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不出门”对经济打击有多大?此次疫情冲击超过2003年”非典”?中国GDP可能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

作者|曹蓓 编辑|王毕强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谭德塞称,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世卫组织针对此次疫情曾做过三次讨论,此前就传出16国专家分歧很大的消息。

早在当地时间前一天下午,世卫组织就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随后的公告中称,建议中国对正在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地区进行出口筛查。在会后的采访中,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莱恩同样强调,“世卫组织的目标是遏制疫情,而不是仅仅宣布全球卫生危机,然后破坏经济活动。”

此前,不断有人发声,一旦疫情被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尤其是出口方面。分析称,虽然世卫组织对成员国主要的是提醒和建议的权力,但会让更多国家意识到疫情的风险,进而做出减少旅游和贸易的决定。

对于世卫组织的这一决定,更多的分析倾向于不必过度恐慌,认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外部性的、短期的。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和政府对此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中国GDP可能因此减少1个百分点左右

此前的1月22日-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在日内瓦召集紧急委员会会议,结论是目前这一疫情”尚未成为,但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卫生紧急情况”。

彼时就有大量分析称,一旦被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面临被多个国家在疫情爆发时关闭边界、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等处境,”一旦其他国家实施这些限制,就形同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制裁。”

疫情爆发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撰文称,”现在还没法分析新型肺炎会给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参考之前我们对2003年’非典’影响的分析,可以大致明确其作用渠道。最重要的机制是担心病毒传染,自动或被动地限制人员流动:第一,服务需求减少;第二,生产、投资与出口中断;第三,失业人口增加;第四,财政与金融环境恶化。”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得越久,经济影响就越大。”黄益平认为。

据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初步的评估”,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国的GDP减少1.2个百分点。

民众

对于回乡过年的人们,已经到了往年返城回到工作岗位的日子,但现在即便没有被疫情所困,也无法到岗;这些人的雇主要么受疫情影响订单惨淡,要么有订单却找不到人来干。

自家种了几亩西红柿、黄瓜、草莓的农民,每到过年都会卖个好价钱,但今年,村里的路被封了,蔬菜水果无法向外运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地里烂掉,急得这些农民夜夜上火睡不着觉,”半价卖也行”,转过身,”能卖出去就行”;这时候,很多城市的超市,已经陆续出现抢购的局面,以往在朋友圈风花雪月的人们,交流的主题变成,哪个超市还有菜卖。

不知会摆上哪家餐桌的畜牧大省湖北所养殖的猪和鸡,每年要消耗饲料1069万吨(2018数据),平均每天约3万吨,这些饲料原料大部分从长江水道和铁路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北,一般年份正月初五、初六,各配套产业都陆续开工。

“但今年由于防新冠肺炎,所有物流通路全部堵死,按目前饲料厂的存货,最多只能维持三到四天,湖北存栏家禽近4亿只,生猪存栏1692万头(2019年10月),再过几天这些猪和鸡就要断粮了,这些猪、鸡就会面临饿死的境况,大多数养殖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关门;很多企业、农民会抛弃猪、鸡,加大疫病的复杂性;打造了许多年的菜篮子工程也会毁于一旦;上百万从业者将面临失业……”湖北省饲料协会、家禽协会、养猪协会等多个协会不得不联合求助:”救救这几亿只鸡和1600多万头猪吧,救救这些企业和农民吧!”

武汉的核心商圈,商铺房租一年要200多万元,占到一些企业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人们都盼着能等到像万达一样能免去一个月的租金及物业费的消息,看着加入减免租金的商场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希望这样不幸中的万幸,能够降临到自己头上。

“新型肺炎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门减少。”黄益平说,”不出门会影响消费,特别是服务类的消费,包括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加上现在适逢春节假期,影响就更大。根据美团等机构之前发布的《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春节期间,全国酒店预订需求较平日明显增长,异地用户占比较平时上涨16%,而文博馆类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五成,现在这些恐怕都已经泡汤。许多企业为春节假期预先储备了许多物资,这个打击就可能是双重的。”

民众

李迅雷指出,反观2003年”非典”期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重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高增长阶段,上升动力很足。如今,中国经济增速稳中下行,原本问题不大,也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好地推进,但遇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有一种更为形象的说法,2003年”非典”时的中国,正在走出1998年开始的经济低谷,”非典”对经济的影响相当于18岁的年轻人起跑后又蹲下系了个鞋带,2003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了10%,开启了新一轮双位数高增长周期。现在的情况则可能更像一个45岁中年人,事业过了巅峰,家里上下老小事情很多,下楼梯的时候又把脚崴了。

更多的判断更为直接,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于2003年”非典”,依据是,”‘非典’时期并没有封城。”

但是李迅雷认为,拉长历史来看,新冠疫情不会促成经济拐点。

“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然而,实际在2003年5月以后,’非典’疫情逐步衰减、消失,流行了半年左右。”

李迅雷撰文称,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二季度。2003年的四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全年看,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可见,当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若单纯看第三产业放缓(假设正常增速为8.5%,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对GDP增速的拖累,则影响GDP增速0.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2%)。”

“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因为第一季度的GDP占比是四个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响程度也相对有限。”李迅雷希望今年GDP在第一季度创出低点后,后三季度能稳步回升。

这或许是所有人的希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