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度自毁前程,越南坐收红利?两国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苹果印度代工厂被砸,一同”砸”下的或许还有印度的投资形象、以及其引以为傲的”印度制造”招牌。

《印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2日凌晨,苹果手机代工厂、中国台湾科技巨头纬创公司在印度纳尔萨普尔的工厂,因工人不满薪资问题而遭到暴力破坏——近2000名工人砸碎窗户、放火烧车、破坏工厂生产线,打砸事件也造成纬创损失高达43.7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3.89亿元。

纬创早在2017年就宣布在印度开设工厂,目前已经在当地拥有3家工厂,除了苹果手机代工业务外,纬创还将部分个人电脑、物联网、医疗和云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也正因此,纬创一直被印度政府视为引进外资,打造”印度制造”的成功案例。

在打砸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特别是工厂所在的卡纳塔克邦,也都表现出严重关切,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到印度的投资形象——尤其是这个国家正在努力承接从亚洲最大市场转移出来的供应链,此次事件恐怕也将成为”印度制造”污点簿上浓重的一笔。

实际上,近几年来,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地区以及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各种优势因素组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型企业新的心头好,甚至还引发了外界对于”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讨论。那么,从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印度与越南谁胜出的机率会更大?

经济势能:印度GDP碾压越南,支柱产业反成”短板”

有着”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之称的制造业,在经济大国中所占GDP的比例举足轻重。比如,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7.17%,同年德国为21.59%,日本2018年的比重则为20.79%左右,美国近几年一直在呼吁制造业回流,主要是因其制造业出现萎缩——2019年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1%,降至72年来新低。

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GDP的成长及经济结构来了解制造业在某国的发展情况。

从GDP总量来看,印度几乎强势”碾压”越南:印度2019年GDP总量约为2.85万亿美元,列为全球第五;同期越南约为2600亿美元,可以说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是,印度GDP构成占比的大头是服务业,制造业比重则长期停留在15%左右;可以说,印度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目前正靠服务业在带动,制造业却仍然是”从0到0″的状态。相比之下,越南制造业占GDP比重自2010年开始便不断加大,2019年这一数值为16.48%,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

尤其是,越南近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加入各种区域贸易协定,这给了越南制造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2018年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越南与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10个国家建立密切联系,越南服装业成为大赢家,越南制造业同样受惠。

再比如,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越南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东盟9国一同”入群”,在一个以零关税为最终目标的自由贸易区中,越南制造业显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发展机遇。

政策搭台:印度意外自毁前程,越南坐收FDI红利

自2014年开始,印度政府更加下定决心树立”印度制造”的招牌,希望借助印度人口多、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来振兴制造业。

在此期间,印度也出台了一系列开放投资政策,比如2014年的”来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简称MII)政策、2016年印度全面改革外资直接投资规定改革法案等,并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修订外国直接投资规则,”无需政府批准即可直接投资”的产业名单扩围,同时外资的持股比例得到进一步的放宽。

持续的开放投资政策也给印度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以汽车工业为例,伴随着开放推动欧美和亚洲厂商涌入,印度汽车工业获得发展,甚至推动印度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高质量供应商。从硬数据来看,当前印度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对该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7%。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印度吸引外商投资出现巨大的阻碍,也来自于一项政策。2016年底,印度政府推行”废钞令”,之后2017年7月1日实施其独立以来的最大税改——这些本意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却成了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比如,突如其来的”废钞”举措给外资投资者带来负面信号——社科院专家叶海林就曾解读,一国的货币政策关系到民众生活、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外来投资者的经济行为,印度政府突然强势地废除货币,其决策的随意性难免会让投资者有所警惕,进而影响外资的投资信心。

此外,印度70年来最大税改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并且让印度诸多企业面临高昂代价。据悉,用商品及服务税取代一些联邦和地方税收,虽然打破了印度29个邦之间的关税障碍,但真正受益的只是一些大型企业;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怎么让这些不同的业务符合税收规则,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难题。

也正因此,税改实施的一年之后,印度6300万小企业中,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对经济贡献32%)利润下降了20%,最终不得不解雇数万名工人,导致印度2018年8月的失业率从2017年7月的4.1%上升到6.4%。

总的来说,印度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政策的急剧变化给市场带来的正负影响都比较大,这也是现阶段印度想发展制造业的一大阻碍。

对比来看,同样是通过政策搭台、吸引外资以推动制造业发展,越南似乎走得更加顺利。

1986年,越南政府开始进行体制改革,提出了”革新开放”政策,打开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大门;1987年,越南《国外投资法》落地,希望借助当时周边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的经济提速,带动外资流入越南;2000年初期,越南正式加入WTO,并且出台了新的《投资法》,双重利好影响下,越南FDI开始了新一轮明显增长——粗略统计,2000年至2008年,越南吸收FDI投资增长了13倍。

2014年前后,受”一带一路”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影响,以中、韩为首的外商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入越南,2017年越南FDI总额达359亿美元,同比大涨44%,创下近10年的最高记录。可以说,政策搭台下,越南已经成为全球外商的投资热土;坐收FDI红利的同时,其倍受国外投资青睐的加工制造业也获得巨大发展。

人力配置:印度担心”人口炸弹”,越南劳动力素质更胜一筹

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未来前景的重要基础,而印度迈向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步伐也从未停歇。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印度总人口数已达到13.9亿,仅次于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8%;预计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印度的”人口红利”却也正逐渐演变成”人口炸弹”。比如,2019年1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就曾报道称,印度铁路系统招聘6.3万个低级别职位,如搬运工、清洁工以及门卫等,却遭遇1900万应聘者疯抢,且应聘者普遍拥有大学学历。

“僧多肉少”的情况在印度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印度人口就业和失业调查数据,在2004至2012年的8年间,印度工业和服务业的潜在劳动力以每年1470万的速度增长,而实际创造的年均就业岗位仅为650万;印度经济监测中心还发现,该国劳动力在2017年至2018年间出现了萎缩。

而今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冲击,印度4月的失业率达到惊人的23.5%,刷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更有业内专家预测,印度人口高峰还没有到来,今后就业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受累于人口基数的影响,印度的教育似乎也很难跟得上人口的增长——目前仍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国家,其成人识字率仍不足80%。同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较早前公布的全民教育报告,印度在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5,而且在低教育发展指数(EDI)国家组中,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以及一两个亚洲国家(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排名还在继续下降。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口红利并非取决于数量的单一因素;换句话说,如果目不识丁,即使人口基数再大,也注定无法成为高效率的劳动力资源。

相比之下,越南在这一方面似乎更胜一筹。比如,在一些基础教育数据如教育普及程度、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儿童比例、中学生获得国际竞赛奖项等方面,越南对比全球其他国家也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在2016-2017学年中,越南全国有508万名幼儿参加学前教育,有1551万名小学及中学生,181.8万名大学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越南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5%,接近中国的97%。

正是有着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所以越南在承接中日韩等国大量的产业转移也更有优势,并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数据显示,越南2018年出口总额达2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口总额达237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进出口总额接近GDP200%,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写在最后:

近年来,印度与越南在经济增速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它们的”冲劲”,双方的人口资源和结构也让很多人极为看好它的发展后劲;然而,庞大人口基数产生的效应并非单向,理论上的潜力和现实之间有一道需要跨越的鸿沟。就好比此次苹果印度代工厂被砸,究其原因,是印度始终没融入世界主要供应链。

此次打砸事件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劳资纠纷,当前许多外资看中了印度低廉的劳动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程度低,导致生产成本并不低;越南同理——尽管通过几个方面的对比,似乎越南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胜率要大于印度,但在产业网络及配套设施与需求的差距上,”越南制造”走向世界仍然面临着一大掣肘。

有舆论就指出,本质上说,印度与越南当前发展的制造业是中国产业链的自然延伸,并不是颠覆;“印度制造”与”越南制造”要想打出自己的招牌,恐怕仍然任重道远。

文 | 刘苏林 题 | 曾艺 图 | 卢文祥 审 | 陈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