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伟人最钦佩的资本家,为兴学业散尽家财,逝世后总理老总亲自执绋

有这么一位华侨资本家,他的商业帝国雄霸南洋,自己每月的花销却不足两块银元,他倾尽家产建立包含厦门大学在内的118所学校,却无偿捐给国家,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

国难当头,他更是以身作则带领侨胞捐款捐物,短短三年间就为抗战筹得资金4亿元,捐赠飞机217架、汽车1000多辆,在他的号召下,这些战略物资由3200多名华侨司机、修理工,冲破敌人的封锁,日夜兼程抢运至最前线。

在他的葬礼上,周总理和朱老总亲自为他牵引灵车送行,元帅们纷纷赶来吊唁,为一位资本家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在新中国还是头一遭,但他绝对受得起这般殊荣,因为他是连伟人都钦佩不已的民族光辉:陈嘉庚老先生。

陈嘉庚老先生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出生于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小渔村中,那是中华大地最黑暗的百年历史,这份屈辱伴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加深。

1891年,年仅17岁的陈嘉庚接到父亲的来信,孤身远渡重洋去往新加坡,帮助父亲打理米店学习经商,他很有天赋又善于动脑,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他从未忘记过祖国,献身报国救民水火是他心中不可磨灭的信念。

两年后陈嘉庚回国结婚,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品质,他没有大办婚礼,而是劝说母亲和妻子,将父亲为他辛苦攒下的2000银元结婚钱,拿去开办私塾,供村中孩子读书,名为“惕斋学塾”,寓意时刻警惕,勿忘国耻。

在之后的十年里,陈嘉庚不断奔走于国内国外,一边处理家事一边发展自己的产业,在他回国期间,父亲因为用人不善,导致陈家产业一夜崩塌,欠下几十万巨款,父亲也郁郁而终。

按照新加坡法律,陈嘉庚完全可以抽身之外,但他还是毅然决然接受了这个烂摊子,向所有债权人承诺会代父还债,如同罗永浩老师一样,他们选择了一条十分沉重的道路。

但也赢得了信誉和口碑,陈嘉庚的凤梨罐头厂订单数量暴增,他一笔一笔还清了父亲欠下的债款,而他一诺千金的招牌,也被东南亚华侨圈子所熟知,随着一战爆发,陈嘉庚立刻把握机会进军橡胶产业,陈氏商业帝国瞬间崛起。

并在1925年达到了巅峰,陈嘉庚的资产共计1200万叻币,其中包括橡胶园60万亩,橡胶制品、食品、建材、服装、百货等厂房30多处,100多家分行49个代理处分布在五大洲45个国家,麾下员工3万多人。

毋庸置疑,陈嘉庚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实业家,而他真正的目标,从来都不是钞票。陈家所有的产品,都被打上了国货的标签,注册的商标名为“钟牌”,钟里藏中又可延伸为警钟,寓意着警钟长鸣,提醒天下侨胞勿忘祖国、勿忘国耻。

早在1910年,陈嘉庚便加入同盟会,剪去象征着封建束缚的辫子,以出资援助的方式,置身于革命浪潮之中,但革命并不算成功,陈嘉庚沉思了很久,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让民族觉醒,兴办教育迫在眉睫。

同盟会

1912年,38岁的陈嘉庚带着妻子儿女从新加坡回到厦门集美,他所看到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光腚顽童,原来旧学荒废,新学无力兴办,孩子们无人管教才变得顽劣不堪。

陈嘉庚十分痛心,立即出资开办新式学校,供孩子们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建教学规模,逐步发展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除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基础学校外,另有师范、商业、农牧、航海等技能学校,统一名为集美学校。

陈嘉庚并不在学校中任职,而是招聘校长和教师,找不到合适的他就开办高等学校自己培养,他将自己的产业交付于胞弟打理,但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所有的盈利结余全部寄回国内,为学校提供运转资金。

1919年,陈嘉庚决定筹办厦门大学,当即捐款100万作为创办费,又许诺300万常年费,分12年捐出,因为400万对于当时的陈嘉庚来说,是他全部身家的两倍,他根本拿不出来,只能先捐出100万,剩下的边挣边捐。

为了凑这100万,陈嘉庚几乎将自己在南洋的全部房产都变卖了,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无偿付出都被国人看在眼里,支持他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成就了陈嘉庚的商业帝国。

而他的千万身家,最终还是被他捐得一干二净,正如他本人所说的那般:“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据统计,陈嘉庚一生所创办和资助的各类学校高达118所,捐献给教育事业的款项更是高达1亿美刀。

这对于最巅峰时只有千万家产的陈嘉庚来说,何尝不是一笔沉重的负担,1926年之后,橡胶的价格一落千丈,陈嘉庚的产业遭受重创,为了维持学校开支,陈嘉庚毅然卖掉了60万亩橡胶园,放弃了主要营收来源。

但陈嘉庚唯一后悔的是,他本来计划在国内盖的三座图书馆,因为这场打击没办法动工了,而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在之后的数年中,产业愈发低迷,起初他还能勉强支撑学校的运转,之后被新组的董事会限制每月捐款不得超过5000元。

当时陈嘉庚作为董事经理,每月工资4000元,而他只留100,只花不到2元,其余全部汇给集美学校和厦大。就这样又坚持了三年,情况进一步恶化,陈嘉庚不得不抵押房屋、出租仅剩的产业继续为集美学校和厦大提供资金,直到他也实在无法继续维持,才无条件将学校捐给了国家。

陈嘉庚从崛起到散尽家财,不过短短30年时间,但他留下的却是能改变无数代人的希望。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如此,在抗战时期,陈嘉庚同样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厦大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日本关东军的炮火炸毁一段铁路轨道,也炸出了他们的狼子野心,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为了揭露他们的侵华野心,陈嘉庚印刷了一万份宣传单,在南洋各地广泛分发,呼吁侨胞们抵制日货筹款救灾,他的行为招来了敌人的仇恨,陈家的工厂被恶意放火烧毁,但陈嘉庚从不后悔。

1937年7月7日夜晚,擅自在卢沟桥附近展开演习的日军,谎称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驻军提议双方一同派人寻找,日军便不再伪装,直接炮轰宛平城,中华大地积累的百年屈辱,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中华民族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时世界各地,凡是有50位以上华侨的地方,都纷纷自发成立抗日救国组织,南洋各地侨胞代表找到陈嘉庚,劝说他主持侨胞们的筹赈工作。

陈嘉庚当时已为办学而散尽家财,自认为能力不足无法胜任。但侨胞代表们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眼中,陈嘉庚毁家兴学,是无数富商的榜样,更何况南洋众多富商,多半都出自陈嘉庚的商业帝国,只要陈嘉庚愿意登高一呼,他们定会踊跃响应。

陈嘉庚欣然答应,立即将身处南洋的千万华侨号召起来,共同组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成了所有东南亚华侨共同拥戴的领袖,成了团结千万侨胞、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大旗。

只要前方炮火一日不停,后方筹款工作就一日不止!

自从南侨总会成立后,陈嘉庚夜以继日地四处奔走奋斗,在他的带领与号召下,仅1939年,南洋汇回祖国的捐款就高达8亿,是其他地方捐款的两倍还要多,其中只有一成是义捐所得,其余九成全部来自富商的个人汇款。

而这些捐款全部都是外汇,按照当时的汇率,换成国币就是32亿。而1939年全年战费的开支是18亿,去掉安置侨胞家眷的7.2亿,还剩7亿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再加上其他侨胞筹得的12亿,这已经成了民国在抗战期间的财政支柱。

而身为南侨总会领袖的陈嘉庚,每月都会捐款2千外汇,自己身上永远只剩五元,而他每月的花费,依旧不超过两元。

同时,陈嘉庚认为,南侨总会不该仅是一个单纯的筹款机构,既然肩负着千万侨胞的期许,就应该着眼全局,只要是祖国需要的地方,只要是他们能提供帮助的地方,自当义无反顾。

滇缅公路中的一段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大量物资被困香港,无法被送往抗战前线,唯一的通道是刚刚抢建好的滇缅公路,可滇缅公路崎岖难行,需要翻越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途经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水系,其中不乏烟瘴之地。

没有技术过硬的司机与汽修工配合,实在难以穿越这条死亡公路,更何况物资规模之大,远不是几十车就能拉完的,陈嘉庚急抗战之所急,立即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发出第六号通告,征募驾驶和汽修人员回国。

南洋各地纷纷响应,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有3200多名司机。汽修工甘愿放弃安稳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冲向前线,3200多位勇士,克服种种困难日夜驰骋,在危机四伏的滇缅公路上抢运物资、兵员,让死亡之路变成了抗战救国的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是一千多位勇士用生命踏出来的!

陈嘉庚作为南洋华侨的领袖,为抗战费尽了心思,他曾坚定不移地相信老蒋能够救人民、国家于水火,但随着听到的消息越来越多,他逐渐觉得民国很不靠谱,存在很多极为严重的问题。

为了了解相关情况,也为了鼓舞祖国军民,陈嘉庚建议组建慰劳视察团返回祖国。陈嘉庚当时已经66岁了,但他不放心慰劳团,生怕被谁操控隐瞒真相,考虑再三后,他决定无论再苦再累,都要亲自回祖国去看看,结果他刚到重庆还没下榻,就对老蒋大失所望。

1940年3月26日,以陈嘉庚为首的慰劳团经由仰光飞往重庆,结果刚到仰光就听到消息,老蒋竟拨款8万元,安排30多个部门来招待他们。

当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如此铺张实在是不合时宜,就怕重庆起了个坏头,其他地方都跟着学。于是到了重庆之后,陈嘉庚连续三天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谢绝一切应酬。

28日,陈嘉庚才终于见到蒋委员长,委员长派头极大,座驾还没到就有传令兵高呼,所有人都得恭恭敬敬地起身,直到委员长示意就坐,众人才等委员长坐下后慢慢就坐,随后呈上的无一不是山珍海味,甚至还有一道象鼻,纵然是曾当过首富的陈嘉庚,也从没见过。

事后陈嘉庚跟同伴吐槽,说这哪是委员长啊,这就是个皇帝。

最让他失望的是对方的徇私舞弊,到了重庆之后,正事儿还没打听到,就先得知委员长设宴招待他的地方是行政院长的私人营生,合着那一顿八百大洋的宴席,最后还是吃进他们自己肚子里了。

1940年的重庆街景

陈嘉庚再次强调,这次衣食住行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接待团没办法,只能派了辆专车供慰劳团外出使用,结果没两天,陈嘉庚就发现司机报假账挣外快,陈嘉庚看不惯就把他给辞了。

又过了几天,陈嘉庚外出需要用车,便让接待团再给他派一个司机,结果来的还是那位报假账的,这次就更嚣张了,甚至张口就问陈嘉庚要五元小费去喝茶。

要知道陈嘉庚身上总共就只留五块,每个月更是花费不到两元,结果专车司机张口就要五块,老爷子那叫一个气啊。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陈嘉庚对重庆市彻底失望了。

路上所见行人,男人大多身着长衣马褂,丝毫看不到新气象,女的身着旗袍高跟鞋,涂着口红指甲油,咋看咋不搭;大小办事处,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人,除了吃干饭,也不见他们有啥作用;酒楼到处都是,定一桌就要上百块,吃饭的却络绎不绝,看穿着多半都是那些办事处的;最可气的是那路灯,跟没人管似的,白天黑夜都一直亮着,浪费资源。

陈嘉庚此时那叫一个迷茫,这些不干正事的人不过四五十岁,未来至少还要再祸害个二三十年,反正他是丝毫看不到希望所在,心情低落至极,陈嘉庚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延安。

得知陈嘉庚要去延安,委员长突然收起温文尔雅的嘴脸,开始各种抹黑,眼看陈嘉庚非去不可,也只能千叮咛万嘱咐,嘱咐他千万不要被骗到。

5月30日陈嘉庚从西安启程去往延安,一路收到了许多匿名信件,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抹黑,刻意到让人无法相信。31日下午,陈嘉庚抵达延安,他并没有直接上门,而是先观察延安的百姓,延安百姓无论男女,都穿着布衣或是军装,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每个人精神十足,和重庆相比截然不同。

6月1日下午,陈嘉庚去见伟人,而伟人早早地就等在路边,见到陈嘉庚后与他亲切的握手,丝毫没有架子。

而伟人见到陈嘉庚后说的第一件事,更是让他哭笑不得,伟人真挚地向陈嘉庚道歉,说八年之前红军攻克漳州的时候,战士们都没鞋穿,多少人的脚都磨烂了。

实在没办法就砸开了陈嘉庚的鞋店,给战士和百姓们分了。陈嘉庚连忙表示砸得好,鞋制作出来就是给人穿的嘛,又忙问伟人穿了没有,他的鞋子好穿吗?

一旁的卫兵陈昌接话道,当时他给伟人拿了一双,但伟人不肯穿,给了他,鞋子很好穿,就是舍不得穿。陈嘉庚这下彻底放心了,笑道你当时应该拿两双给伟人。

说话期间,几名来自南洋的华侨学生,突然跑进窑洞来,坐在陈嘉庚旁边跟他打听南侨总会的事,陈嘉庚惊讶地发现,这些学生进来时无拘无束,说话也比较自在,当即对延安又有了几分好感。

傍晚时分,伟人在窑洞外的石桌子上设宴招待陈嘉庚,十几号人作陪,桌子太小就搬来一个旧圆桌面架在上面,桌面不干净就取来四张草纸充当桌布。

结果风一吹纸就掉了,干脆连纸也不用了,很快菜就端了上来,一碗没鸡腿的清炖鸡、几盘时令蔬菜,陈嘉庚好奇地看向伟人,伟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他没钱买鸡,这鸡是隔壁大娘得知有远客要来,处理过后才拿来的,可惜这鸡还能下蛋呢。

大娘儿子生病她都舍不得杀,就把鸡腿给了大娘儿子吃,之后我们会还给大娘一只母鸡,我们今天也算是沾你的光了,至于那几道青菜,都是伟人自己种的,一桌子下来可能还划不到两毛钱。

可以想象陈嘉庚当时的震撼,这顿两毛钱的粗茶淡饭,远比那桌800大洋的山珍海味更合陈嘉庚的胃口。在延安的这段时间里,陈嘉庚还出席了各界的欢迎会、演讲会等,他仔细地观察着干部们的日常生活,想看看他们的表现是否是装出来的。

食堂是没有固定座位的,一桌八个人坐满就能吃饭,陈嘉庚亲眼看到朱老总因为迟到,自己盛了碗饭,随便找了张能塞下人的桌子就狼吞虎咽起来。

有一次,朱老总正在陪陈嘉庚参观军校,一群正在打篮球的学生突然招呼老总和他们来两场,朱老总在征得陈嘉庚同意后,直接脱下大衣跟学生们玩在了一起。

最让人难忘的是,有一次他和伟人在窑洞里聊南洋的情况,很多战士都跑去旁听,有一位勤务兵来得晚了没位置,看见伟人坐的长板凳还有个缝,就直接坐了上去,伟人还主动挪了挪身子,想让这位勤务兵坐的舒服一些。

之后,陈嘉庚有意和伟人聊合作抗战的事情,伟人展示出了十分的诚意,希望陈嘉庚能代他向委员长传达,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让陈嘉庚汗颜不止。

而陈嘉庚也由衷地感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自此以后,他一路鼓舞士气民心,一路夸赞延安,委员长得知后就想下绊子,被陈嘉庚发现后,更是好感全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南洋,各国纷纷撤侨,唯独心怀不满的委员长没有音讯,陈嘉庚只得自行疏散侨胞,并换装离开了新加坡,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避难生活,而他随身总是带着剧毒的药品,他宁愿以身殉国,也绝不成为敌人的傀儡。

三年之中多次险些遭到敌人的毒害,战争结束后,陈嘉庚返回祖国参加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时他在为祖国捐出50万,而他给自己规定的每日餐费,不准超过5角钱。

1961年8月12日,87岁的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临走时,他将自己全部的300万存款都捐给了国家,没为子孙留下一分钱。在他的葬礼上,周总理和朱老总亲自为他牵引灵车送行,元帅们纷纷赶来吊唁,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只怕也配不上老先生的一生贡献。

富人常有,陈嘉庚不常有;出资办学的常有,毁家兴学得不常有。陈嘉庚一生艰苦创业,一生不毁诺言,一生艰苦朴素,只做实事。这样的人怎能不叫人钦佩?不叫人肃然起敬?陈嘉庚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不遗余力,为祖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让英雄永垂不朽。

《伟人最钦佩的资本家,为兴学业散尽家财,逝世后总理老总亲自执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