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方怡晖 通讯员 李周耿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推动国际合作,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创新示范区,以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的国家级项目作为牵引,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黄埔区以中新合作为牵引,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示范区。其中,中新广州知识城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贾自豪 / 摄
在“十四五”这个新的起点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推动国际合作,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该区积极推动中新合作取得更大的突破,以中新合作为牵引,不断深化中以、中欧、中沙等国际合作。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项目选择落户区内。目前,该区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经贸联系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开发区第2,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开发区第3,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打造高质量国际合作项目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中新合作为牵引,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示范区。据了解,中新广州知识城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以“知识创造新高地、湾区创新策源地、国际人才自由港、开放合作示范区”作为战略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历经十多年开发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从地方合作项目,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双边合作标杆项目,并蜕变为中新合作“3+1”旗舰项目,成为中新合作新典范,被赋予“推进科研成果创新转化,建设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重要使命。
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进一步高水平建设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加强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成新一代国际数字枢纽、知识塔等国际合作标志性项目,成为广州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关键支撑。
凯德地产(中国)战略关系首席执行官,华南区董事总经理陈培进告诉记者,广州腾飞园是中新广州知识城标志性项目,也是第一个引进的项目。腾飞园积极引进新加坡科技项目、产业,运用新加坡科技园区先进规划理念和管理经验,成为新加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将打造成适合中新知识城战略定位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广州知识城腾飞园总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产业规划定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新加坡先进的规划运营理念,打造以生物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园区,已成功吸引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
陈培进告诉记者,腾飞园内有20%左右的企业是新加坡企业,这些新加坡企业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腾飞园将国内、新加坡等有关联性的生物医药企业引进来,如新加坡百吉生物等研究肿瘤治疗方法的企业、研究院等。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间的集群效应。
腾飞园未来将为百吉生物、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配套商业与智慧支持。腾飞园将以新加坡优秀的管理、运营经验,推动中新两方企业蓬勃发展。
除中新合作项目以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牵头开展广州中以高科技领域合作,通过设立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和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中以基地”,合称“中以生物产业合作平台”),引进和培育全球优秀的生物技术企业落户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合作平台联合以色列前工贸部部长、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苏格﹒基莱特曼博士及其团队共同运营管理。通过“一个投资基金,一座孵化基地,一支中以联合团队”的创新做法,充分借鉴以色列政府过去20多年支持创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州发展实际,已逐步走出了一条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了以色列技术—中国孵化—中国制造—国际化发展的生物产业发展链条,为推进全球生物科技合作起到很好的创新试点作用。
中欧合作也取得长足的进展。自2013年11月被列为全国首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以来,广州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为重点,搭建广东中欧企业创新合作促进中心、中乌国际(黄埔)创新研究院等中欧双向创新融合平台,与欧洲国家在科技、金融、文化、教育、人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中欧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名单》,确定将北京市等22个城市(新区、开发区)列为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其中3个新区、开发区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地区入选。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框架下,创新中欧合作体制机制、拓展产业转型升级合作、推进中欧平台载体建设、深化对欧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中欧合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广州力量。
跨境通让企业落户更便利
“对众多海外投资者来说,距离远、跑腿多、出入境繁琐是最大的困扰。”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管理处处长蒋佐龙表示。为解决海外投资者的堵点痛点问题,今年6月,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广州开发区支行三方联合推出了“跨境通”3.0版业务,推出了30多件快捷通服务,通过简化相关手续,提供商事登记、申请资料、证照转递及银行开户等全流程服务,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准入“一体化”,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足不出户”便可一站式投资落户。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复杂多变、跨境投资与合作深受挑战的情况下,“跨境通”平台的推出打破了空间的束缚,带来“足不出国”可办企业的便利,将为区内源源不断地注入国际化的新力量。
“目前,海外投资者入境国内,不包含办理时间,首先就要隔离14天以上,但通过这种便利化的服务,我们开具第一张营业执照只花了9天,时间上大大缩减了。”蒋佐龙表示。
与此同时,跨境通业务的经验被广泛运用到其他国际区域。7月28日,该区与G.L.K投资公司(以色列苏格·基莱特曼博士团队)、招商银行广州分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签订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并现场为以色列企业广州魔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芙力丝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颁发首批中以“跨境通”企业营业执照。此举标志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率先将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范围延伸至中东,目前已经覆盖港澳、欧洲、以色列等全球各个区域,并已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政银企合作机制。此外,政府部门主动牵线,充分发挥银行和投资公司强大的国内外资源优势,政银企三方各司其职,建立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助力面向全球引资引技引智。
国际重大项目接连落户
近日,记者走进百吉生物医药公司。在企业的展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百吉生物医药于2016年成立,总部设在新加坡,次年就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是新加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家生物科研企业。
“作为新加坡企业,可以更容易地与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对接和合作,为此我们可以与顶尖研究所合作,助力相关项目产品在中国实现进行临床转化以及商业化。”百吉生物医药董事兼首席营运官陈秩静告诉记者。目前百吉生物医药的产品包括经典CAR-T、TCR-T, 新一代CAR-T、TCR-T以及通用型CAR-T等,产品管线主要针对未被攻克的血液瘤和实体瘤。现阶段主要针对多个不同适应症如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已在多家合作医院启动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新加坡百吉生物医药公司与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建设的新加坡百吉(中国)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将加速肿瘤细胞治疗管线产业化进程和前沿实体瘤疗法临床研究,引领中新两国生物界的高尖技术。据了解,该项目坐落于中国纳米谷,投资总额约5亿人民币,预计2021年底投入使用,落成后将成为集细胞免疫治疗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带来产值近百亿美元,实现每年10亿美元以上税收。
中以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截止2021年10月,累计对接国内外项目200多个,其中12个项目获得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投资;16个项目入驻中以基地开展孵化。项目牵头人包括以色列诺奖得主、英国科学院院士、国内长江学者等,项目领域涵盖儿科、眼科、牙科、骨科、脑科、呼吸科、真菌检测、癌症新药等。
中欧合作方面,目前已设立中欧创新合作促进中心,下一步将加强与英国等欧洲国家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联合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共同举办2021中欧投资合作主题会议,聚焦中欧投资法律框架、疫情对中德商贸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热点问题展开专业研讨,推动中欧企业在投资发展、产业对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此外,在中欧合作方面,通过区域政策合作机制,不断推动与欧洲城市间在新能源、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合作建设国际型心脏中心,全面提升区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将广州供电局氢电一体化低碳示范项目列入“中欧区域政策合作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氢能产业发展。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共建中乌国际(黄埔)创新研究院,重点引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家在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作为中新两国战略合作项目,知识城立足中新合作优势,牢牢把握“知识创造新高地、湾区创新策源地、国际人才自由港、开放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今年,知识城在中新合作各领域都实现了质的飞越。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50%的项目都是国际合作项目,围绕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研发领域。依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优势,通过“政产学研金”合作模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引进60余个产业化项目,超半数为两校合作项目。“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更希望采取新的长期合作方式,比如说推进‘总部经济’的项目落户,让国际企业的总部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并在我们这里达成长期的深度的国际合作。”
顾海文认为,目前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要完善健全国际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深化知识产权管理,让国际项目放心地落户,更安心地推进研究项目。据了解,目前中新知识城正联合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和南洋理工大学科创公司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速国际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地转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打造高水平服务型企业孵化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和高科技初创企业落户知识城,将研究院打造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更好地促进中新在科技合作、教育交流和区域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知识城与国际的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黄埔区的国际合作平台给予企业良好的政策便利与发展红利,新加坡百吉生物等一批优秀的国际企业选择落户在此。受访者供图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将中新知识城打造为国际人才自由港。今年6月22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简称“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的出台,向外界释放出该区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的决心和信号。
为“筑巢引凤,集聚英才”,知识城坚持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时下,知识城在发展中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引进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商业、文化资源,推动知识城交通实现外联内通,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在交通方面,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知识城已基本建成“8条轨道、5条高速公路、7条快速路”交通路网,实现1小时快速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推动“五纵五横”内部骨架路网年底成型,实现外联内通。
在医疗方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3家医院运营开业,知识城南方医院将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在教育方面,引进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生院、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一批优质学校,规划建设78所中小学,实现从幼儿园至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城市配套也日臻完善。规划建设23处新加坡特色邻里中心,开芯国际大酒店、纳米酒店等高端配套相继开业。知识城城南邻里中心、绿地缤纷城等商业综合体已开业,330米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已动工建设。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100%实施绿色建筑。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成近20公里风雨连廊慢行系统、33.8公里花廊、35公里绿道,100%实现绿色建筑。打造迳下花开、莲塘古村等具有“岭南风韵、黄埔特色”的生态景观精品项目,融合现代与传统人文之美。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2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