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2岁男孩独自从西班牙回国,留英小学生家长却哭求包机

近日,一名12岁的小男孩,独自坐飞机,从西班牙马德里乘机回国。

在父母的叮嘱之下,小男孩从登机开始,一直到到达首都机场离散点之前,他始终佩戴着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没有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

当到医护人员从飞机上把小男孩接下来的时候,已临近脱水状态。

好心的工作人员拿一瓶矿泉水,将孩子带到室外空旷的地方给他喝,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孩子才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只是由于父母的再三叮嘱,12岁的小男孩便可以展现出如此强烈的自控力和行动力,恐怕连孩子的家长都没有想到吧。

而与此同时,随着英国情况逐渐严重,很多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心急如焚,联合签字请求包机将这些孩子接回来。面对群众的质疑声,家长甚至用“仇富心理”来回怼。

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这话说的没错,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父母眼中,而是体现在社会的“眼”中;一个的存在也不只是与父母有关,而是关系到社会。“孩子”这层外衣,终有一天,要被社会脱下来。

可是很多父母看不透这一点,嘴上总挂着“还是个孩子”,纵容他的一切所作所为。经年累月,当孩子在社会中成为大人,遇到未曾遇见过的事情,便不会懂得处理,甚至采取极端手段酿成悲剧。

卢梭《爱弥尔》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孩子总是会长大,但评判它的依据并不是年龄,也不是知识,而是精神与能力。孔融7岁能让梨,司马光7岁懂得砸缸处理危机,黄香9岁给父亲温席,一旦具备了成熟的精神和能力,孩子其实就已经长大了。

孩子的潜力有多大?

有些家长可能还会辩驳,别人家的孩子天生就聪明、天生就懂事,我们家的孩子不行,我必须得管着。

那么我们就来看个“不行”的孩子:

曾国藩小时候,有一次晚上在家里背书。有个小偷躲在屋檐下,想等着曾国藩背完书,睡觉的时候,到无屋里偷盗。等了很久,曾国藩还是不会被,但小偷等得却不耐烦了,于是跳进屋里,愤怒地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从头至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小偷做梦也想不到,这个被他瞧不起的人,之后会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什么是真正的“富养”?

据统计,国内有1.5万名10-17岁的小留学生在英国上学,每人每年最低花费30万,很多普通家庭10年也挣不来这些钱。这也是这些家长觉得网友们“仇富”的原因之一。

网友们是否“仇富”我不做评论,但对于如何算“富”我倒想说一说。

关于“穷养”和“富养”,总是父母教育上喋喋不休的话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要“穷养”,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可以磨炼其精神品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要“富养”,因为这样能让孩子以后不被财富蒙蔽双眼,便想尽办法把最好的最名贵的东西给孩子。有句俗话不是说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但凡有点钱,就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最好”的教育。

但其实,真正的“穷养”和“富养”指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霍启刚曾经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他和郭晶晶带儿子到农田体验插秧,并配文说: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照片中,霍启刚一家蹲在田里插秧,辛勤劳作之后吃的是粗茶淡饭。如果真的要说“仇富”,我“仇”这样的“富”。

回到文章开头,因为疫情蔓延,加上英国的“群体免疫”谬论,许多家长产生了担心和焦虑,这是非常能理解的,机票难求也是事实,但事情真的就已经发展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了么?

显然没有。

对于集中回国的人群,张文宏曾经给出过专业意见。他认为,当下做好个人的防护、让自己不生病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家长们完全可以采取告知孩子防护措施、加强联系的方式,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再者,即便是要回国,也不是完全买不到机票;即便是要包机,也有正规的途径去申请。

那么,这些哭着求包机的家长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