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外华侨华人别样过清明:扫墓是传统,走到哪都要坚持

【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将至,在往来外国和中国的国际航班上,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返乡祭祖扫墓的海外华侨华人。而不能亲自返乡的华侨华人也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近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地的华人讲述了他们打算如何过清明。

南侨机工公祭仪式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南侨机工纪念碑举行。图为出席公祭仪式的各界人士共同放飞气球,祈愿和平。(图片来源: 中新社)

美华人:到寺庙上香 为亲人祈

北京国际在线3日报道,美国华人孟令军介绍:“清明节我会在家给逝去的亲人上香,摆个果盘,祭拜一下。我感觉现在美国的华人更注重回归传统,唐人街和华人超市都有祭品出售,很多人都会在清明节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

孟令军祖籍山东,后来全家迁居到辽宁。他说小时候一到清明节,学校就会组织踏青活动,老师还会让同学们朗读一些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等诗句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孟令军说,洛杉矶还有不少华人会在清明节去当地的寺庙里上香,为亲人祈福,寺庙里也会举办一些专门的法会。“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它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或爱情。”

澳华人:回杭州祖坟扫墓上香

“今年清明节,我正好在上海,打算到杭州祖坟去上炷香,看看老家人。对我们这些身居海外的华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祭奠祖先,缅怀先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澳大利亚AHL法律首席律师沈寒冰近日表示。

沈寒冰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他介绍,小时候一到清明节家里就要吃青团,还会专门组织到杭州集体扫墓的活动。坐火车,一路看沿途的风景。在他记忆里,清明节是一个开心的节日。

“当然,这跟清明节的意义是违背的,但孩子的记忆就是这样的。后来我的家人陆续去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不能每年一起过清明节了,但是集体回中国扫墓祭祖应该也有三四次。”沈寒冰介绍,澳大利亚没有类似的本土节日,加上不是喜庆的节日,所以澳大利亚对于清明节的接受程度比较低。

“以前澳大利亚的华人圈很少有人提清明节。但是最近三五年,当地的唐人街开始出售青团等清明节相关的物品,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跟中国的强大和影响力是密不可分的。其实30年前我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春节在当地也并不知名,可是现在连悉尼最大的商业街乔治街都为春节组织专门的节日游行。”沈寒冰说。

沈寒冰表示,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数千年沿袭下来的一些习俗和规则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人不但不能丢掉传统,还要发扬光大。中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我认为这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法华人:去华人专属墓区扫墓献花

“我父亲是在巴黎去世的,因为兄弟姐妹都在巴黎,为了方便祭拜,就葬在了巴黎。每年清明节我们家人都会一起去扫墓,同时为父亲献花、敬香、点烛等。”法国华人进出口商会名誉会长陈其理说。

陈其理祖籍浙江温州,据他介绍,温州人有在清明节回家祭祀的习惯。“我几个在法国的同学每年都坚持回中国祭拜。现在中法之间往来的航班增加了很多,回中国很方便,所以选择回去扫墓的人也越来越多。”

法国华人尤先生介绍,他母亲每年都坚持在清明节回中国上坟。“我母亲今年60岁了,自从上一代老人去世后,她基本每年清明节都回中国上坟。另外有家人在巴黎去世的华人,每年清明节也都会去扫墓。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我觉得无论走到哪里,都很有必要坚持下去。”

陈其理也表示,坚持过传统节日很重要,“得让后辈们知道自己是华人,同时坚持学习中文,寒暑假回中国探亲,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安排去祖坟上扫墓、祭祖等,不能让孩子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随着华人增多,巴黎设立了专门的华人墓地,墓碑用中文刻写。

韩国华人:在端午节祭奠先人

“我父亲是在中国去世的,我们很思念他,但是不能常回中国,所以会在韩国祭奠。一般就是在桌面上摆照片,然后照片前面放水果、点心、鱼等物品进行祭奠,寄托我们的哀思。” 韩国泰斗国际融合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恩植介绍。

不过,金恩植表示,他是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祭奠父亲的。因为韩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节日——寒食节,但因为不是法定节假日,大家都要坚守工作岗位,所以韩国人更重视在端午节和中秋节进行祭祖和扫墓,大部分在韩国的华人也是如此。

“我是2004年来的韩国,按照中国的习俗清明节要去扫墓,我觉得这是需要传承的。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需要发扬光大,我认为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精神应该流传下来。”金恩植说。

马来西亚华人清明节文明祭扫 挂风筝寄托思念

另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配合清明节首推“筝心传意”活动,借用古人在清明放风筝将思念传达给先人的习俗,挂风筝装饰义山,民众也可以把想说的话填写在留言卡上。

吉隆坡广东义山主席李振光说,为配合上述活动,义山将挂风筝进行装饰,希望大众将寄语写在卡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纸笔,大家可将寄语卡贴在布告栏,较焚烧东西更文明先进。”

广东义山也鼓励大家将写好的寄语卡拍照并上传社交媒体,宣传绿色清明和筝心传意的概念。李振光说,义山会将这些寄语卡收集起来,制成画册。

新加坡华人扫墓避开清明节 为晚辈讲华人礼俗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为避开即将到来的两个周末清明节扫墓高峰期,部分新加坡人选择提早祭拜亲人。

与往年一样,郑利芳(59岁,退休者)和兄弟姐妹尽量避开4月5日清明节前后的周末扫墓高峰期。郑利芳一家人3月23日早约9时抵达万礼骨灰瓮安置所,顺利找到停车位。她透露,家人去年选择在清明节前两周的星期天扫墓,但一家人在万礼路遇上堵车,耗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驶入骨灰瓮安置所。

她说:“我们觉得星期天会有更多人,所以就选星期六去,但我们不会硬性规定日期,毕竟有些人周六还要工作。清明节前两周的星期六是最好的时候。”

郑利芳是潮州人,她和兄弟姐妹在祭拜父母和祖父母时一般会遵循潮州习俗。她说:“供品多数是二哥准备的,有鸡、有鸭、有肉。根据潮州人传统,通常至少要有六样菜和饭,加上水果。我们一般也会准备饭粿和父母喜欢的咖喱。”

郑利芳也说,清明节祭拜亲人或会遇上塞车,骨灰瓮安置所也会因点燃香烛弥漫着烟,因此他们大多不会带小孩前往。

不过逢祖先忌日,骨灰瓮安置所的人比较少的时候,郑利芳就会带晚辈前往,借此跟晚辈解释华人的相关传统礼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