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UR超越国际大牌背后:深挖国货崛起的底层动力

  2022年已过半,各大企业纷纷交出上半年的答卷,但不同于以往国际大牌制霸市场的局面,务实创新的国货逐渐成为当下消费者的首选。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国货”的认可度迅速攀升。

  但国货品牌一个一个走红之后,也引出市场的疑问:今天的消费者在选择国货时,究竟想要购买什么?国货崛起的底层动力究竟是什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货崛起正当时

  回顾中国消费的变迁,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内核决定品牌价值。

  在上世纪,国人的消费需求更多集中在产品功能性层面,大家更看重的是这件商品好不好用、值不值得买。2001  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品牌涌入,他们不仅带来了时尚的产品设计,还有比较高级的品牌形象。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认知正一步步被改变。根据易观分析6月底发布的《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2015年,科技消费品牌率先崛起,改观了国人对国产品牌的印象。在此之后,中国品牌迅速进入成长期,老品牌重拾活力,新品牌不断涌现,“国货”迎来复兴。

  以时尚服饰品类为例,除了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李宁、安踏等国潮品牌,去年7月,处于亏损状态却向河南暴雨受灾地区低调捐款5000万元的鸿星尔克,更以绝对的家国情怀引发了国人的“野性消费”,成为新国货之光。

  情怀之外,国货品牌战斗力更加不俗。根据今年天猫618数据,本土品牌强势崛起,在大牌云集的天猫女装销售榜上,UR一举超越优衣库、ONLY等国际品牌夺得了榜首位置,书写了国产女装逆袭的新传奇。

  国外大牌不香了?国人更喜欢“内外兼修”的新国货

  与国货“百家争鸣”相对应的,却是“洋货”的节节败退。

  据报道,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三姊妹品牌在近日宣布撤出中国市场,还有绫致旗下思莱德SELECTED、GAP集团旗下品牌Old  Navy等多家海外服装品牌也纷纷离开中国。此外,H&M在6月底关闭了位于上海传统商业街淮海中路651号的旗舰店,这是该品牌在中国开设的首店。有媒体报道称,“新疆棉”事件加速了H&M在中国的关店潮。

  业内人士分析,国货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服装市场空间,给“洋货”们带来了压力,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爆发影响全球市场,受困于供应链等问题,这些国外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但究其原因,不了解中国市场、产品质量得不到改进才是他们在中国“失势”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升级,能打动当下消费者的产品,既要在功能上解决痛点、在品质上满足需求,同时也要有效地把商品转换成可以与消费者沟通的文化语言,这是外国品牌所欠缺的,但也是李宁、安踏、UR等国货品牌看到的趋势。

  创办于2006年的UR,通过变革行业、品质升级,把握住了新国货应有的功能与文化双重价值。与传统快时尚品牌相比,UR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打造,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特点,细分产品风格,打造或魅力或都市,或潮流或休闲的时尚服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产品面料选择、版型设计、元素融入上,UR也更加适应国人的时尚需求。不仅如此,UR还通过在伦敦等时尚城市建立设计中心,在新加坡、曼谷等国家地区开设门店,向海外传递中国的时尚理念,实现国货的逆向输出。

  这样蓬勃发展的国货UR,正是Z世代所希望看到的。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年代的Z世代,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的文化自信更强,对国货认可度更高,且多数未经历过本土品牌发展早期影响力较为弱势的阶段。与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相比,Z世代更注重产品本身,李宁、安踏、UR这些优秀的国货品牌会成为其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Ipsos数据显示,在全球视角下,有71%的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非常重要,69%的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未来可期,越来越多的国货正在被消费者所喜爱,并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一股国货潮流。

  遍布全国100城的超350家UR门店,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相信,时尚领域的国货代表UR,有着能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其实,不只是年轻消费者对国货情有独钟,从故宫文创广受赞誉,到李子柒对外输出中国田园生活……文化自信已然成为时代共识。国货品牌的使命就是立足于这个“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用承载民族自信心的品质商品满足国人的需要。

  而国货崛起的底层动力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新一代消费者强大的文化自信。期待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成为国人的骄傲、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