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子崖旧影
链子崖危岩体地质条件
链子崖危岩体由坚硬石灰岩组成,其间夹数十层薄层炭质页岩,底部为厚1.6一4.2m的马鞍山组软弱煤系地层,其下为岩溶发育的石炭系黄龙灰岩。岩层走向北30〜50°东,倾北西,倾角27〜35°,即岩层倾向上游斜向长江。
其中T8-T12缝区危岩体紧临长江,南、西分别被T8、T9、T11、T12、T13、T14和T15缝切割,北东两侧临空,底部煤层基本被釆空,是防灾治理和监测预报的重点险段。
链子崖危岩体的危岩区划分
根据裂缝发育特征、危岩体的分布位置、边界条件、岩体结构条件、近期变形特征,将链子崖危岩体划分为3个危岩区域一一
1、T0-T6区缝危岩区:位于链子崖南部,其南、西分别以TO和T6缝为界,北东侧临空,高约110m,底部以煤层为界,呈不规则菱形块体,南北向长220 m,东西向宽60m,体积约86. 5X 104米立方。
2、T7缝危岩区:以T7缝切割岀一南北向长50m、东西宽5〜15m,高73m的上宽下窄 的楔形岩体,体积约2X104米立方,斜贴于陡崖之上。
3、T8〜T12缝区:该区危岩体的北、东侧临空,南、西边分别以T8、T9、T11、T13缝和 T12缝为界,底部以煤系地层为界,呈不规则近似扇形块体,体积约225X104米立方。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阶段
国家针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作历时14年,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即:危岩体治理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1989-1992年),工程实施阶段(1993-1999年,1995年治理工程动工)及治理检验阶段(2000-2003年)。这3个阶段的危岩体变形监测预报工作是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确保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施工安全,严密监测危岩体变形动态,预测危岩体的稳定性与变形发展趋势, 反馈防治施工设计,指导施工,检验防治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
江中远眺链子崖施工
“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于1995年5月10开工,1997年8月9日完成施工作业,历时两年。
“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施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是施工前准备,主要完成:施工中临时设施的水、电、气路架设,机械设备、材料的 进场,锚索试验,设备性能检验及其它测试工作;
第二阶段为辅助工程及周边分部工程施工,其中主要完成排架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砌筑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排架搭设、T12回填、“一万方”表层危岩清理、喷锚网工程、R203软层加固;
第三阶段是工程的主体施工,完成锚索151束(其中1000KN锚索50束,2000KN锚索61束,3000KN锚索40束)。于1997年8月20日在工地住地的瓦缸组织资料自检验收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检,同意进入资料整理和竣工报告的编写。
治理后的链子崖
#战疫必胜# #在家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