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塞尔维亚有多爱中国?“我们在所有的路标上,都写上了中文”

3月21日,中国援塞6人专家医疗队,以及几十 吨援塞物资,抵达首都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拿出了最高礼节,来迎接中国老铁。

从总统武契奇、总理布尔纳比齐,到卫生部长、国防部长……

高官云集,阵容堪称豪华。

在他转身之后,我们才发现。

塞尔维亚的国旗与五星红旗,早已被紧紧的系在了一起。

一位外国领导人,如此不加掩饰,热切的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和崇敬。

纵观新中国的外交史,绝无仅有。

从1999年3月24日到6月10日。

南联盟的990个目标,遭到了北约的狂轰滥炸。

2300枚导弹、14000枚贫铀弹和集束炸弹,带着死神的呼啸,降临在无辜平民的头顶。

至少2000平民死亡,20万塞尔维亚人流离失所。

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发射三枚精确制导炸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血,染红了黎明。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后来,

中国人最熟悉的,

应该就是那块伫立在大使馆遗迹前的纪念碑。

这里成为了国人的必到之所,

鲜花四时不谢,英魂永世不消。

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

16年后,2015年。

那位女记者,那位被北约炸弹冲击波抛开10余米,奇迹生还的安吉丽娜。

她的儿子,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坐在中国总理的身边。

“我们国家的媒体广泛转载了那天的照片。”

”我的母亲看到她儿子坐在中国总理的旁边,感到很自豪。”

在谈到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城市发展时。

他稍显羞涩,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他说,你们可以把我传向全世界,我对我说的每句话都充满了自豪。

说完,站起身,昂首挺胸。

3月15日,还没有等来中国求救的讯息。

反而是塞尔维亚自己,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进入紧急状态。

总统武契奇对着摄像机,请求中国援助。

“现在已经证明欧盟是靠不住的,塞尔维亚现在唯一能够寻求帮助的,就只有中国了。”

透过屏幕,我们可以真切看到,这个一国总统,含着泪光。

因为“为国流泪”、“三年前示爱中国”,在中国网络上,武契奇已经成为网红。

甚至连他年轻时的照片,也被翻出来成为抖音爆款。

还是主干街道。

在塞尔维亚最负盛名的景区“木头城”,这里有以中国人命名的“李小龙路”。

在疫情爆发之前,塞尔维亚仍然是中国人最适合旅行的欧洲城市。

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亲切和热情。

去饭店,门口消闲的塞尔维亚大哥,会要求你一定要为他录个视频,并滔滔不绝的讲上十分钟。

直到你答应转达给更多的中国兄弟,他才肯罢休。

他会一直拉着你说:去吃冰淇淋,去喝卡布奇诺,我来请客!一定我付钱!

在河边偶遇00后少年,你竟然也会从他的口中,听到那段历史。

塞尔维亚人的记忆,却仿佛停滞在了20年前。

血火交织的那一幕幕,似乎只是发生在昨天。

所以他们从未忘记,他们曾经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

更没有忘记,曾经有一位并肩战斗、共同患难的战友叫做中国。

但令人惭愧的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淡忘那段历史。

如果不是一位哽咽求助的总统。

大多数人,提起塞尔维亚,恐怕都只能茫然摇头。

同样是中国的“铁板兄弟”。

如果说,中巴友谊是一本《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甜文,剧情大概是,在被渣男美国狠狠伤害,投入了中国的怀抱后,中巴之间的日常,就只剩下齁甜的“秀恩爱”。

那么,中塞的建交史,就是一本妥妥的虐文,而且还是虐到骨子里那种虐。

▲ 影响中国一代人记忆的南斯拉夫电影《桥》

“啊,朋友再见”

有过争吵,有过泪水,更多的是怀念。

这一点,塞尔维亚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3月17日,在国内网友的千呼万唤之中。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终于开通了微博。

细心的网友随即就发现,在备注里,大使馆的生日标注的是1955年1月2日,“年龄”显示的是65岁。

微博网友随后才意识到。

65年前,中国与南斯拉夫正式建交。

塞尔维亚人说,他们从未忘记。

我们甚至很难想象,这是怎样的执念,才能在这样微小的细节处,如此的自然而温暖。

回望七十年历史,你就会发现,除了“南斯拉夫”,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与新中国如此相似的国家。

都是多民族国家,都拥有极强的民族血性;

都是靠自己打下天下的共产主义国家,都是苏联老大哥的“左膀右臂”;

一起怼美帝,一起抗苏修,又在99年的鲜血中得以升华;

两国的核心关切都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问题,就等同于我们的台湾问题,可以说对互相的立场和遭遇都能感同身受,守望相助。

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塞尔维亚人,仍然拥有如此深刻的中国情节。

99年,弱小的我们无力给他们更多援助。

毕竟远隔万里,无法像当年一样跃马扬刀入朝鲜,保全其宗庙社稷。

甚至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长眠于贝尔格莱德。这一点是中华民族心头永远的痛。

但是,我们不会让烈士在那片土地上流过的血凉掉。

所以,这一次我国对塞方的求援如此高效的回应,不仅仅是需要树立一个榜样,也是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