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亏损后,莎莎国际退出新加坡市场

北京商报讯(记者王晓然 实习记者陈媚)12月2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发布公告,宣布因集团在新加坡市场连续6个财政年录得亏损,董事会决定关闭新加坡市场的所有零售店铺。财报称,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个月,集团在新加坡市场的营业额为9940万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4.6%,占集团总营业额2.8%。由于集团合共经营265间分店,其中只有22间位于新加坡,因此终止新加坡的租赁合约预计不会对集团的经营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面对业绩下滑,这已经不是莎莎国际第一次作出退市选择。

2018年2月21日,莎莎国际发布公告称,不堪在台湾连续6年亏损,决定在2018年3月底前全面关闭在台的21家门市。据悉,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10个月,莎莎国际在台湾业务的营业额为1.5亿港元,比上年同期下跌11.5%。为保障股东权益,公司决定结束台湾业务。

连续6年亏损后,莎莎国际退出新加坡市场

至于退出两个重要市场的原因,莎莎国际在公告中表示,为改善新加坡市场业务,集团近年采取措施重整当地的管理团队,并优化店铺陈列及产品组合以刺激销售,唯成绩遗憾地远不及理想。而莎莎退出中国台湾,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品牌在台声势疲弱,主力的街边店店租居高不下,而以价格优势切入市场的莎莎也面临网购价格战激烈竞争,各方原因都影响到生意。

有意思的是,在两份发表退出当地市场的公告中,莎莎国际均表示,关闭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所有门店后,公司将集中资源加码中国内地市场,尤其会加快内地零售店铺网络及电子商贸的发展步伐。

香港发家的莎莎国际,目前其实正处于“内忧外患”困顿期。众所周知,今年6月以来的“香港事件”持续不断,给香港零售业带来严重打击。

根据莎莎国际11月28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9月底上半财年,莎莎国际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为34.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营业额下跌15.7%,期内亏损3650万港元,去年同期的溢利为2.03亿港元。 这是莎莎国际17年来首次中期亏损。

莎莎国际在财报中明确指出,由于访港旅客数目下跌,莎莎国际港澳市场第二季零售及批发销售额进一步恶化,下跌24.2%。其中,香港市场第二季零售销售额减少35.4%;澳门则录得11.3%增长。

除了受到香港游客数量大幅下滑的影响,人工成本和地租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莎莎国际至2019年9月30日的港澳市场店铺总数为118间。除员工成本外,店铺租金成为集团港澳市场营运最大开支,占上半年销售额14.6%。

香港本土市场受挫,进军内地已成为莎莎国际当下最有展望前景但也并不容易的选择。一方面,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身发展前景,外加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集中资源发展内地、澳门及沿线海外市场的莎莎国际或将面临新一轮机遇。但另一方面,曾和莎莎国际齐名的屈臣氏连锁、万宁连锁均早已在内地深深扎根,对手们不容小觑。前者经历2016年开店潮、2017年调整革新期后,如今早已适应内地市场“水土”并于2018年下半年以来实现稳步增长。后者也凭借单店高坪效、差异化的药妆产品策略、多类型门店逐步站稳脚跟。

而这还不包括内地本土市场上的CS连锁娇兰佳人、唐三彩等,以及今年以来备受业界关注的美妆零售新物种——香港新世界发展公司旗下K11连锁、生活方式品牌野兽派开出的美妆方式概念店LITTLE B、从线上火到线下的HARMAY以及因客源爆满不得不限流的THE COLORIST。

“这些新概念美妆零售连锁其实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妆零售未来,他们的灯光美学、空间设计、产品引入等,都符合现在新生代消费者年轻化、潮流化、讲究美感和时尚感的追求”。一位对美妆零售有着多年研究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他坦言,伴随消费升级,内地消费者早已完成多轮进阶,不再是过去一味只讲求“价低”的朴素“剁手党”。“莎莎国际如果还只是一味价格战,不在产品陈列和结构、门店设计、体验式服务等作出大幅度调整,那么即便进军内地市场,前景并不容乐观。”

“至于线上渠道的开拓,那就看与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合作,但线上其实不太能成美妆零售连锁的优势,运营成本逐年上升且线上聚客、流量变现、促成交易甚至连带率等不可控因素太多,除非是品牌铁粉,不然忠实度不会那么高的。”上述人士说道,屈臣氏关闭天猫京东海外旗舰店,以及自有程序推广受限等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