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区块链与地下暗黑金融世界,这些秘密你知道不?

用情报学思维看区块链,豁然开朗。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朱江明

“区块链”是当下最热的领域。投资界中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区块链里一天挣的钱,甚至超过在互联网时代里十年挣的钱,其他投资者闻讯而至,整个市场像被捅掉的马蜂窝一样疯狂。

区块链技术火热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行业的乱象丛生,最近随着各国监管消息的颁布,让整个加密货币市值大幅下挫约66%,而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主流货币的价格也经历了数次腰斩的走势,不少人开始关心这到底是一个真正的技术趋势,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那么玄之又玄的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项技术对于我们普通生意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东西?比特币又是否只是个收割韭菜的工具,未来有价值么?

一,区块链是一种思维方式

即便眼下区块链技术被吹得天花乱坠,大多数人只是在新闻里听到过这个词,从未了解也不敢参与,但心里却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笔者倒觉得,与其将区块链看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少知道一些,以便清醒的认识世界。

所谓区块链(block 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或者说大家俗称的“分布式账本”。

我举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有一个叫人性本恶的村子,住着一群喜欢做生意但经常互坑的村民。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总有人赖账、甚至发生抢劫,所以大家一直憋着不敢买卖东西。直到有一天,村里发布了一条规矩,今后村里面不论是纳鞋底还是打酱油,只要有交易发生,一定要全村人一起记账说明白才行,否则交易不算数。

而区块链技术在这里就相当于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实时更新的账本,上面公开透明的记录村里所有的交易信息,因此大家就可以安全放心地进行贸易活动了。

有不少媒体认为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是“天才般的设想”,标志着人类终于可以开始建设一个信任可靠的互联网了。这项技术使得价值传递过程去除了中介的干扰因素,既能公开信息又能保护隐私,所有人共同决策还能保护某一个体的权益,提高了价值交互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单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其之前的IT技术对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从思维方式看,区块链通过全体用户的共识消除中介,实现用户之间直接的信息、价值交换,这种去中心化的想法其实就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值得一提的是,火热的比特币市场正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现在全球活跃用户数有500多万人,这里面不乏一些特别虔诚的“区块链信徒”。信徒们觉得,每一笔比特币交易都需要全网所有用户认证通过才会记账成立,就算未来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虚拟财产交易系统都崩溃了,但只要有任何一个用户保存了完整的公共账本,那全网所有用户的财产就都不会丢失。

因此,许多媒体也这么评价区块链:“只要有这个大账本,互联网对面的坏人就无法作恶,我们的虚拟财富永远不会消失”。

但区块链技术有没有缺点?

信徒眼中的美好未来,靠区块链技术就能实现么?这种究竟有没有他们描绘的那么完美无瑕?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关于区块链的基本应用。

比如你在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购物网上买东西,这里能保证信息透明交易公平,没有中间商差赚差价,让卖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那么此时问题就来了,你会不会在这个购物网站上买到假货呢?

有生活经验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即便区块链能确保分布式账本上的信息不被篡改,那谁来保证卖家上传商品信息一开始就是真实的呢?在情报工作中,如果基础情报源头是错误,那么无论中间传递的过程多么完美无瑕,情报本身都是错误的。所以,在情报工作中除了强调情报源和情报作业流程之外,作为最终的情报产品还需要由专门的情报分析师进行分析和核实,这样才能保证情报的准确性。

再者,区块链这个大账本没那么容易记录和管理。虽然我们不必像人性本恶村里的人那么麻烦,吃饭睡觉时时刻刻都得记账,但是你可以想象下,随着交易频次的增加,这个账本的内容会呈几何数列增长。

据统计,去年全球比特币交易笔数约3000万笔,而为了认证这3000万笔交易量用了300亿度电,超过十多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而根据2018年前两个月的统计,今年ICO(初始代币发行)的挖矿电费将突破全球用电量的千分之三!

因此,关于区块链值不值得推广,这是一道最简单的思考题,现在全球只有500万比特币用户就用了这么多能源,那么未来区块链技术普及了,地球上的能源以及计算机阵列硬件能否支持这玩意的长久运作,恐怕很难说。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公共账本越记越大,用户未来无法存储这些庞大的数据。以比特币为例,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GB,并以每年数十G的速度快速递增,你要知道这才是500万用户的交易量!什么概念呢?每天摩拜共享单车的用户交易量,都比这个数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开始允许大家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说好的只要有一台机器没坏,大家的账本就不会丢的原始基础已经不存在。 “区块链技术让虚拟财富永不消失”这件事本身就变得不太靠谱。

所以说,即便从技术上来看,区块链货币也没有它最初规划的那么完美无缺。甚至可以说,从原理上来看区块链本身的规模就不可能太大。

二,比特币在地下世界有广泛应用

情报思维者讲究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所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区块链和比特币尽管算不上什么革命性的“好东西”,但也不能简单的把它们与好看无用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混为一谈。

如果从情报和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比特币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这也就决定着比特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会有颇为不错的价格支撑。

在任何社会中,往往都存在一种地下和地上的秩序,他们分别奉行一套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和制度。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笔者要说的是,江湖上一直有不同于公开社会的一套制度,其中就包括专用的货币。

比较典型的是赌场的筹码,在大部分赌场,这些筹码被作为货币使用,但是仅仅能用于博彩。现代博彩业不仅经常出现盗取筹码的案件,也曾经出现过伪造筹码用于赌钱的案件,这与一般的假钞犯罪并无不同。地下社会存在大量的违法灰色交易,少部分游离于法律边缘地带。

从比特币诞生之日起,这种货币就被地下社会所青睐,它本身的安全性和难以监管性,注定是一种相对可靠的交易工具。尽管现在比特币的交易价格起伏很大,对于地下社会而言却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为洗黑钱本身的成本就非常高昂,要将一笔千万美元级的毒品交易款项“洗干净”,中间成本可能高达30%。若涉及到国际间的资金周转,交易成本和复杂程度就更大。

在洗钱交易中,如果现金额度超过了对方能够承受的极限,交易就无法进行,或只能分期进行。

除了逃避监管的需要之外,巨额现金运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就比如,张子强从李嘉诚处拿取10亿港币赎金的时候,装满了一辆大卡车。港币的最高面值是1000元,如果是人民币那么张需要一个车队才能把钱拉走。随着货币宽松你可以想象,现金的进出是多么的复杂。

比特币则给地下交易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现在比特币已经可以在很多地方自由兑换,提现也变得比较方便方便。

当然,你或许会问我这样地下经济规模能支撑比特币的庞大市场吗?如果仔细研究金融史你会发现,亚洲地区的几个金融中心均存在大量的地下金融需求,比如迪拜和新加坡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城市都缺乏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支撑密集的人口,然而得益于地缘政治的优势和相对稳定的政局,选择了金融业作为发展方向。这两个城市周边存在大量腐败的政府和地下组织,所以这里的金融业此类业务并不算少,尽管我们很难统计暗黑金融需求占比多少,却可以从一些案例中管窥这个庞大的产业。

比如,2009年在落网的印度洗钱商人贾殷,每年洗钱金额高达22亿美元,成为当年的洗钱之王。他1995年移居迪拜,以废铁和粮食公司为幌子成立了专门为毒贩和恐怖分子洗钱的地下银行。此人在2008年被美国缉毒署通缉后潜逃,随后迪拜警方也将其列入通缉名单。在印度新德里落网后,他很快供出了自己最大的客户—-国际贩毒集团首脑易卜拉欣,易卜拉欣在迪拜投资了至少7亿美元。这位大客户真名为达乌德·易卜拉欣,印度头号恐怖分子,有“印度拉登”之称,他的组织从贩毒、造假、军火走私到谋杀无恶不作。易卜拉欣制造了1993年导致257人死713人伤的孟买爆炸案,并且和 “基地”组织关系密切。美国财政部2003年把他列为“全球恐怖分子”。2017年9月,乌德·易卜拉欣在英国被捕。

2017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一马发展(1MDB)洗钱事件涉案银行的调查结束,对境内8家参与洗钱的银行进行了处罚,其中瑞士瑞意银行(BSI)和瑞士安勤私人银行(Falcon)被撤销商业银行执照。这宗洗钱案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的家人和朋友被指牵涉其中,涉案金额超过35亿美元,甚至连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被指牵涉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维科·坦齐和彼得·夸克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过,尽管很难确切统计出洗钱的数额,但“据估计,全球通过洗钱活动得到的收益累计达500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的估算,每年全球洗钱的金额约为全球GDP总额的2%,2017年全世界GDP总额为74万亿美元,也就是去年全球洗钱业务的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2009年中国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加大各项建设的投资总额不过是4万亿人民币(约5700亿美元),已经足够让中国此后的5年发展中整体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由此可见,仅地下暗黑金融活动的需求,就能让比特币的总市值维持在700亿美元(洗钱市场5%份额)左右的水平。

我认为,比特币和郁金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比特币的刚性市场需求非常明确。从基础概念来看,区块链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技术试验田,比特币自然也就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金融(暗黑金融)支付手段。

朱江明,知名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军事及国际政治评论人。他的个人公众号是“特工思维训练营”,喜欢的朋友可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