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多省份修订计划生育条例,鼓励生育,造成我国出生率低的原因何在

2022年5月2日,我国多省份修订计划生育条例,但是释放生育潜能需一定时间。

修改后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产妇享受的延长生育假由30日增至60日;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二人每年各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河北、江西、浙江、青海等地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生育的产妇可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90天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双方每年各10天或15天育儿假。在重庆,夫妻一方甚至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1周岁止,或夫妻双方可在子女6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5至10天育儿假。

除了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多地还明确延长婚假、增设独生子女陪护父母假、保障休假期间职工权益、发放购房补助等内容,同时,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各地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不乏硬招实招,但真正释放生育潜能,尚需一定时间。”杨舸表示,最终效果还要看具体落地情况。

我国多省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 让愿意生的适龄人群“生得起”、“养得好”。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前段时间,关于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这个数据来源于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首先,我们看一下建国以来,我国经历的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情况:

第一次:1953年,6亿人;

第二次:1964年,7亿2千万人;

第三次:1982年,10亿3千万人;

第四次:1990年,11亿6千万人;

第五次:2000年,12亿9千万人;

第六次:2010年,13亿7千万人;

第七次:2020年,14亿1178万人。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人口出生率37 ‰,人口死亡率14‰,人口增率23‰;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人口出生率39.14‰ ,人口死亡率 11.5‰,人口增长率27.64‰;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 ,人口出生率22.28‰ ,人口死亡率6.60‰,人口增长率15.68‰;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人口出生率21.06‰,人口死亡率 6.67‰,人口增率 14.39‰;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人口出生率 14.03‰,人口死亡率6.45 ‰,人口增长率7.58‰;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出生率 11.90‰,人口死亡率7.11‰,人口增长率4.79‰;第七次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出生率 11.9‰,人口死亡率7.18‰,人口增长率0.34‰。

第二、2010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情况

从2011年到2021年,十一的年时间,我国增长人口数量年度环比下降了100%。请看下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婴儿潮,分别是1954年、1962年、1981年、2016年。也经历了四次人口“断崖式”下降,分别是1956年、1980年、1998年、2018年,具体情况请看下图。

第三、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这个数据低于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2.1,低于“高度敏感警戒线”1.5,被认为有跌入低生育率风险的可能。其中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是1.26 、韩国是1.3、日本是1.4,这些国家人口都处于人口负增长阶段。

我国生育率较低,一方面由于生育人群基数减少(如果用专家的话说:前些年作为生育主力的70后、80后女性已经退出生育旺盛期)、婚育年龄推迟;另一方面在于人们生育意愿降低,90后成为生育主力,这是造成我国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观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出生于1984年的育龄妇女以往可能在25岁时结婚,然后26岁生育第一孩,可是由于升学、工作变动、迁移、购房、夫妻异地等很多因素导致结婚年龄推迟3年,到28岁结婚,然后29岁时生育第一孩,由此导致2010年的时期总和生育率受到婚育年龄推迟的影响而偏低。

说白了一般普通家庭就是:“生得起,养不起;养得起,学不起;学得起,娶不起;娶得起,生不起……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一个“恶性循环”。简单说就是: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成本,的确是横亘在大多数人面前的“四座大山”,这是导致我国人口数量下降的客观原因。

具体来说就是:

1.生活成本的增加!

(房贷,车贷,生活必需品)

2.669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精神压力大,精力有限)

3.孩子的教育问题,负担不起!

(各种培训班的花费,课后作业辅导耗费精力太大)

4.养孩防老,观念的转变!

(指望着孩子养老的社会现实改变!不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压力的释放!)

5.物价飞涨,没有更多的物质基础支撑,养孩子!

6.年轻人结不起婚,结婚率下降等;结婚后,离婚率升高等。

其中房价是影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最大障碍。建国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除了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所致外,跟经济时代的到来密切相关。尤其是1998年房改后,房价飙升,严重制约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房价成了年轻人避孕的良药”,事实的确如此。

从全国来看,统计数据作证:房价每涨10%,生育率跌1.5%。 以我国最大城市上海为例。网友甚至评论:上海房价和学区房再涨涨,就可以绝育了。看看上海的房价和出生率的关系情况。

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

201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

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48人;

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

而美国最大房地产网站Zillow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当房价上涨10%时,25-29岁女性群体生育率就会下降1.5%。请看下图,简单明了。包括我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教育和扶养成本居高不下。据粗咧计算,养育一个孩子大概需要花费68-230万元,更何况两个孩子呢。虽然是老生常谈,我们还是有必要举一下例子。我们来粗略的计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一年级时的成本:一个孩子在医院出生,动不动就是二三万,不算其它费用;一周岁到三周岁,奶粉钱、尿不湿、保姆、衣服等是一大笔开销;四岁,开始上幼儿月,一般点的私立幼儿园一个月一千多,好的不用提,动辄上万;六岁上一年级,学校收的费用有限,但是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周六周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成年人想旅游、休闲、放松、享受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老人也跟着受罪,大人不敢生病,因为收入有限,开销定额,孩子生病了,天就塌下来了。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们身边许多朋友都开始选择不要或者少要孩子,丁克家庭增多。

此外,我国人口生育思想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有关: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八四二一”机构的家庭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机会成本高;现在城里的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由于对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提高,大城市里面存在着几百万剩女群体;但同样,中国农村存在着四五千万的男光棍,怎么生孩子呢?跟谁生呢?生完孩子谁又能给看孩子呢?都是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当然,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续也压抑了部分的生育需求。

结束语: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拐点可能到来,主要原因就是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成本等。虽然去年国家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还全面放开了生育政策。但是年轻人们的生育欲望不高,这次多省份修订计划生育条例 ,鼓励生育,能否扭转我国人口“断崖式”下降的趋势还要看实际情况,不可能立竿见影,因为释放生育潜能需一定时间。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