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共生共长共创 打造“工匠之师”

物联网技术领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是全国首批19个协作共同体之一,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牵头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双高”院校为核心成员组建而成。在扬州大学培训基地指导下,依据协作共同体章程,构建了“校企互融、协作生产、联动培训”协同工作机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聚焦职业教育教法、教材、课程、资源、师资培养等改革内容,深入推进校际、校企合作,基于“平台+模块”实践“三教”改革。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学能力

协作共同体聚集了物联网领域行业权威、大师名家,按照专业学识、技术技能、工作经历、年龄结构等选拔要素组建了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教授、工程师、年轻讲师“三角”双向融合。协作共同体与产业学院、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职教集团等相互对接,鼓励和选拔骨干教师参与行业标准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修订、技能大赛执裁等专业活动,孵化出一批理念新、水平高、技术强的教学名师。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协作共同体构建了适合教学型、教科型、科研型等不同特质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分类制定绩效标准和职称评审标准,实施分类培养,开展多元动态评价,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通过校企、校校联合搭建的全国物联网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等平台,协作共同体探索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培训与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以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领衔打造的“精彩课堂工作坊”等培训平台为支撑,引入新加坡、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培训师资和资源,对全体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团队教师服务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过程评价能力、教学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重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

协作共同体与中国信通院、中移物联网、新大陆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物联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开展行业智能数据画像,厘清专业职业典型岗位(群),共同研制专业群标准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协作共同体重构了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特征的“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等构建了公共基础平台,提炼物联网领域共性知识、通用技能及职业素养,构建了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7门。对接物联网行业典型职业岗位,以岗位技能、适岗实践及拓展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模块29个,实现了智能化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协作共同体对学生学业评价试行“绩效学分制”,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质量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个个成才、人人出彩。

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校际双师互聘

协作共同体依托伙伴企业在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工业智能、智能终端等领域的行业经验,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共同建设课程项目库,协作开展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3000余个教学资源,开发“1+X”证书标准21个,模块化新形态教材36部。

协作共同体在成员内部开展校际和校企双师互聘,关键设备及教学场景实现共享,每个成员学校拿出6—8个最优质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总计38个共享包。共享包提供者安排教师利用其教学场景和实训设备进行线上授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的校际共享。

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协作共同体发挥人才聚合优势,在教研教改、科技攻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申报项目31个,获得专利57项,发表论文41篇,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科技进步奖2项。在协作共同体内,共同培养专业带头人的行业气质与工匠特质,提升教师“科研”与“教研”素质和水平,铸就教师“行业”与“专业”双重属性。

两年多来,物联网技术领域协作共同体在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建设、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打造等方面都形成了高质量成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1名、专家2名、教练2名,5名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19日第5版

作者:陈良 陈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