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非遗项目】首尾无端运化无穷,太极成上海与世界沟通桥梁

太极之圆 浑然天成

首尾无端 运化无穷

无极而生 天地造化之始

太极者 大道也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理念,集养性修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拳术。讲究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其中,吴式太极拳、龙身蛇形太极拳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千秋,是中国太极拳文化的杰出代表。

吴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流传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第一代宗师吴全佑得到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宗师的真传,1926年,吴鉴泉受邀到上海传授太极拳,从此吴式太极拳在南方日益得到发展。

1932年,吴鉴泉在上海成立了鉴泉太极拳社,开创了吴式太极拳的先锋。

1954年吴公仪在香港接受挑战,签订了近代武术唯一一次生死状。此次比武后,吴氏太极拳在武林届名声大振,海内外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但吴氏太极拳博大精深,想要学得其中精髓,并非易事。

吴式太极拳功架紧凑、大小适中、安静自然、细腻绵柔,符合太极阴阳理论,演练起来给人以飘逸出尘之美。但身法只是吴式太极拳的“外功”,而要习得一身上好的吴氏太极拳,须内外共同修为。吴氏太极拳的刀法柔中带刚,藏锋于鞘。以太极之道,将刀法化力于无形。

吴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承人马海龙是吴鉴泉的外孙,7岁开始与外公学拳。

习武之人有三大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马海龙现年已85岁高龄,门徒众多。马海龙说,武术并不是争强好斗,而是磨练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一己之私,养天地之正气。大丈夫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华武术的精髓,推及到五湖四海,让更多的人继承和发展。

吴式太极拳,穿过历史的波涛,历经战乱纷争,如今依然门庭若市,凭的就是一代代之间不灭的传承。目前,吴式太极拳的国外拳社已发展至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地。太极也成为了上海与各国之间的一条重要文化纽带,将中国武术文化带向世界,发扬光大。

龙身蛇形太极拳

与吴式太极拳一样,龙身蛇形太极拳也致力于传统武术的推广传承,并通过不断的创新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精神,即一个武字——止戈为武。

极柔软、极坚刚,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在龙身蛇形太极拳中合而为一。柔至极则刚,既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与超强的技击性。

龙身蛇形太极拳有三种迥异的练法:基本架、柔软架及劲架,核心在于“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急来急应、慢来慢随”,真正将“以己之柔克敌于刚、将敌之来力化于无形“的柔化之术发扬光大。

基本架拳架威严、端正、棱角分明,有很好的观赏性、艺术性和竞技性。柔软架则是充分体现了龙身蛇形太极拳“柔化”的特点,体现了太极拳“节节贯穿”的运动特征。劲架是具有极强的攻防意识,不但具有龙身蛇形之柔美,还兼有心意拳之力量和速度。

龙身蛇形太极五行功法是将龙拳中五个动作分别应对人体五脏六腑,并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编排的一套集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功法。

五行功法具有较强的保健养生功能,此功法与中医经络学结合得十分完美,使每个操练者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借势运气,有针对性地就相关经络、穴位进行调理。

瞿荣良先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人,说到龙身蛇形太极拳的创立和发展,这之中包含了他太多故事和情感。瞿荣良先生表示,马殿臣老师对他要求很高。“他说你一定要好好练,要练成像龙身蛇形一样的身法,这在太极拳里面是最高的一种境界。用劲要像大海里面的波涛,连绵不绝。”

传承是一个大概念,但对于一个门派而言,它是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龙身蛇形太极拳不断将自己独特的拳法和健康的理念带入到人群中,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太极拳在新时代中的强劲生命力,在上海及全国各地生根开花,蓬勃生长。

瞿荣良先生以己及人,推而广之。将弘扬太极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为己任,打破一枝独秀,闭门造车的修炼方式。通过宣传、发展、开设班级、发行周刊、参与活动等方式,用海纳百川的包容气魄将中华这门古老的武学文化,推及到世界上,更远更广的地方。弘扬中华文化,立足天地之间。

何谓太极拳文化?

那些招式间的飘逸身形就是文化,那些拳术中的武德古训就是文化,那些从拳法中体悟到的生命哲思就是文化——这些东西自古流传,造福于人,生生不息。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吴式、龙身蛇形等太极拳来强健体魄,修身养德,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一套拳参透人生 看到生命朴素的本质

点到为止的推手 诠释着拳的超脱意境

似在峰峦山涧 看天高云阔 听江山流水

千年太极 大美无形

完整太极拳视频,详见“上海体育”政务微信后台菜单“小体之家”中的【体·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