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坚持了42个月,在得到APP付费2677块钱,最后到底得到了什么

得到(知识服务APP)

我们先来看下用户数据,从2016年12月

1.用户数从351万到2000万,增长近6倍;

2.日活用户从27万到73万,增长仅2倍多点;

仅从数据上来看,可以得出:得到APP的用户粘性或者留存较低。

强调“知识服务”非“知识付费”

得到APP,旨在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

然而现在舆论又有另外一个主流观点:贩卖二手知识,贩卖焦虑,以下引用简书文章《吴晓波与罗振宇们:那些贩卖焦虑的奸商》

现在已经减少使用频率

知识就在“得到”,但是你得不到

首先我们先理解下什么是知识,信息已经铺天盖地,通过互联网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所以拥有大量知识并不代表学问,知识≠学问,做学问是更好的整理这些前人获得的结论或者是经验,整理大量信息的过程就像我们上学读书一样,一环扣一环,整个知识体系如何连贯并且能够得到运用,所以我们经常会写作为,写应用题目,就是有一个知识的反馈,写论文也是把各种信息线索归纳重新整理,会查阅相关的文献,然后得出的新的结论或者规律,为这个领域的只是往前拱一步,知识付费就是别人帮你整理好了,直接就可以吃到果子,所以学习的是学习过程,如果一直背诵,也很难在学术领域有很大的突破,如果没有目的性或者目标盲目去学习,到头只是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付费知识能让你站得高,但很难让你看得远,截止今天还未有成功人士,标榜自己是通过学习付费的知识取得成功。

左耳听进去了,右耳该如何出来

学问之所以要加个问字,是就是在学习的过程是有反馈机制的,能够提出问题解决,或者修缮问题,通过问题得到新的方向,也就是能够证伪的部分,才是科学。只是单一的输入,没有输出,很难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这也是付费知识软件的窘境,目前的知识付费是没有反馈机制的,你只能知道自己听得怎样,但不知道自己学习得怎样,举例我们听了成功学的演讲之后,决定我们是否会成为企业家或者成就的,终究还是在现实市场中反馈,

学霸的笔记,是给学霸自己看

每次到毕业季的时候,成绩好的师兄师姐都会贩卖自己的课本,有些是自己在上课期间做出来的满满细致学霸们的笔记,还用不同颜色标记了各种重点,对于很好的精华和资源很多人都趋之若鹜,但我知道这并不适合自己,因为在做笔记学习的时候,也是自己思考的过程,如果没有积累这种习惯,就像看专业书籍一样很难知道作者的想法与表达,回来看“得到app”的知识付费一样,上面是某领域的教授专家,已经帮你把知识归类好,甚至用比较接地气的人话表达出来,你以为自己茅塞顿开,学习了满满的干货,但是音频戛然而止之后,打一束高光在自己身上,分享刚刚听到的知识,扣心自问能说出来内容,得到app的营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致告诉你的信息是,掌握知识很简单只要买什么课程,或者是一本书搞定什么问题,现在专家为你讲解,教授你什么思维等。

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收藏转发点赞,码字不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