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牢记嘱托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前海

十年奋斗描绘新时代最美图景

行走大前海,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前海石公园,树影婆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光彩夺目。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平台。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前海视察。

2012年12月7日,前海石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前海。昔日滩涂,已是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在前海石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前海建设者和见证者代表共话沧桑巨变。他深有感触地说,发展这么快,说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生机勃勃”——2018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及深圳前海,再次予以肯定。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庆祝大会选址前海国际会议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前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升回忆说:“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我非常荣幸。”他说,一直对前海前景充满着信心,他会坚持在前海、在深圳发展下去。短短几年来,陈升除了做好自己的创业项目外,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协助相关单位建设两个深港青年创业基地,为更多香港青年来深发展打造平台。“作为第一批到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我们在大湾区追梦、筑梦、圆梦。”陈升告诉记者。

如今的梦工场已成为港澳青年在内地追梦、筑梦、圆梦的“摇篮”,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341家。

跟陈升一样,“90后”的CEO招俊健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者,他创办的工匠社格斗机器人公司发展很好。“4年前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那一刻,至今让我难忘。工匠社目前进展良好,已经打开国际市场大门。”他说,将扎根前海发展,加大自主研发,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与前海建设的中建八局二公司广东公司陈余耀,亲历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施工建设。他颇有感触地说:“会议当天,我全程观看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表示,作为最早参加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建设的人员,他们用50天完成了场地内的所有土方外运,366天实现项目竣工交付。(深圳特区报记者张智伟)

莲花山公园

在公园深圳建设中先行先试

连日秋高气爽,在宜人的深圳秋季里,很多人心中最美秋天就在莲花山公园里。眼下,公园正在忙碌着为即将惊艳整个秋天的簕杜鹃花展布展。

莲花山公园是深圳的“城市会客厅”,更是深圳人民的“精神家园”。

游人在莲花山公园放风筝,快乐游玩。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谢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来到莲花山公园,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寄望深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深圳。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离开前,他挥锹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树。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莲花山公园。

“那天上午,我们莲花山公园全体党员干部在会议室收看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公园,路上,他打开车窗,微笑着同游人挥手,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莲花山公园副园长邹卓辉亲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莲花山公园的时刻,虽然这一天已过去两年,但当天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

邹卓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是莲花山公园历史性的时刻,是莲花山公园人终生难忘的时刻,也让游客感受到莲花山公园不一样的风采。在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自发来到莲花山公园,登上山顶广场,瞻仰邓小平同志塑像,眺望深圳中心区风光,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

莲花山公园园长文波介绍,今年是莲花山公园开园25周年,25年来莲花山公园伴随着深圳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也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公园城市的总体部署和打造复合型、生活型、生态型公园的工作要求下,公园的总体环境不断提升。

这两年,莲花山公园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在公园深圳建设中先行先试。公园陆续拆除围墙,加强城园融合,让市民入园游玩更通达更便捷,梳理出更多阳光草坪给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并且增设了智能健身器材设施和儿童游乐园。结合5G智慧公园建设,推出了更多贴心的服务,例如停车场网上预约、关爱服务车、借用草坪垫、设置帐篷区、公园巴士、移动餐车、自动售卖机等,满足全龄段市民的游园需求。此外,公园继续擦亮相亲角品牌,公园文化季、簕杜鹃花展、草地音乐会、自然教育嘉年华等重头戏也不断创新升级,亮点纷呈。(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清容)

腾讯、光启

保持创新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在腾讯全球总部——腾讯滨海大厦里,一个立体球形屏幕展示着世界地图,上面布满星星点点,呈现的是腾讯微信(WeChat)全球月活跃用户分布。2012年时,微信及WeChat注册账户约3亿,如今两者合并月活账户数已达12.99亿,成为全世界最主流即时通讯工具之一。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讯大厦二层展厅参观,听取了腾讯的即时通讯产品、网络资讯、微信等核心业务和平台的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腾讯继续保持创新优势,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如今,快10年过去了,腾讯已从专注即时通讯和网络资讯的互联网企业,成长为市值万亿、利润千亿,全方位拓展产品矩阵、搭建共享创新生态,并怀揣5.6万件专利、年度研发投入达到519亿元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2021年,腾讯集团总营收5601亿元、同比增长16%,总额是2012年(438亿元)的12.7倍多;净利润1238亿元,同比增长1%,总额是2012年(123亿元)的10倍。

近年来,在数字化经济浪潮下,腾讯的发展结构和质量在持续优化提升,与十年前关注To C业务不同,腾讯的To B业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大增长引擎,其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双引擎”业务架构正在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融互惠”,在助力产业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光启超材料迎来产业化重大突破,应用与生产相继进入规模化阶段,顺德709基地一期投产一年多后,公司已经加快推进基地二期建设进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告诉记者,十年来,他们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与要求,长期扎根于基础研究创新,大力发展超材料技术,并于今年实现了超材料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大规模应用在我国尖端装备领域。

刘若鹏深情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考察调研时,要求光启“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嘱咐光启人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争做新时期的钱学森们”。

“我们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刘若鹏表示,在超材料应用方面,光启已经成功用超材料技术制造尖端装备各种关键功能构件,使这些构件具备了强大的通信、探测等新功能。

刘若鹏表示,为了持续壮大我国超材料人才队伍,为我国超材料领域培养顶尖高水平科技人才,光启在2021年启动了“钱学森计划”,与广东省内的知名高等院校强强联合,定向培养超材料领域博士生。(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闻坤记者周雨萌)

大潮起珠江——庆祝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回眸辉煌成就祝福美好明天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小长假,“大潮起珠江——庆祝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观展火爆。市民群众及团体单位通过在线预约后,走进展厅,追忆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祝福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大潮起珠江”展览。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2018年,为庆祝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省委在深圳举办了“大潮起珠江——庆祝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览自策展伊始,就立足精准明确的主题与定位,扎根深圳、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将展览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岭南风格、现代气派,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展示改革开放精神的“窗口”、展示“四个自信”的“窗口”。从征集、借展、馆藏的1.7万多件藏品中,挑选2403件实物展出,既有反映改革开放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重器”,也有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成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展品。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我有幸陪同总书记参观。参观展览时,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仔细询问,了解情况。观展后,总书记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回忆说。

展览设置反映改革开放代表性事件复原场景15个,包括中英街、高第街、1980年代百货商店和制衣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等,引动集体记忆。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从2018年到2022年,展览开展4年来,获得各界肯定和观众好评,入选了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深圳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观学习点、深圳市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崔波告诉记者,展览开幕后取得了热烈和积极的社会反响,场馆长期保持爆满状态。崔波告诉记者,展览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的观众前来参观。时至今日,展览及所在场馆不仅让广东和深圳人民引以为豪,也成为全国人民来粤必到之地、外国友人喜闻乐见之地。(深圳特区报记者刘莎莎)

北站社区

“一社三会”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从摄影展看北站巨变”……这几日,“幸福北站”摄影展照片征集吸引众多社区居民踊跃投稿。仔细观察这些照片中,有街道一景、志愿服务一瞬、日常生活一笑,无不透露出居民对北站社区的爱。活动由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举办。

北站社区的变迁是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典型缩影,面临着社区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思想意识多变的深刻转型。2018年10月24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专程来到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方面的情况。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当时以社区专职党建副书记的身份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深圳市智慧党建系统在基层的落地应用,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一个照片征集活动何以调动居民的热情?这和北站社区一直以来的社区治理模式密不可分。郑阳介绍,几年来,北站社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民生作为最大党建,坚持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去年,社区创新推出“一社三会”善治模式,让专家学者、社区“能人”组成社区“智囊团”,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让“人人参与”,共建居民“最美北站家园”。

何为“一社三会”?一个居民代表议事会,广泛吸纳社区各界代表人士,社区事、大家议、众人决,同时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力量高效执行,成功破解一系列城中村治理“硬骨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的典型样本;一个社区专家参事会,聚焦社区重点工作,聚合社区内外专业力量,集中会诊、靶向献策,将基层社会治理导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轨道;一个党员群众共享会,吸纳会员逾万人,社区每7人中即有一位居民参与其中,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搭建了广阔舞台,亦为助推实现“人人共享”注入了澎湃动力。

获评2021“最美北站人”荣誉的尹淑玲女士坦言,北站社区是有温度的社区,这份温暖带动了更多的居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服务中,“我本人愿意在空闲时间给更多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也希望大家都加入共享会这个大家庭,点亮他人生活,充盈多彩的人生。”

“通过共享会,整个北站社区的居民都动了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共建美好社区生活。”郑阳说,“一社三会”是基石,在此基础上,还叠加社区“书记茶话会”“社区丈量”行走计划“先锋服务队”等社区治理抓手,并将新就业群体力量引入基层治理格局,期待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北站共同体加速生成。(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罗湖渔民村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位于深圳河畔的罗湖渔民村,因改革开放中的全国首个“万元户村”而闻名。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渔民村,考察村里发展情况和村民生活状况,并嘱托渔民村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十年来,渔民村持续发扬“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积极实现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迈进:文化长廊和村史馆生动展示着渔民村的历史故事、居民组建的粤剧团在文化室里唱响经典曲目、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贴心服务贯穿群众日常生活……记者走进渔民村,实地感受这里十年来发生的喜人变化,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过上了向往的美好生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把业余时间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剧团的成员们每到周末都相约来文化室里‘以曲会友’。”简爱琼是渔民村小渔村粤剧团成员之一。她介绍说:“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文艺演出,原创粤曲作品《赞渔村》还收获了很多观众的掌声好评,为打造小渔村红色文化增添了靓丽色彩。”十年来,渔民村的蝶变步伐从未停止,建成了文化长廊、村史馆、文化室,社区图书馆、社康医院、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居民组建的粤剧团、歌舞队、书画班还会在周末举办各类兴趣活动,生活幸福值的提高让渔民村人津津乐道。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渔民村将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升级整合,建成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的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刘原点赞道:“有431项政务服务办理都能在党群服务中心完成申办,流程便利,极大便利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记者了解到,该党群服务中心内还设有“港人服务专窗”,可为辖区港籍居民办理居住登记、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健康码申报等30项业务。

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升级整合为一体,成为渔民村居民休闲放松、提升学习的好去处,更联结了居民们的邻里情。居民李永棠在此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他说:“这里可以上书法课、打乒乓球、做健身操,居民都特别喜欢,还有长者食堂以及社康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保障服务,这样的生活特别明媚快乐。”

每逢周一和重大节日,渔民村文化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会如期举行,这也成为了渔民村人的“默契约定”。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表示:“饮水思源,改革开放是渔民村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党的恩情我们始终铭记于心,也是渔民村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掘村史资源,传承发扬红色基因,积极向文化产业方面去突破。此外,我们也将发挥渔民村毗邻罗湖口岸的有利位置,在文化旅游、港味饮食、港人服务方面做科学的布局,抓住发展契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吴金航)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