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龙文乡贤」越南名儒李文馥

十九世纪上半叶,越南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外交官,他就是被誉为“第一个走到那么遥远的东南亚海国的越南人”、“越南第一个发现并看出一个新奇世界的人”李文馥。

  李文馥(1785—1850年),字鄰芝,号克斋,越南河内永顺人,是越南明乡人的后裔。明乡人是指17世纪迁居越南的明朝遗民。他的先祖“原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西郷社二十七都”。2011年,研究越南汉文学的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特地到漳州考证李文馥的祖籍地。经漳州碑铭专家李阿山考证,李文馥祖籍“西郷社二十七都”当为今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村里有数座李氏宗祠),盖“西坑”原名“西京”,京与卿音近而讹。

 越南《李氏家谱》载:李文馥先祖辅明朝为开国元勋功臣。明末清初,李氏家族中有李克廉(云南省总督)、李我壁、李克贵三兄弟,义不仕清而渡海移居越南,传至李文馥已第六代。李文馥的祖父李克敦(1720–1789),于黎景兴八年(1747年)考中乡荐,任官至谨事郎太常寺寺丞。父亲李致位(1765–1824年),以行医、教学为业。据《大南实录·李文馥传》记载:他出生于河内永顺。自幼深受祖父李克敦的疼爱,“自一饮一食,必亲视之”。小时候李文馥曾多病,特别爱吃甜食,母亲趁祖父不在,偷偷拿糖饼喂他,不过他祖父一发现,便用手指把饼挖出来,以免他贪甜致病。

1806年,李文馥中秀才,1819年中举人,开始当官。明命(1820–1840年)初年,1820年授翰林编修,充史馆。1828年被任命为嘉定城乡试主考官。后历任礼部佥事、协理广义兼管六坚奇、直隶广南营参协。他当任这些官期间,办事甚有表现,获明命帝赏识,升至户部右侍郎、署右参知之职。明命十年(1829年),他因受贿罪一度被革职。事缘在该年农历二月,有奸商廖宁泰、杜松辉等谋领北城(今河内)关税,以百余两银贿赂李文馥,文馥则从中协助。不久事件揭发,李文馥罪成撤职,原本要收押候绞,但因获特赦被释,其后更得阮朝继续起用。

  1830年,李文馥被遣往小西洋效命、以功抵过。从1830年至1841年十一年间,李文馥至少11次出国访问,足迹遍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马六甲和槟城、孟加拉、印度、中国(包括澳门)等许多国家和地方。李文馥的第三次出使,是在清光绪十一年(1831年)夏天,他奉命随工部郎中陈文忠、礼部员外郎高有翼,以“瑞龙号”大船护送前清朝彰化县知县李振青的眷属陈棨等人及遭受台风的难民回福建,当时船上载有“肉桂、砂仁、燕窝、沉香、象牙、犀角、黄蜡、白锡、乌木、锦纹木、白糖、虾米、鱼干、白兔皮”等货物。此行撰有《闽行诗话》一书,详细记载了他在厦门、泉州、福州沿途所见所闻,成为我们考察1830年代闽南文化的重要社会史料。这次出使厦门时,原本要回祖籍地寻根,却因为族谱中记载祖籍的“西郷社”和“西卿社”字形近,误导了他认祖的方向,以致拟访祖籍未果。不过在始祖李克廉三兄弟避居越南河内近二百年后仍不忘他的祖先是漳州龙溪人,也算是很有心的。后来他在《家谱引》留下《拟访祖籍未果并序》:

……乘公暇,将往一访。土俗例访祖籍者,其犒劳酬赠之费,非四五十金不可,而余则事力俱屈,八九不如。舟次离龙溪水程近一日,而等之为海市蜃楼之视。穷之至此,苦思交迫,不觉感成:

  国恩衙命千余里,家派留香两百年。

  世代岂能无鼎革,储胥应自在山川。

  壮颜每为黄金瘦,暗泪空凭流水传。

  陟降有灵应念我,般般情绪片帆边。

  这次出使到福州时,当他看到当地人在旅馆壁上刻有“越夷会馆”四字,甚为愤怒,遣人把“夷”字砸碎才进入会馆。李文馥事后作《辨夷论》一文以示之。“越南原圣帝神农氏之后,华也,非夷也,道学则师孔孟程朱,法度则遵周汉唐宋,未始编发左衽为夷行者。且舜生于诸冯,文王生于歧周,世人不敢以夷视舜文也,况敢以夷视我乎”。后来闽县县尹黄宅中把使馆改名为“粤南国使公馆”。李文馥后来有《抵公馆见门题夷字作一诗》云:

  “自古冠裳别介麟,兼以天地判偏纯;

  尼山大笔严人楚,东海高风耻帝秦。

  斗次耀华文献国,思槎忝窃咏诗人;

  不怜一字无情笔,衙命南来愧此身。”

  李文馥最后一次出使是1841年以“如燕正使”身份到中国北京,通报明命去世消息。据《大清实录》记载,李文馥等三位越南使臣在大红桥瞻觐,并于农历八月十日(清代道光帝生日)在正大光明殿向清帝行庆贺礼。

 1847年,李文馥因“办事不善”再次遭贬官。该年农历二月,法国战船驶到越南港口,展示十字架标识,阮朝官员认为他们“来意倨傲”。阮朝派李文馥与法国人交涉,但李文馥处理手段软弱,阻挡不住法国人带枪剑闯入公馆挑衅,遂被朝廷指为“案拟发兵”、“有损国体”,将之免职收押。李文馥再次失势。1848年,朝廷再三起用李文馥,任郎中,办理礼部事务。1849年升为光禄寺。1850年逝世,朝廷追授他为“礼部右侍郎”。

李文馥才学广博,既工于汉文创作,又长于喃文著述。他传于世的北使诗文集有《皇华杂咏》、《粤行吟草》、《仙城侣话》、等八种。其中《闽行杂咏草》又名《闽行诗话》、《闽行诗话集》,是李文馥往闽粤遣返中国遭海难渔民的途中所作的诗文集,撰于明命十二年(1831年),书中收录咏途中名胜诗文及唱和饯赠诗作。《三之粤杂草》又名《志斋三之粤诗》,撰于明命十六年(1835年)作者第三次出访中国时的作品。《镜海续吟》收录作者出使澳门时所作的110首诗,《周原杂咏草》,现存抄本九种,为1841年李文馥出使中国时所作诗文集,书中收录咏途中名胜及抒怀赠答之作。李文馥的北使诗作是中国与越南诗人的共同创作成果。越南人北使路途遥远,每到一站都有中国官员接待,自然创造了中越文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文唱和成为两国文人开展文化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明命癸已年(1823年),李文馥等到广东公干,“至于我粤名流唱酬属和,或呼云喝月,对酒当歌,或使墨驱烟,登高能赋。”由此产生了《粤行吟草》北使诗文集。武林繆艮在李文馥的《粤行续吟草》序言中描述了这次中越文人盛会:“癸已秋,越南国使李君鄰芝,偕同官护送师船来粤。友人刘君墨池邀余,与鄰芝诸君作中外群英会。觞咏之后,因得往来唱和,阅数月而别”。李文馥的诗集收集在中越联合出版的《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丛书中。

越南的古典文学可分为汉文文学和喃文文学。喃文文学是汉文化吸收越南本土文化元素后所形成的一种再生形式,所谓喃字,就是一种模仿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用汉字字形来描写越南语语音的文字,又称“字喃”。李文馥创作的喃文有《不风流传》和《二十四孝演音》等多部作品。特别是他曾仿照“中国才子书”中的两部作品改写成六八体喃文诗《玉娇梨新传》和《西厢传》,直接促进了这两部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普及。六八体是一种富于越南民族特色的韵文体裁,它以六言八言相间为主要句式,讲究格律、平仄声更换,有“六八六八”和“七七六八”两种句式。喃文诗《玉娇梨》长2926句,是根据中国作家夷荻散人的二十四回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作品描述了书生苏友白及第进士,与白红玉、卢梦梨两个姑娘之间的恋爱故事。《西厢传》是根据元代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为蓝本,并参照唐代元至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中的个别情节改写而成。这部六八体喃文诗,长1744句。作品约完成于李文馥出使中国之后的1841–1849年之间。诗作描写张生和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订立终身的恋爱故事,情节基本上与中国原著雷同。但喃文诗作也对原著中的某些次要情节做了删减,并对红娘等人物性格加以适当改动,其文笔细腻,情节感人,词句优美,很受当时越南人所推重。

李文馥在阮朝,就在文坛上占一席之位。阮朝官修史籍《大南实录》称:“文馥有文名,为官屡踬复起,前后阅三十年,多在洋程效劳,风涛惊恐,云烟变换,所历非一,辄见于诗云。”由于李文馥的文坛盛名和外交阅历,使他在现代国际学术界颇受重视。近年来,中国大陆、台湾、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均有学者研究李文馥的著作和他的华夷观念。

来源:龙文新闻网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洪婷婷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头条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