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湖是涵江区南边最美天然湖,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出众,还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从白塘湖往东走不过几百米,紧挨着这个公园的是莆田市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文化明珠洋尾村。
从白塘湖公园的小道径直进来,沿途的村道整洁干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随处可见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宅和宫庙。
整个村子被白塘湖环绕,两岸古宅高低错落,特色的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满眼皆是浓浓的莆田特色;
走在村道上,湖面波光粼粼,新修的青石板路,夕阳辉映着红瓦房,雨后滴水的古老屋檐,酝酿出一曲古老的韵律……这里,无处不浸染着江南韵味和千年遗韵。
于是,有人说:洋尾村,颇有福建版“乌镇”的姿态。
相传千年前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子李元祥为躲避武则天迫害,流亡到福建繁衍,他的儿孙其中一个分支在宋代迁居到了白塘洋尾村,发展为当地李姓望族。李姓是当地的大姓,可以说现在的洋尾村李姓很多人的共同祖先都是唐朝开国皇帝。网上盛传富商李嘉诚的祖籍也是白塘洋尾村。
到南宋,洋尾李氏出了一位抗金英雄,莆田著名的五贤之一——李富。李富与李纲、岳飞是好友,对秦桧卖国、迫害抗金爱国将领岳飞等人的行为极为不满,愤而辞官回乡。
回乡后,李富一心为桑梓造福,兴办公益事业。传说他为了建设白塘湖,捐出了400亩土地。并在莆田境内建造了大小石桥34座,把水网密布的莆阳大地连接起来,方便了交通。
其中最壮观且至今保存完好的要数座落于绶溪公园内的延寿桥(绶溪桥)。由李富开创的白唐李氏文化渊源流长,洋尾村也因之于2003年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中的李富纪念馆于2005年被定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洋尾村现存的主要古迹和文物有一副族谱、二块牌额、三个坊、四个祠堂、五个石碑、六座明清古民居。三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坊位于李角自然村,分别是佥判第坊、白塘科第坊和柏府归荣坊。
洋尾村的古建筑还有李氏的四座祠堂,分别是:李制干祠、大宗祠、州牧祠和祁阳祠。李制干祠是洋尾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东墩自然村。一座明代三进三间建筑,一千多年前,李富生活在这里。后来李氏后裔为纪念李富,把它改建为祠堂,也称李富祠。
始建于明代的白塘科第坊是洋尾李氏明清两代科第鼎盛的历史见证。这座土木结构的牌坊如一座敞开式的宫庙,梁上一块“白塘科第”木匾是明代原物,保存较好。
梁枋上刻写着密密的名字和官职,凡李氏子孙功名有成,授有官职者都要回洋尾拜祖,名登科第坊。
历代,李氏子孙纷纷乘官船到白塘科第靠岸,在枋前祝告祖宗,然后名登坊上,以示荣耀。如今,白塘科第北向枋上又写得密密麻麻,这是现在李氏子孙名人,功成名就,也登名上榜。
涵江区白塘洋尾李氏后裔历代多有迁徙,子孙遍及广东、海南、江西等省及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近些年不断有李氏后人前来寻祖,在保护发展下的洋尾村知名度逐渐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此深入了解李氏根源。
洋尾村村部位于村中心位置,前面是一个大广场,百年老松和一个二楼的土地公庙分别在两端。建筑显得很有年代感,三层楼老式建筑洋尾大楼应该是建国后新建的吧,为人民服务字样拳拳赤子心。
这里面朝白塘湖分支溪流,环境很好,空气清新,非常适合乘凉休闲。
这小栋土地公庙写着白塘名胜,每年农历节日都要举行锣鼓队游行活动。
老式的手扶拖拉机还靠在水边,挂了牌的。
听老人提起过20-30年前的白塘洋尾村,那时候这个地方就很美了,不懂是不是因为大家刻意去保护环境,有些隔壁村发展出来了养殖渔业,甚至办工厂,而这里本地普遍没有发展起污染环境的行业,很多男性都做了水泥工匠之类的活,常年到处跑,搞建筑。女的留在家里的还有不少做贡银等等手工业活。
于是30年改革开放下来,洋尾村好似错过了改革的红利,大家只是埋头苦干,发大财的人不多,更多的是打工出去谋生。整个洋尾村老宅基本上保留较为完好,新盖的房子很多也没侵蚀到原先的居民区,但时间放到21世纪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这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因为这个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么完好的一片古建筑群。
随着新型农村、特色小镇等等的发展推动,原先重污染的发展模式必将被淘汰,洋尾村这一批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反而成了宝,好好结合白塘湖发展一套农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我想搞起来一点也不会输给后黄村。
来到村边的一条大马路,这里距离涵江城区的边缘也不过1-2公里,可以说是非常有发展成为旅游乡村的潜质的。
最后衷心祝福洋尾村能在新农村新旅游中绽放新活力,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