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文轻松读懂“碳中和”,未来投入超百万亿的产业如何参与其中

今年一直很火的话题“碳中和”,未来近四十年投资超百万亿的产业,其中蕴含着巨大机遇。那么“碳中和“到底是什么?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如何实现?我们又如何参与其中?请往下看!

一、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全球变暖的事实

自1951年以来,中国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24℃,是20世纪初以来最暖的时期;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2℃;早些时候,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描述了地球温度每升高1℃的影响:全球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上升2米,这将导致巴厘岛和马尔代夫等一些低海拔岛屿的面积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到2050年,如果气温上升1.8℃,大约20%到30%的物种将濒临灭绝;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99%的珊瑚礁可能消失,墨西哥附近的冻土将永久解冻,水资源将极度紧张;如果全球气温上升5℃,水资源将极度紧张,地球环境将被彻底破坏,甚至可能导致灭绝。

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碳排放将不会停止,而是会继续增加。在不到80年的时间里,人类可能会被大自然抛弃。因此,碳中和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目前最紧迫的生存问题。

碳中和的概念

今天,地球上的人们每年排放约400亿吨温室气体。如果保持目前的排放速度,地球将在10年内上升1.5摄氏度。那时哈尔滨夏天的气温将与今天的广州一样,广州可能无法生存。因此,近几十年的地球气温变化,而碳排放的监测和控制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为了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将21世纪的全球温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以内。

这里有两个概念。只有在达到碳的峰值后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指在某一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不会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碳中和:指一个组织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从而实现“零排放”。

那么,如何实现这两个概念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采用零排放甚至负排放技术,二是增加抵消,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碳排放物来抵消自己的排放

二、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从未停止过

自1992年以来,国际社会已开始在联合国框架内就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体制安排进行谈判,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的《巴黎协定》已成为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共识。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这些国家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快技术创新。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通过立法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第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奥地利、爱尔兰和其他国家通过增加资金和减少可再生能源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第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丹麦、匈牙利等国通过立法,加快退出燃煤发电厂,减少燃料汽车的使用,从而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第四,通过立法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斐济、韩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加大发展清洁、低碳、节能减排相关产业。

建立碳交易市场

碳排放交易是指将碳排放作为商品,允许企业在一定排放总量的前提下买卖相应的配额。经济原则是,商品越贵,使用就越少。碳定价机制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清洁能源投资、鼓励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销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欧盟于2005年启动了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共有31个国家参与,约11000个国家被纳入排放控制设施,年配额约为18亿吨。

韩国碳市场于2015年启动,涵盖约6亿吨排放量,约占韩国排放量的70%。它是世界第二大碳市场。

加州碳市场于2013年启动,加拿大魁北克省于2014年加入,安大略省于2018年短暂加入。它在几个月后退出,覆盖了约4亿吨的排放量。

在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提议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网上交易,首日成交额21023万元,交易量410.4万吨。

征收碳税

碳税分为广义碳税和狭义碳税。狭义碳税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或化石燃料按其碳含量征收的税收。广义碳税还包括能源使用税,主要是能源消费税。

根据世界银行今年发布的《2021年碳定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报告》,截至5月,全球实施的碳定价机制中有35个是碳税制度,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和其他北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征收碳税,涉及全球27个国家。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征收碳税的国家。进入21世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瑞士、列支敦士登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征收了碳税。2010年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如冰岛、爱尔兰、乌克兰、日本、法国、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新加坡和南非,加入了碳税国家的行列。

报告介绍了过去一年各国和地区碳税的最新进展。冰岛碳税率在2020年提高10%后,今年继续提高,达到34.83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爱尔兰汽油和柴油的碳税率将从30.54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提高到2020年10月的39.3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到今年5月,税率增长将扩大到其他需要征收碳税的燃料。此外,爱尔兰政府计划在2030年将碳税率进一步提高到117.46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拉脱维亚今年将碳税率提高到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4.1美元;卢森堡于今年1月1日开始征收碳税。汽油税率为37.07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柴油税率为40.12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除电力外的所有其他能源产品税率为23.49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了实现卢森堡政府承诺的气候目标,其他能源产品的税率将在2022年提高到25欧元,2023年将达到30欧元。

为防止“碳泄漏”(欧盟生产转移到监管宽松的非欧盟国家),2021年3月10日,欧盟议会通过决议,提议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这意味着从2023年起,将对从欧盟进口的一些商品征收碳关税。

三、中国的碳排放和排放控制措施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由于发展较早,提前100年污染了地球,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追求节能、绿色、保护地球,我们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产力并未得到释放。

因此,在雾霾最严重的年代,甚至达到了“遛狗不见狗”的程度“,我们仍然要反对美国人公布的数据,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权利和公平。正因为欧洲和美国提前进入了环境保护阶段,我们不应该要求中国不要发展和保持落后和贫困。

如前所述,地球上的人们每年排放400多亿吨温室气体,而中国在400亿吨碳排放量中排名第一,每年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排在后面的美国、欧盟和印度的碳排放量与中国大致相同。当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碳排放量排名世界第一是正常的。如果我们看人均碳排放量,它与美国仍然相去甚远。

按行业划分,2018年,中国发电和供热行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1%,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目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煤为主。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由于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多。此外,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分别占10%和6%。可以看出,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仍与节能环保要求不相适应,而行业低碳、零碳转型迫在眉睫。

实现碳中和的难点是什么

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碳高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从碳峰值到碳中和通常需要50-70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只有30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能源转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

能源转型技术面临挑战。未来,许多行业将面临节能技术升级的需求。要实现这些变化并不容易。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由于中国起步较晚,碳中性技术链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水平,还需要加强创新和研发,

社会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一场认知革命。需要一个从认识、理解到落实的过程,各行业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减排技术研发,牺牲企业的短期利益。整个产业链将承担低碳的额外成本。

碳中和之路

碳中和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所抵消。也就是说,碳排放=碳消除。因此,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性在于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占中国能源结构的85%。中国碳减排的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5%左右,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50年,非石化能源将占总发电量的90%。因此,清洁能源被用来取代传统的石化,如水、光能和风能,从而减少“碳”的应用。在工业减排方面,中美之间的电力消费结构有很大不同。美国居民的用电量占38%,而中国居民的用电量仅占14%。美国工业用电量占26%,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占68%。换句话说,中国最大的电力需求是工业生产。2050年,工业碳排放量需要比2020年减少60%,因此,工业减排是碳中和的首要任务。特别是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减排空间更大。

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快碳捕获技术建设,实现碳中和,除了从碳排放的源头上解决问题外,还需要从碳排放的捕获上实现。CCUs(碳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净化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或通过管道、公路等运输方式将其注入地下的技术。该技术在碳中和目标中不可或缺。碳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总之,碳交易市场是一个企业的碳排放。如果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则需要通过交易所购买碳排放权。同样,如果碳排放量低于配额,也可以通过交易所出售。建立碳交易市场可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加强绿化,形成循环。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碳含量约占地球总碳的99.9%。因此,可以利用化学和生物手段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这部分二氧化碳发挥作用。例如,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植被和土壤中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实现森林碳汇席席。坚持绿色发展,合理选择零碳路径,积极履行碳中和承诺,突出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责任。

四、未来几年碳中和的巨大机遇

碳中和的目标将成为地方和企业发展的指挥棒,这将极大地影响决策、产业结构、能源形式、投资,甚至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碳中和,中国未来40年的低碳投资将超过100万美元,这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除了投资规模外,还将完成中国能源的交叉升级,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自2011年全国碳市场试点以来,到2020年11月,累计配额交易量约为4.3亿吨,累计交易额近100亿元。与中国超过100万亿的GDP总量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规模,未来的可持续增长非常巨大。在交易政策方面,个人或公司可以参与碳交易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投资渠道。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总销量的20%左右,而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占总销量的5.5%左右。五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5%左右。

幸运的是,中国在光伏和风力发电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占世界份额的70%,逆变器占世界份额的80%,风力发电机械制造产量占世界份额的41%。因此,中国未来新能源的基石可能是上述三大产业的结合。

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根本不匹配。东海岸5.2%的陆地面积贡献了该国40%的GDP,但可开发能源仅占该国的0.4%。在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和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北部,80%的水电分布在西南部。未来,特高压将成为中国能源运输的“主干道”,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地之一。清洁能源将成为西部开发的杠杆,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将摆脱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所谓的海上能源安全渠道将不再那么重要,而中国的地理环境也将发生变化,如马六甲困境和能源运输瓶颈将不再存在。

能源转型和产业机构升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如果一个十年前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第一份工作是房地产企业,那么他可能会在中年时面临职业转型;选择光伏、风能的人将在10年内享受巨额红利。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在30年内完成,这对国家、企业和个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时代历史的角度来看,过去,18世纪的蒸汽机和煤炭时代造就了日不落的帝国,后来的石油时代造就了美国。这个碳中和的新能源时代会成为另一个大国吗?碳中和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