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新加坡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它!

1bdb0aff1e9c37b17afda939feeb0dca.gif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翻译”“汇款”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本地对电子信息化非常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了“智慧岛计划”,千禧年又有了“资讯通信21世纪蓝图计划”,再到三年前推出了“智慧国”愿景。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部门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联网化,在e政府计划、电子商务、电信开放、民众网络连接率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49736a1b19aab58729ffb6f0ccb3ce19.jpeg

新加坡电子信息化的便捷是渗透到民众生活各方面的,这不仅体现在各种便利的电子收费系统,政府管理的高度信息化更值得称赞。一般而言办理签证非常麻烦,但本地用SAVE来网上申请则极其便利。

以2014年替某外国朋友提交申请的案例来看,我用了大约七八分钟填写表格,并于上午8时48分提交,下午4时32分就收到了批准信。我将邮件转给朋友,他只需将所附文件打印出来即可入境。这种高效让我的朋友非常惊叹,但其实类似高效的电子政府办事程序,几乎遍及各部门。

但正如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大会上所言,本地在很多信息领域表现不错,但在电子支付方面则落后于他国。所谓智慧国当然并非限于电子支付,它是一个希望借助信息技术来改善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总体工程,并且本地电子支付虽然进展未必如人意,却还是有着不小的进步。

2fb30e42dbd4449969ba5be4cdb69182.jpeg

如今年起我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就实现了手表支付,即由银行给每个学生免费赠送一只带有晶片支付功能的手表。家长将之与银行卡相联,就可以设定学生每天的零用钱,孩子就用手表免接触式付款。

家长不但可追踪孩子的每一笔开销,也可渐次养成他们积攒零用钱的好习惯。但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在与民众每日息息相关的湿巴刹购物、小贩中心饮食消费等方面,移动支付依然非常罕见。

对此专家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我觉得说到底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从政府来看,因为政府总是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待问题,移动支付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是勿庸置疑的,所以当然会全力推动。但就微观层面分析则非如此,以本地各大银行为例,它们是推进电子支付的重要资源方。但不幸的是,推进这种支付方式的转换却未必符合其利益。最近看报纸才知道,用信用卡支付,商家原来还要付一笔额外费用,算算一年下来竟是个不小的数字。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移动支付,两家最大的支付平台以前免费,现在也只收商家0.6%以下的费用,这要远远低于新加坡本地的信用卡收费。

71c6ac5caee4fafa0a9b52e1a6336fca.jpeg

尤其是对本地小贩中心与湿巴刹而言,大量的小额支付,不但会增加银行交易结算成本,而且本地人工昂贵,所以相比之下,银行推进移动支付就是赔本赚吆喝之事。提高了运营成本,降低了业务收入,所以即使政府推动,银行恐怕也会阳奉阴违;更别提帮助第三方支付会造成银行存款的流失,并培养起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来了。

所以,本地各大银行即使愿意推进电子支付,那他们也希望继续掌控利益链。说简单点就是希望能用比如装POS机这样的方式来控制价值链,而不愿意看到中国那种微信支付、支付宝式的点对点交易;那样银行业除了赚点结算佣金之外,就是为人作嫁了。

再从小商贩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低成本的支付方式、即刻反映的支付信息、免终端式的便捷服务,使用现金交易是必然选择。现在很多电子支付方式,不但要花钱装机器,还有一笔不小的额外交易费用,即使有些银行提出免费三年,但三年后呢?银行如果不放弃这笔不小的收入来源,指望商家来承担额外成本就不太可能。

所以说到底,在电子支付上想要切割银行既有的蛋糕,就是有点与虎谋皮,并且也不太符合商业规律。最好是政府能够以商业利益为诱导,引导本地或外地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撬动本地利益格局。

最近听说本地占有巨大市场份额的NETS也推出了QR码收款,并且首三年不收交易费,在此后其收费最高也只为交易额的0.8%,比起信用卡收取的2%至3%要低得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市场的反应吧。毕竟力量再强大的政府管控,恐怕也扭不过市场的自然规律,所以因势利导才是决策的关键。

(作者纪赟,新加坡佛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

fb9a15a3fdb5c057fc518bfbd186c5ec.jpe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