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一直是制约我国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存在物流成本高、标准缺失、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农产品损耗大等诸多问题。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荷兰等国家的冷链物流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中得出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启示和经验, 以解决我国冷链物流的燃眉之急, 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1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1.1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高科技化和高机械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冷链物流在日本是属于低成本的物流, 现已进入了成熟期, 未来还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日本的冷链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必将会被另一种新兴的物流形式所替代。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 日本在2014年冷藏保鲜车的保有量在12万辆左右, 到2016年则有15万左右, 冷藏保鲜车占货运汽车的比重大致为2.65%, 冷藏运输率则高达90%以上, 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腐损率低至5%以下。
1.2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到如今的阶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 通过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才达到了今天的成果。
(1) 运用专业的机械。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进行作业时都是采用专业的机械。日本冷链物流业在国际领域内是公认的高专业化和高自动化, 不仅是因为它对高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 而且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是十分合理。
(2) 采用数码分拣系统。日本的劳动力十分的昂贵, 这就导致了分拣系统的普及, 同时, 人工分拣和机器相比速度明显较慢, 而数码分拣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 同时人工分拣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到分拣的准确性, 机器能够提高其准确性, 降低错误率, 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成本。
(3) 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日本的冷链物流企业广泛的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这在很大一方面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和人工错误所造成的误差成本, 还有库存成本,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 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而且也使得信息能够更快速的传达到客户手中, 并且不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同时, 企业会在配送的车辆上安装GPS掌握送货员的实际配送路线, 这方便了客户可以更快的了解到自己的货物运送到哪个具体位置。冷链物流企业GPS技术的运用让企业不仅可以优化配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 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和客户对送货员的管理和监督。
(4)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冷链物流要想发展起来,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日本的冷链物流就是在这个程度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 日本政府很是看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5) 完善需求预测机制。由于“无缝对接”,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运输中从未出现过断货的现象, 这就使得日本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始终保持快速运行, 快速的冷链物流使得日本在国际冷链物流运输上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
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2.1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 而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的国土面积广阔, 而为了使国内沟通方便, 修建了很多高通行量, 高速度的公路, 美国的高速公路网覆盖率高达90%, 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给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美国的公路冷藏车数量也很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显示, 2014年时美国的公路冷藏车为25万辆左右, 占货运汽车比重为0.9%, 而冷库容量为1亿1千5百万立方米。除了公路以外美国的内河、湖、铁路主要承担大宗散装货物的运输任务, 同时还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 这些都为快速的运输货物提供了便利。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美国冷链物流的高度发展只是单纯便捷的交通影响的结果, 它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美国目前的冷链物流水平处在发展的前列, 它为了应对冷链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采用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纵横交错, 便捷的交通发展各种运输方式, 有公路运输、海上运输、还有铁路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美国交通网络的健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 以应对多变的天气变化, 可以更加合理, 优化的运输货物。
(2) 提高运输效率。在美国, 冷链物流企业为了提高效率从而使得冷链物流运输分工十分明确, 运输方、仓储方和卡车都只负责自己工作以内的事情, 各司其职, 这使得整个冷链运行起来变得分工明确, 有据有依。
(3) 缩减流通环节。美国在农产品进行运输时, 尽可能的缩减流通环节、节省时间、减少成本。
(4) 运用高新技术。美国很早就引用了射频和GPS等技术, 射频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 美国的劳动力十分的昂贵, 而射频技术不需要请工人进行监督、追查,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误率。而GPS技术则让货物的运输位置能够实时查询。
(5) 加大监管力度。为了规范市场, 美国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 这些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都很好的监管了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3 新加坡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3.1 新加坡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999年, 新加坡开始兴起冷链物流的观念。起初, 业内对此颇为抗拒, 因为新流程需要企业在操作中做出相应调整, 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业内开始认识到冷链物流是一个长期效益, 并开始接受这一概念。之后新加坡政府提供资金开始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 这为新加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2 新加坡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 颁布法规和海关条例。新加坡目前现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有6项, 比如《冷鲜猪肉冷链管理业务守则》, 它们标准数量很少, 但是所涉及的方面却很多, 这些条例促使新加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2) 大力推广3PL。新加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离不开企业选用的适合发展的3PL模式 (第三方物流) , 由于新加坡物流业发达, 因此奠定了其在新加坡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同时这个模式能帮助企业和客户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达到最优化。
(3) 规范标准和操作守则。不论什么行业都需要一个标准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新加坡从2002年开始至今不断颁布新的标准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以维持行业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比如颁布的《蔬菜冷链管理》《速冻食品加工与处理业务守则》等, 不断完善的技术标准也在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
4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4.1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提起农产品冷链物流就不得不说荷兰, 荷兰作为全球经济型花卉销量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花卉出口国, 每天有数万束鲜花从荷兰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爱士曼运往世界各地。鲜花作为一种极易被损坏的产品, 它的保存有很高的要求,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可是“全球最大花卉出口国”这个称号却一直为荷兰所拥有, 这说明荷兰在运送鲜花这一产品上有着很高的技术, 并且目前来看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4.2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 提高运输效率。鲜花的保鲜期只有短短几天, 要想趁着鲜花被送达目的地时还是鲜翠欲滴, 这很是考验整个物流链, 而荷兰能够做到。它要求每天清晨售出的鲜花一定要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花店之中, 这对整个物流链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荷兰利用位于“欧洲门户”的有利位置, 充分运用高度发达的海、陆、空的运输网络、分拨能力和通讯系统进行运输。
(2)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在储运方面, 荷兰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来延长鲜花的保质期。有些物品必须得在低温的环境下才能长时间的保存, 比如鲜奶, 鲜花等这些易腐的货物, 而要长时间的保存就得通过调节外部环境来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 包括产品从产地采摘之后的冷藏保鲜, 在运输途中的低温保温和冷藏, 还有在抵达目的地之后的冷藏, 这些无一不考验着运输的能力, 要想做到最大程度的保鲜, 减少损耗就得运用冷链物流。这些易腐产品的特性也迫使不得不采用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进行保鲜冷藏, 除非公司想承担高额的成本。
(3) 缩短流通环节。荷兰的鲜花从采摘之后到运送到目的地只需一天的时间, 而在这一天里如果通过5个乃至更多的流通环节根本无法保证鲜花会准时送达, 所以荷兰的鲜花流通一般有很少的流通环节, 这大大节省了时间。
5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启示
结合上述国家冷链物流发展所采取的促进措施,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引用高新技术, 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虽然运用冷链的确可以增加成本, 但是, 冷链物流技术的采用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损耗, 并且也可以让农产品变得更加安全和卫生。
(2) 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冷链物流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管理, “隔行如隔山”, 非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会有一定的难度, 也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后续发展, 所以应该进行培养, 同时也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3) 发展多式联运。发展多样化的运输, 不是一味的依赖于公路这一种运输方式, 美国、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都是采用多元化的运输方式以应对多变的天气环境。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日本、美国、新加坡和荷兰这些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的如此好离不开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辅助。
(5) 完善交通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 国家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网络, 不仅可以有效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也可以缓解我国的交通压力。
(6) 缩减流通环节。通过分析那些国外典型国家的解决问题措施, 我们可以看出, 不论是哪一个, 它们都是高效率的, 而高效率的原因之一就是较少的流通环节。过多的流通环节不仅会耗费更多的劳动力, 还会占用库存, 增加成本。
来源: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作者:郑彤彤 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