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员中有6、7岁的小学生,也有五、六十岁退休在家的叔叔阿姨。”
来自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李峰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被阿姨认了出来,“小伙子,你是在快手上面教音乐吧,你本人比视频稍微胖一点”。
他的快手号「艺生欧巴的声乐课」目前有188.3万粉丝,据官方统计目前有3万多用户购买了他的付费课程,也是年度交易额第一。
据观察,在快手课堂上,这类付费课程定价多在百元以内,且学习门槛较低,据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万多名老师入驻,累计更新课程4万余门,付费用户数超160万。
这次我们跟三位创作者以及他们的负责人聊了聊,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线上课程?用户反馈如何?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这个行业?
以前在YY、酷狗上唱歌,现在通过短视频教188万人学音乐
小学二年级,李峰开始接触小提琴,后来一直学习音乐,并以沈阳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校任教。
2016年,李峰看到身边的人在刷快手,自己也注册了一个。一开始只是发一些宠物的视频,涨了100多个粉丝。
那一年也被誉为“移动直播元年”,据《中国直播行业热度报告(2016 年度)》数据显示,当时国内有近200多家直播平台。
李峰先后在YY、酷狗和映客上做过直播。除了每天的工作,他会抽出一个小时直播唱歌、弹琴,或分享声乐技巧。不过,由于没有太多时间直播,他并没有得到更多认可。
直到2017年3月他重新在快手发视频,并通过一首《南山南》的翻唱视频小火,播放量突然从两位数涨到了6000。他形容自己当时就像是“血压飙升”,头一次觉得“自己被平台和粉丝认可了”。
之后他大致研究了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上的声乐老师,发现他们的作品大多为录制上课现场的内容,或大而全地讲解知识。
短视频平台上的受众不像艺术类学校里的学生,更多是零基础的新手,他担心只做某一类内容会让用户感到单调,所以将内容分为唱歌分享、声乐技巧,以及段子类的搞笑作品。
比如,「艺生欧巴的声乐课」在9月7日发布的一条作品中,他一本正经地分析了韩美娟的那句“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教用户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有时晚上9、10点,他在直播间和粉丝连麦,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大家如何改善唱歌中遇到的问题,偶尔也会自己示范。
“去年5月份,很多70~100万粉丝数的声乐老师已经上架了自己的付费课程,但效果并不好,定价在20~40元的课程只有几十人购买”。
他认为,原因是这些课程在包装上太过专业和晦涩,比如“如何达到高位置”,很多零基础的人就不能理解。
后来他推出了自己的课程,课程题目也更接地气,从发声、音准、节奏,讲到真假声转换。如今,点开粉丝数188.2万的快手账号「艺生欧巴的声乐课」主页,可以看到13门付费课程,其中售价39元的《气息日常发声音阶》课程购买人数达到1.7万。
据李峰介绍,他在快手课堂上的年收入近200万,直播收益大概一个月1、2万左右。
目前,他有十几个微信课程群,每个群的人数基本在200~400人,购买了课程的学员才可以入群交流。而课堂上的学员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正在读小学二三年级,年龄最大的学员今年66岁。
如今,李峰在邀请学校里不同专业的同事一起做短视频,例如「技燃欧巴的声乐课」专注美声教学,目前粉丝数在17.4万。
“区别于那些业余的人,我们要对得起自己专业的身份,让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唱歌这件事” 。
他教农民种植玉米,也教农民如何用短视频创业
2016年之前,许明是一位农业讲师,在线下开设的农业技术课程,讲一些关于化肥、种子或农药的技术。
而现在他同时是一位快手课堂的老师,账号「现代农业(许老师)」粉丝数128.8万。
一次偶然,他在田间和农民交流时发现他们都在玩快手,于是也跟着下载,发一些和农作物相关的内容。
他正在田间讲花生种植技术
“早期平台上的内容大部分以娱乐元素为主,像我们这样专注农业的主播很少”,许明说,他最初的粉丝多半是线下授课认识的农民,通过快手同城功能关注到他。
他会在直播间里讲大型农业技术,比如玉米等大田作物,“当时的内容比较随意,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设计脚本”。
采访中,他滔滔不绝地和我讲解了农民老铁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春播的播种时间、病虫草害的防治、粮食价格的行情走势等等。
他开设的第一门付费课程就是《大田农业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玉米、杂粮等作物的种植、施肥技巧。
他告诉我,关注他课程的人大多是30~35岁的农民,基本是第一次接触付费内容,加上现在农村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返乡创业是一个趋势。他也因此了解到,大部分学员都想通过短视频去获得流量,希望能给家庭农场、合作社带来一定的转化。
这在内容方向上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由此推出了另一门课《教农民如何使用快手创业》,将重心转移到了如何打造农业账号的技巧上,课程章节有定位、快速爆粉、养号、购物车、线上线下的结合等。
他说,除了线下讲课外,他每天抽出3~4个小时录制视频,前后花了20多天。
截至发稿前,这门定价为99元的课程共59人购买,“去年因为报名人数有限,我们课程总收益大概在十几万”。
有些课程已下架
他还列举了一些方法,例如:镜头不能抖动,画面要清晰;15~30秒是上热门几率较高的时长;最好有一些提问式的引导和热议话题……
不过,他也坦言,自己做短视频并不专业,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多,粉丝对作品的要求更高,拍摄短视频越来越难,一个平淡的作品基本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曝光。
“我会把平时生活中的细节积累起来,像蝴蝶落在蔬菜上的三五秒的镜头,一旦之后有作品可以通过剪辑拼在一起;或者拍下农民之间交流的内容,需要的时候再重新演绎一遍。”
从个位数的带徒模式,到如今教世界各国的学员修手机
与艺生欧巴和许明类似,杨长顺也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他修了20年的手机。
以前,他更多是钻研技术,接一些维修店的单子,或是通过圈内人介绍带几个徒弟,传授手艺。2017年,有同行劝说他,应该做个大一点的培训中心对外招生。
在找到合伙人之后,很快杨长顺培训中心就开课了,而杨长顺负责所有技术类课程的设置。
也是那个时候,他们开设了快手账号「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最早发布的作品是为了展现传统手艺人的艰难,比如:一桌子修不完的手机、熬夜加班的维修师傅。
之后,他们在作品中加入了学员学习情况的记录、手机维修技术类等内容,播放量逐渐上涨到几万、十几万。如今,「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已发布2600多条作品,粉丝数12.7万。
“不少从事手机维修的师傅,只会简单的换屏、换音量键等操作,像主板芯片级的问题需要的技术含量更高,如果是打工的维修师傅,工资在5千到8千。如果他涉猎芯片技术,那么工资基本过万。”
他还提到一位北京的学员,目前拥有了自己团队,月收入20~30万。
“以前在这个行业里,如果你能重做CPU就是顶级的师傅,但在我们一套系统的培训课程中,这就是一个基本功。”
去年,「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通过快手课堂推出了付费课程,内容主要是关于CPU、硬盘、电源等。其中,购买人数最多的一门课《解决6S/6SP爆电源和CPU》,有364人。
负责人介绍,线上课程更多是针对有技术基础的人,如果用户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建议对方到线下学习,“这样的比例大概占到20%~30%”。
据了解,目前他们有很多学员来自不同的城市,甚至海外。“一般在国外出现芯片问题,基本是换一台新手机,但对于用户来说,更需要的是手机里的资料。最开始是华侨来学习的比较多,后来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巴西等不同国家的外国人都有。”
一直以来,我们接触到一些有着大量经验和技能的内容创作者,他们可能没有专业学过拍视频,也可能不太会包装自己。
但在擅长的细分领域内,他们会面对镜头展现出另一个自己,成为垂直领域的授业者。以上三位创作者,就在其中。
虽然短视频内容付费还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尚蕴藏诸多风险,但相比之下,用户对于精细化运作的课程内容,接受度更高,也更愿意为此卖单。这对于那些可以稳定输出知识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