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浙江交警紧盯开车“机不离手”这件事,一个月查13.56万起

■记者 龙岳 通讯员 冯晓霞

“机不离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党”、“低头族”,每隔几分钟就习惯性地刷一下手机,甚至在开车途中也不例外。

6月10日至8月10日,浙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查处驾车时使用手机违法专项行动,降低驾驶安全隐患。截至7月10日,全省共查处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13.56万起,其中现场查处2.24万起。

开车使用手机已成痼疾

7月10日上午,台州临海交警大队大洋中队民警在东方大道府园路交叉口设卡,对开车使用手机的交通违法进行集中查处。

上午9点左右,民警许良刚发现一辆白色大众轿车驾驶员在行驶途中使用手机,便将车拦下。驾驶员柳先生解释说:“有个微信提示,我想看一眼是什么事情。”

没过几分钟,又一辆白色大众轿车经过路口,驾驶员姜师傅同样在看手机。姜师傅说自己从椒江过来,不太熟悉路况,就用手机进行导航,时不时地要拿起手机看一下。

这个上午,民警现场查处了9例行驶途中使用手机的交通违法行为。许良刚说:“不管是行驶中还是停着等红灯时使用手机,同样属于开车使用手机违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大洋中队辖区,因开车使用手机引发过惨烈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张某开车经过柏叶中路时,拿手机接了一个电话。当时一名妇女正推着儿童车、背着一个小孩横穿马路,张某一分神就撞了上去,导致妇女受伤,背着的孩子因伤势严重不幸死亡。

尽管有这么多血的教训,尽管交警一直在努力整治,仍有许多司机心存侥幸地做出开车打电话、发短信、看微信等危险行为。

天台交警对“开车使用手机”违法实施电子监控抓拍,发现有一个司机一个星期之内竟有7次开车使用手机被抓拍,还有多名司机一个月10多次开车使用手机被抓拍。

开车使用手机,成了久治不愈的痼疾。

“盲驾”危险知多少

浙江交警对“开车玩手机”的治理已有多年。最近几年的“最让人讨厌的十大交通违法行为”调查中,这一行为次次名列其中。

2013年12月,高速交警绍兴支队辖区发生两起因开车使用手机诱发的事故,导致两死三伤的惨烈后果后,绍兴支队做了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成的驾驶员承认在行驶中打过电话,其中手持拨号的占58%。

实验数据显示: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正常情况下慢35%;开车接打电话,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

高速交警杭州支队也曾在杭新景高速“杭州南”外广场,在车速60公里/小时的条件下做了“盲驾实验”。

第一次实验:当车速稳定在60公里/小时左右后,民警瞄一眼放在方向盘右下方的手机再抬头,不到两秒,车子已经开出去27米多,且明显往右跑偏。

第二次实验:车速达到60公里/小时后,民警急踩刹车,刹住车差不多用了两秒,车辆开出28米才停下。

第三次实验:在起步点前方40米处,设置水马作为障碍物。民警瞄一眼手机再抬头时,距离水马也就10米的距离了,来不及踩刹车,水马被撞飞到五六米外。

“一是根本避不过去,二是来不及判断边上是否有车辆通过。”参与实验的民警说,“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车子以120公里/小时速度前行,两秒钟就会前进60多米,危险性更大了。”

相对于开车打电话,聊QQ、看微信、刷微博、打游戏,这些行为更让交警担心。因为打电话时司机眼睛还能看着路面,而将视线直接转移到手机屏幕上,完全处于“盲驾”状态,危害更大。

科技手段助力查处

最近几年,浙江交警对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运用科技手段,使用高清摄像探头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的“主战场”从路面转移到桌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从2016年年初开始,杭州交警将开车使用手机等行为纳入严管范围,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战法,破解了现场执法取证难的困局。

依托移动测速装置、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及智能卡口系统,杭州交警通过大数据实现24小时抓拍。车辆经过监控点时,系统会自动抓拍摄录,并进行“开车使用手机”自动筛查,然后由人工进行审核认定,再进行处罚。

下城交警大队朝晖中队民警范巍巍告诉记者,今年的前5个月,中队已经查获了6200多起开车使用手机违法,90%以上是通过非现场执法查获的。

高速公路上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是最难查处的,因为高速交警不能在主线拦截,只有在高速出入口、服务区等地进行查处,对司机的震慑力不够。

从2017年6月1日起,全省高速上线了专门抓拍开车使用手机的新系统,可对高速公路主线卡口设备所抓拍的过车照片进行过滤检测,一旦发现有使用手机的违法,民警就会固定证据并予以相应处罚。

温州市区有1400多处电子警察,每天记录下经过车辆的照片。这些照片会被传输至交警后台系统,通过对驾驶员的体态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近几年来,温州公安交警在日常执勤中始终对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开展严管,仅2017、2018两年累计处罚量达21.5万起。严管之下,温州市区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执法困局待破解

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的“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专项行动中,全省交警都对开车使用手机等严重影响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保持严管态势,仅2018年就查处了92万余起。

为什么这类违法还是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相比其它的交通违法,开车使用手机不易被发现,交警查处难度较大,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惩戒力度不够。目前,对驾驶时以手持方式使用手机的违法,予以记2分、罚款50至200元的处罚。一名交警分析认为:“对于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力度太小,起不到震慑作用;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法律和生命缺乏敬畏。”

5月22日,24岁的杭州余杭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辅警姚晓琦被撞牺牲,引起社会对“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要求“像整治酒驾一样严惩开车使用手机”,各大媒体也集中报道了此类事故,呼吁立法严惩。

其实在很多国家,“盲驾”已经入刑。新加坡禁止司机驾车时手持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电子产品,初犯者处以最高罚款1000新元、监禁6个月的处罚。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危险驾驶”的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日本则无论是否接听,只要开车时司机手握手机就以犯罪论处。

自2011年5月“醉驾入刑”以来,驾驶人在重罚之下有了更强的规则意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入脑入心。“醉驾入刑”有效遏制酒驾,对治理“盲驾”的启示是:重典治乱,为生命权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