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资挺进东南亚共享出行市场 遭遇本土“劲敌”

从吉隆坡国际机场乘坐出租车到市中心大约需要118马来西亚令吉(约182元人民币),同样的路程乘坐Grab的话仅需65马来西亚令吉(约100元人民币)。

Lim Tong Ghee是一名马来西亚槟城人,虽然不是吉隆坡当地人,但目前主要在吉隆坡全职做Grab司机。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大多数马来西亚当地年轻人都会选择用Grab出行,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

共享出行平台惠及的不仅仅是乘客,还有大量的司机。对Lim Tong Ghee来说,这是一份很有“弹性”的工作,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Grab提供的数据显示,Grab在东南亚7个国家65个城市提供私家车、摩托车、出租车和拼车等出行服务,其中每3个乘客中,就有1名使用Grab不同类型的服务。截至目前,有超过5000万台移动设备已下载Grab的应用软件, 司机人数已超过110万,而该平台日均处理出行订单数量近300万。

中资布局“一掷千金”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按需出行平台,Grab同时还是整个东南亚地区使用频率最高的移动平台之一。今年7月24日,滴滴出行宣布联合软银集团以高达20亿美元金额领投东南亚领先的按需出行和移动支付平台Grab的新一轮融资,成为东南亚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轮融资。Grab预计将从已有和新进投资者中再融资5亿美元,使得此轮融资总计将达 25 亿美元。

根据Alphabet旗下谷歌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集团去年联合发布的一份有关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经济的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时,东南亚打车市场的规模将从2015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13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东南亚地区一掷千金。8月3日,ofo小黄车宣布进入马来西亚,实现在东南亚顺利打通“新马泰”。紧随其后的是“老对手”摩拜单车于9月7日宣布正式开始在马来西亚运营共享单车项目,马来西亚成为继新加坡与泰国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三个东南亚国家。

而除了共享出行市场外,中国企业在共享经济市场上仍在不断开拓新型的共享经济,例如共享雨伞企业魔力伞、共享电池企业甚至来电科技、共享篮球企业GanPai等均为各领域的领头羊和先锋,未来是否有“出海”的机会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当地对手开启出海之路

东南亚共享经济市场这块“肥肉”并不是仅有中资企业在盯着,还有来自美国的Uber、印尼最大移动出行平台Go-Jek以及不少当地企业与之“拼”得如火如荼。

以共享单车为例,虽然ofo8月初已宣布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在吉隆坡市中心占有率较高的共享单车为来自新加坡的oBike,而在槟城乔治镇附近一带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则为马来西亚本土的LinkBike。

据了解,oBike在硬件和操作方面与摩拜单车相似,配备电子锁和GPS等追踪功能。公开资料显示,存入初始押金为49新加坡元(约合35美元),使用价格为每30分钟1新加坡元(约合0.7美元)。据官网介绍,骑行价格则根据信用数高低而有不同,信用较低的用户价格会更高。

随着来自中国的ofo与摩拜单车加入东南亚共享单车市场,不久后oBike也开启了它的出海之路,首站选在马来西亚,而后又扩张至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区。据公开资料显示,oBike在马来西亚、泰国两地的平均月投放效率已分别达到10万辆/月和9万辆/月。此外,该公司方面还表示,今年将拓展美国和俄罗斯等市场。相较于ofo和摩拜单车,东南亚土生土长的oBike做起本地化服务时或许会更为容易。

东南亚地区人口超过6亿,人口红利较大,这也是该地区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经济体的原因之一。根据CB Insights发布的亚洲科技创投调查报告,目前东南亚的独角兽公司有游戏公司Garena、打车应用Grab、被阿里巴巴控股的东南亚电商龙头Lazada,印度尼西亚则有一家独角兽是“摩的打车”应用Go-Jek。

Go-Jek成立于2015年1月,其摩的服务Go-Ride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之一,有超过20万名司机使用,是东南亚摩的共享领域的代表之一。其主要特色便是业务多元化,覆盖多领域,包括预约摩的、网上订餐、快递包裹、电子钱包、专车出行等。而这也正是Go-Jek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下旬传出Go-Jek获得了中国京东集团大约1亿美元的投资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京东的投资是Go-Jek最新一轮融资的一部分,预计此轮融资总额将达到10亿美元,投资者还包括中国腾讯,而早在7月便有关于腾讯已向Go-Jek投资1亿-1.5亿美元的消息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