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外都市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国外都市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一、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美国模式

其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目前美国都市农业占总面积的10%,其价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美国学者认为,市民农园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二、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的欧洲模式

(1)德国模式。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后来,市民农园的土地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0000m2,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400m2,租赁期25—30年。政府不干涉市民种什么、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这是与美国市民农园的主要区别之一。承租人中途可以退出或转让。目前德国市民农园的承租者83万人,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

(2)荷兰模式。荷兰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借助发达的设施农业,该国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类食品,使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三、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亚洲模式

(1)日本模式。日本都市农业伴随着农业观念即经济功能转向社会、生态功能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三种主要模式:一是观光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二是设施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三是特色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

(2)新加坡模式。其都市农业既有生产功能,也有供市民参观、学习、休闲之功能,十分重视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主要模式:一是农业科技园,国家投资基本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租期为10年;二是农业生物科技园,主要进行新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三是海水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