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戈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摘 要: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地区还存在一定差异,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现状,系统分析了部分发达国家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状态,总结了国际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经验启示,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和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外交通运输;碳排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内容,是能否如期实现2035年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中国正在从世界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方向迈进[1]。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国外发展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仍存在一定差异[2]。主要对部分发达国家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现状和政策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国际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政策与经验启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中外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分析
(1)国外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达峰后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仍未达到峰值
对比美国、欧盟、英国和德国这4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业CO2(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见图1,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欧盟、英国和德国交通运输业CO2(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趋势都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又缓慢增加的过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量仍然在快速增长,仍未达到峰值,且在CO2总排放量的占比,显著低于发达国家,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将会呈较快增长态势。为此,交通运输部门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
(2)国外交通运输能耗碳排放比重较大,我国碳排放占比仍较小
图1 典型发达国家和中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
交通运输部门在不少发达国家已成为最大的碳排放部门[3]。2017年美国交通运输部门CO2排放占全国CO2总排放量的比例达到33.1%,日本占比同样达到33%,德国占比同样达到33%。中国交通运输行业CO2排放占比仍然较低,约占1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占比仍占大头,而由于美国、德国、日本处于工业化后期,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定,占比美国交通运输行业能耗量在全社会能耗总量中的占比在各行业中居于首位,路面车辆的直接排放占美国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9%,是减排的重点领域。
2 中外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对比分析
(1)制定绿色低碳交通战略规划
交通运输新技术、燃料替代和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战略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交通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并制定明确的绿色交通战略政策规划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运输安全法》、《清洁空气法》、《多式联运法》等交通节能环保法案[4],此外,制定了先进能源计划,引导交通运输部门研发更为高效能源的新技术。2009年11月,英国又出台了国家交通行业转型计划———《低碳交通: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为未来低碳交通体系的建设制定了总体战略规划。从国内外绿色交通战略对比来看,国外绿色交通发展更加注重综合性可持续交通的战略引领,加强绿色交通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更加强调各个部门及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作,有明确的绿色交通战略技术发展路线图。
(2)加快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船推广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发展交通节能技术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方面,在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同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公众淘汰老旧汽车和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美国在交通运输节能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能源政策法》为新型混合动力轻型车提供了3400美元的税收抵免[5]。对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给予2500~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额度。日本通过对汽车运输企业等展开生态驾驶管理系统的普及,推动生态驾驶,提高了燃油使用效率约15%。日本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绿色税制”政策,购买新能源车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赋的优惠。在德国,新能源汽车可以自由使用公交车道;在挪威电动汽车可以享受免费停车及免费充电[6]。从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比来看,虽然在补贴方面采用了时间退坡机制,但与国外采取基于销量的退坡机制相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发育成熟前就降低补贴支持力度,政策扶持稳定时间周期较短,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汽车生产商及消费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3)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货运“公转铁”“公转水”的目标,不仅通过强制立法手段来约束,还采用了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财税手段。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并建设了相应的发展机制、规章制度和基础设施,于1998年制定出台了《21世纪运输公平法案》。为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欧盟2003年启动了“马可波罗计划”,每年以直接补贴的形式资助“促进货运从公路转移到铁路或水路运输”等五类项目。2006年修订了《欧盟成员国之间建立多式联运通用准则指令》[7],要求成员国为开展多式联运的货车提供消费税、车辆税、道路税等优惠和资金补贴。
(4)倡导绿色出行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采用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入手,采取不同形式的政策管理组合拳,以减少或控制小汽车的出行率,鼓励居民绿色出行,主要包括小汽车使用限制性政策和绿色出行鼓励性政策。欧洲普遍利用高燃油税率来抑制小汽车的滥用,美国、日本等城市中心区则收取高额停车费[8]。新加坡、英国等划定拥堵收费区域,使得收费区域内小汽车流量有效下降。此外,高度重视自行车交通发展,荷兰、丹麦高度重视自行车交通发展[9]。从国外政策对比来看,居民出行模式的改变和绿色出行的实现,必须依靠一系列外延支撑性政策的落实予以支撑,目前我国绿色出行的政策手段相对单一,政策组合优势不明显,绿色出行的文化还在培育中。
3 国际绿色交通发展政策与经验启示
综合美国、日本、欧盟等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动向,其指定综合性战略、调整运输结构、构建集约化交通模式、出台科技政策等方面创新政策与行动举措,可为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选择提供良好的国际标杆与参照。
(1)注重综合性可持续交通的战略引领,加强绿色交通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美国、欧盟、日本等都明确提出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既要扩展运输网络能力,服务于人口和经济增长,也要降低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交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从宏观层面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主要政策措施,树立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加强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各个部门及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在货运领域高度重视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和铁水联运的发展,加大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财税、金融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切实提高综合运输水平与能力。
(2)建立健全绿色交通战略法规标准体系
美、日、德等国在发展绿色交通过程中,都特别重视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发展目标。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成为推动德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断修订和完善,保证了相关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以立法的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中长期,我国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健全低碳交通战略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低碳交通监督管理体系,健全低碳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低碳交通统计及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低碳交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注重发挥运输结构调整的节能减碳作用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综合运用规划、价格、投资、宣传、教育、运输组织等手段,促进客货运输需求由小汽车、卡车运输等碳排放强度高的运输方式向铁路、水运、公共交通等碳排放强度低的运输方式转移,实现在货物、旅客运输量相同的前提下,减少碳排放。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来看,道路运输、民航等由于机动性强、便捷舒适等优点,都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碳排放所占比重的较快上升,加快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优化已势在必行。
(4)注重强化低碳科技创新政策引导
发达国家注重在交通运输新技术、替代能源、清洁能源、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新能源、载运工具新技术等方面,并制定了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典型的如:日本通过对汽车运输企业等展开生态驾驶管理系统的普及,推动生态驾驶,使燃油使用效率提升了约15%。美国、欧盟均将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作为交通运输能源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巴西重点研发生物质柴油、纤维素乙醇等交通运输替代燃料,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交通运输能源系统高效清洁化。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亟需积极推进绿色交通科技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快推进低碳交通成果转化与推广。
(5)加强财税激励政策的运用
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采用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财税手段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发展共同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建议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应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政策和经济手段,切实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研究完善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投资、价格等激励政策;通过组合拳加大低碳交通运输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研究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经费投入鼓励政策和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良性投入机制,研究建立绿色交通产业基金,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
4 结论
通过系统分析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状态,对比国内外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政策,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现状,研究提出了国际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经验启示,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和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了决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欧盟、英国和德国交通运输业CO2(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趋势都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又缓慢增加的过程,且交通占比约30%左右;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量仍然在快速增长,仍未达到峰值,且中国交通运输行业CO2排放占比仍然较低,约占10%左右。
(2)通过对照分析国内外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政策,综合美国、日本、欧盟等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动向,在综合性可持续交通的战略引领、绿色低碳交通战略法规标准体系构建、运输结构调整节能减碳、强化低碳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财税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国际绿色交通发展政策与经验启示,为我国交通运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 傅志寰,孙永福.交通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2]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8.
[3] 李忠奎,周晓航,郭杰,等.中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程钢.中外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差异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6(7):27-30.
[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欧阳斌,凤振华,等.低碳交通运输规划方法与实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18.
[7] 陆化普.绿色智能一体化交通[J].中国公路,2018(15):27-29.
[8]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中国低碳发展战略、路径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9] 朱翔野.城市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4(32):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