,谁想求教于他,就必须学会一种不放屁的“辟谷”本领,至少在他面前不可放出臭气来,否则就会被赶出门庭。

2003年,据传,北京某小学为“培养学生好习惯”,宣布这样一条规定:“当众放屁者,罚款5元。”此规定随即遭到各界非议,没过几天,校方就被迫取消了这条“禁屁令”。放屁罚款有点过了。

关于“屁”的研究后总结之2——“社会屁”现象

憋住

怎么办?憋屁?

其实,这涉及到文明问题,有屁不放,使屁从一种生理现象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放屁,虽然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非常严肃的场合(如会话、会谈、会议、婚礼、酒席等)放屁,则被视为不雅不文明行为,成为一种社会禁忌。所以才有了憋屁现象。

文明放屁?

用咳嗽声掩饰放屁声,使那些因自己的放屁声被别人听见而感到羞耻的人有了掩饰的手段,有一条古老的规矩说:每放一个屁咳嗽一声!

这算是一个办法吧。

关于“屁”的研究后总结之2——“社会屁”现象

禁止大小便

当然,国外亦然。“屁”这个词在英语世界中是最具变换多端和扑朔迷离的,在英语世界里,屁(fart)是最为臭名昭著的“四字母词”之一。

除了本身臭,心理学角度试着解释:屁,为甚这么被忌讳?

弗洛伊德依从心理学的路径,对人类潜意识分析出发,认为人类把自身自然本性的一些事物视为“尘世的羁绊”而否认他们的存在。

如此,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否认我们自身的自然本质,再通过相互间的互相隐瞒,即通过一种类似于“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脱离这种人类自身的困境,这就是文明的法则。

这个讲的不懂,大家可否听过这句话?精神疾病的一起根源都是性压抑。大概类似如此的去理解吧。

关于“屁”的研究后总结之2——“社会屁”现象

不如娱乐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像古人那样对屁的忌讳达到了礼法约束的境地,但对屁的忌讳也是广泛存在的。

既然逃不掉,不如娱乐嬉戏一下,对屁当做“调侃”,缓解尴尬得了……

写在最后,碎碎念

屁的感觉来了,不放会自行消失吗?能憋得住吗?

回答:你自己品吧……本人是不行!

在一些情况下,只要来势不是过猛,完全可以让屁缓慢地通过,进而减轻甚至消音。

您懂得,祝您把握的恰如其分,美美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