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闽南与欧美文化在这个东南亚国家交融汇合—菲律宾

菲律宾,对于国人似乎既熟悉又陌生。

它既没有像泰国那样以旅游业为主吸引大量的中国大陆游客前往,也没有像印尼巴厘岛的岛国浪漫风情赢得中国游客的青睐,更没有如马来西亚、新加坡那样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元素而吸睛全球最大的中国游客市场。

总之,菲律宾给国人的印象有点模糊。

仿佛那里充满“绑架勒索”等骇人听闻的负面报道,尽管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上台后扭转了菲中关系,但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仍停留在“阿基诺时代”抱住美国大腿而强硬地声索南海领土······。

马尼拉黎刹公园

或许由于我们对这片土地缺乏了解,因而游客去的也不太多。

菲律宾全称为:菲律宾共和国(英文: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多。

从福建的晋江或厦门机场飞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飞行航程约2个小时。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后,福建闽南商人到吕宋岛经商,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卖到吕宋岛。又将吕宋岛当地的特产香料、木料、海产品贩运到国内,这条商业渠道已经打通千余年了。

古时候的菲律宾并不是统一的国家,北部区域有多个部落并存,中国古籍书称之为“吕宋”,“吕宋雪茄”由此而得名;南部地区于1390年,建立了一个国家,即“苏禄苏丹国”,这个国家由从苏门答腊岛移民过来的米南加保人组成,国境位于今菲律宾南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西端的苏禄群岛,还有巴西兰省、塔威塔威省中间,巴拉望岛、婆罗洲北部及其他环苏禄海周围的群岛。

中菲友谊门

1405年(明成祖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停靠吕宋,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成为吕宋岛的最高行政长官,一直持续到1424年。这个算不算中国的藩属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

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使团,前往中国进行访问,受到明永乐皇帝朱棣的赐封。

三王进贡了“金镂表文”和“珍珠、宝石、玳瑁诸物”等贵重物品;明成祖“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临行时再获接见,三王各获得“金镶玉带一条,黄金100两,白金2000两,罗锦文绮200匹,绢300匹,钞1万锭,钱3000贯,金绣蟒衣、麒麟衣各一袭”。

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步侵占菲律宾,并统治长达300多年。

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但刚宣布独立,又沦为美国属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占。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获得真正的独立。

唐人街(王彬街)

菲律宾华人虽然不是主体民族,但在长达近千年的社会融合过程中,中华文化逐渐影响了菲律宾社会文化。

在菲律宾语言(Tagalog)中,特别是日常生活用语,有许多闽南话借词。

如:Lumpia(春卷)、Syopaw(肉包)Pansit(扁食)、kuya(大哥,读:姑爷)、Ate(阿姐)、Baky(木屐)Susi(钥匙)、Hikaw(耳环)、Bihon(米粉)、Toyo(酱油)、Taho(豆腐)、Lauriat(吃大餐,闽南话意为“热闹”)等等。

当然,在西班牙人长达333年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语对当地语言还是有影响的。

如:Kotse(车)、Silya(椅子)、Sabon(肥皂)等。

当然,西班牙语中已经采用菲律宾语的拼读法,有点“走音”了。

如前所述,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居住着从苏门答腊来的米南加保人,故在菲律宾中也“夹带”了马来语。

如:Tulong(帮助)、Rambutan(红毛丹,水果名)、 Taon(年)、Payong(伞)、Kanan(右边)、Ulan(下雨)、Ako(我、我是) 等等。

马尼拉教堂

在菲律宾社会中,华人的地位还是较高的,没有听说过“排华事件”的发生,这显然与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有关。

被誉为菲律宾民族英雄甚至称之为“国父”的黎刹(Jose Rizal),祖籍中国泉州晋江,在家乡人民特意建了一座纪念广场——扶西黎刹广场;执政20余年的前总统马科斯,一脸华人面相,几乎找不到当地土著人的特征;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祖籍福建省漳州角美镇鸿渐村;其儿子阿基诺三世也曾任总统一职;前内政部长林炳智(Jesse Robredo)也是晋江籍裔。

经济上,菲华财团几乎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

政经上都出现华人的影子,这个国家的华人就无须担惊受怕,过着有尊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