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讲到,马化腾同学开始离职创业了,而他选择创业的时间点,定格在了1998年11月11日,这个双十一对于腾讯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早期的腾讯,基本就是一个马化腾的同学会,包括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以及许晨晔,当然这四个都是搞技术的,他们还要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搞销售的曾李青,这哥们比马化腾他们大两岁,身材魁梧能言善辩,曾以一己之力说服了地产开发商配套宽带。但却受到电信局整顿三产的困扰,前途渺茫。所以才被马化腾说服加入腾讯,而腾讯当时选择名字的时候,也有个小故事,当时马化腾想到的是网讯,第二第三备选是捷讯和飞讯,第四个才是腾讯。但工商登记的时候,前三个都申请不下来,只有腾讯可以。所以这让马化腾还有点不好意思,这个公司似乎一开始就有了他的个人色彩。
腾讯的选址当时也没那么讲究,就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的一栋老楼里,这是马化腾托关系化缘来的,面积30几平米,早几个月都不要租金。但总不给钱也不合适,没过几个月,他们就在旁边找到了一个100平米的办公室。这次终于可以隔出一个经理间了。而现在腾讯财大气粗了,尽管这个办公室已经很久不用了,但变成了企鹅故居,现在依然被保留着。
在1998年这一年,世界发生了神秘的化学反应,比尔盖茨把Windows95加入了IE浏览器,从而成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Windows98,因此微软股价暴涨,世界开始进入微软时间。而同样在这一年,乔布斯重回苹果,推出了iMac电脑,一个落寞的苹果帝国,开始出现转机。而雅虎的杨致远更是登上了时代杂志和商业周刊,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旗帜。但也正是这一年,杨致远做出了一辈子最愚蠢的决定,他拒绝了两个25岁斯坦福的校友,这两个人向他兜售一款搜索技术,价格是100万美元。这两个人就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两个失落的年轻人吃了闭门羹之后,找到一个车库开始创业,并把公司取名叫做谷歌。
而在遥远的东方,张朝阳已经开发出来了中文搜索系统,搜狐成为中国版雅虎,张朝阳本市人也登上了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而98年8月,四通利方的王志东到北美考察,发现了门户的玩法,12月1日,新浪网成立。而英雄所见略同,靠卖邮箱赚大钱的丁磊,也开始着手把网易打造成一家门户网站。就这样,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就此拉开序幕。而如果把门户称之为中国互联网新手村的话,那么出了新手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游戏时代,快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游戏时代也悄然从这个年代开始,1998年6月,鲍岳桥创立北京联众游戏,而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读了两年大学就退学的朱骏在上海创办了第九城市。11月,陈天桥自己拿出来50万,开办了盛大网络,游戏时代紧跟着门户时代几乎同时出发。
当然,魔幻的还远不止这些,巧合的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三个时代,电商时代,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1998年六月,刘强东在北京创办京东,而1999年3月,马云的黄页办不下去了,又产生了做阿里巴巴的想法。11月,打着中国亚马逊旗号的当当网也开始上线,而在搜索领域,不得不提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土著工程师,北京方正集团的周鸿祎,创办了中文搜索3721,还有一个美国硅谷精英李彦宏回国创办了百度,一个江湖气十足,那意思不管3721,另一个则文艺小清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老齐多说一句,在中国很有意思,一般企业家都搓堆出现,1986年出现过一批王石、柳传志等企业家,而在1998-1999年这两年,又是一波英雄尽出。这些人成为了当今中国最主要的企业家力量。而且互联网这次革命,是一场纯粹的屌丝逆袭,这些人没有任何背景资源,也没有任何权贵阶层关系,纯粹凭借着对于互联网的理解,打出了一片天地。当然老齐也是觉得,社会对他们足够开放,并不是主管部门不想管,而是那个时候实在搞不清楚他们在搞什么,我们往往对于这种完全开放的领域,中国很容易就做出成绩,反倒是那些保护保护再保护的产业,比如汽车,比如动漫,比如新能源,比如农业,反而基本都没啥竞争力了。
当然毫无疑问,这一代创业者也是幸运的,那个年代风险投资刚刚进入中国。而好的科技项目凤毛菱角,所以这些人迅速的得到了资本关注,张朝阳和李彦宏从一开始就带着投资在玩,周鸿祎和陈天桥也在一年后拿到了投资,马云改玩阿里巴巴后,更是得到了资本的密集关注,三大门户1999年底就先后启动纳斯达克的上市计划。细心的朋友大概听老齐说了这么多,已经觉得不对劲了,这不是腾讯传吗?腾讯呢?对没错,在那风生水起的两年里,腾讯反而是最不起眼的一家公司,不是门户,不是搜索,跟电子商务不挨边,看着人家这个叫中国的雅虎,那个叫中国亚马逊,中国这个中国那个,腾讯能叫中国的什么,好像都不挨边。网络寻呼机?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无法用一句话给别人讲清楚,所以这显然是一个十分糟糕的产品,而且最要命的是,1998年寻呼机市场江河日下,寻呼机已经被视为了一个过气产品,那么把一个过气产品搬到网上,腾讯这个故事似乎怎么也讲不圆了。
为了开拓业务,马化腾把上千个企业电话打了个遍,起初只有河北电信愿意花20万元,尝试一下他们的系统,其他业务基本没有回音。那会陈一丹的名片写的是业务经理,马化腾的名片印着工程师,假装好像是个大公司很大的团队,其实就这么几个人。他们的软件为了能卖出去,不断降价,从20万降到了10万,8万,5万,3万已经降到了成本价但仍然不好卖。
那会还是曾李青立功了,他拉倒一个额外赚钱的活,给一个企业开发电子邮箱,30万元。这让马化腾他们暂且有饭可以吃,不至于饿肚子。1999年底,大伙一盘算,一共营收才100万元,公司眼看奄奄一息,入不敷出。到底该怎么办?
但这个时候,他们似乎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副业,这就是大名鼎鼎ICQ,这是以色列一家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取名就是I seek you也就是我找你的意思,是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1998年底,这家公司被美国在线4.07亿美元收购了,于是国内疯狂仿造,当时台湾有人做CICQ,大陆做PICQ,还有一款飞华公司的PCICQ,马化腾他们也做了一个汉化版,叫做OICQ,他们的产品在一次招标会上,败给了飞华的PCICQ。然后五个人开始合计,这玩意有前途吗?当时争论很激烈,但基本上有个共识,就是这东西除了卖出去,根本赚不了钱。马化腾当时的意见就是反正不费劲,就先做着看,多付出点辛苦,但至少有个希望。
当时由于人家做的都是现成的,所以腾讯的OICQ只是要对其进行细节改造以及汉化,当时这东西看起来依然是没什么前途,ICQ被美国在线收购后,由于创始人不愿意离开以色列而退出,结果4.07亿美元打了水漂,ICQ没有了下文,而失去了标杆,国内几家也都不好好做了,只是业余时间开发一下,当时的中国大家还都是只能到网吧上网,而且价格极其昂贵,所以OICQ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解决好友列表保存的问题,他今天在A电脑上聊天,明天换成了B电脑,好友列表和聊天记录不能丢啊。另外,当时都是小猫上网,下载速度慢的让人发疯,所以抓住这两个痛点,腾讯开始了自己的追击,当时把软件压缩到了220k,包括了几乎所有功能。OICQ当时还设计了离线消息功能,这极大的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便利。当时一度被称为天才级产品。
后来,曾李青游说老东家深圳电信出资60万,联合立项参与OICQ的研发和推广,这样OICQ就找到了发布平台,而正式发布的时间定格在了1999年2月10日。当时马化腾留下了前200个号,准备未来十年腾讯的员工使用。而当年他们算账,如果用户1万人,那么每年的费用是10万元,应该养得起,所以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应该还记得,最早的QQ号是非常难申请的。这是他们主动控制规模所导致的。当时他们非常纠结,一听到那种寻呼机的滴滴滴的声音,他们就知道有用户在活跃,但也十分清楚,这种乱叫的小东西正在吃光他们的现金。那么这一切对于腾讯意味着什么,一个不赚钱的东西,消耗着他们的现金,腾讯又会遇到怎样的巨大危机呢?明天咱们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