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探新加坡“鲈鱼”机器人挑战赛:传达知识的同时,让你学以致用

如何控制“水中机器人”,绕过池内呼啦圈的障碍,以最快时间抵达终点呢?

这是新加坡女皇道中学(Queensway Secondary School)举行的“鲈鱼”(Sea Perch)机器人挑战赛的其中项目。“鲈鱼”机器人是以塑料水管制作,设有电路板等装置,利用遥控器操控。

女皇道中学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举行挑战赛,并邀请耘青中学学生参加。约90名学生分组在水中“一较高下”,这考验的是学生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以致用!

新加坡本地学校越来越着重于为学生创造实际的学习环境,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传达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建立协作能力等软技能。

以女皇道中学为例,学校自2015年就推出以“节水技术”为主题的应用学习项目,向中一与中二学生展开“鲈鱼”机器人的学习计划。

女皇道中学科学部主任陈书维受访时说,这项学习活动编入平时的课堂时间,学生分阶段认识如何组装鲈鱼机器人、学习编码和电路板设置等知识。

鲈鱼机器人也有测试水质的用途,只要将相关感应配备装在机器人上,就能用来测试水质。因此,教师也带学生到附近的河道尝试以机器人测试水质。

“校方获得科学馆的支持,开展鲈鱼机器人的学习活动,由科学馆的教育人员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有趣的方式认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制作机器人时也学习如何与同学协作。”

参加挑战赛的女皇道中学学生陈同学就指出,他与组员以塑料水管制作“鲈鱼”机器人时,得讨论水管的长短,要为水管钻几个洞等问题,让它能浮在水中,以最快的方式抵达终点。

“当组员有不同的点子时,有时会出现分歧,我们学会如何相互协调,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我在制作过程中也对机械技术有更多认识。”

全亚洲“教育”排第一!

全亚洲“教育”排第一的新加坡,的确是有他的道理!学以致用,它一直在努力!

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

新加坡强调“拥有知识和创新意识对于未来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大力开放学生的国际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展望全球的世界观。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英语学习需环境,要“学以致用”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沿用双语教学,母语+英文,尤其适合中国中小学生。在熟练掌握中文的前提下,英文授课比例大幅增多,除华文科目是中文授课以外,其他科目都是全英文授课,英文能力能在短期内大幅提高。

一个在中国小学六年级时通过了“公共英语”二级(等同于高中水平)的学生,来新加坡参加英文测试的结果只达到小学三年级的标准。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必须要有环境,要“学以致用”

课程设置需合理,要科学分流

新加坡教育部减少一些课程内容,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学生展开深入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

从小学4年级开始就设置不同的课程,依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分流,以便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度和倾向。

学校也会每年为学生安排“camp”(野营), 来配合学科教育。几乎每门课都会要求学生做一些project(项目活动),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也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中国来的新生一开始不喜欢,慢慢会适应,最后会变得比新加坡学生还喜欢做project,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创造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相信你的孩子!

新加坡高水平的教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连带着新加坡的父母在许多人眼中也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在行的形象

退一步,让孩子独立学习

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做到最好,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但有时,很多家长都无法很好地把握那个度。比如身在操场,却不让孩子尽情地跑步。

所以家长们第一步要做,就是学会相信孩子,尝试让他们独自进行一些活动,虽然一开始的失控感会让人很难受,但是,几次下来,会明显地发现孩子身上可喜的变化!

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处于父母们的国度保护之下的孩子,如果你问他们,“你想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他们往往只会回答这么几个字,“我不知道。”

身为父母,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无可厚非非的,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担心就阻止孩子离开自己的保护范围,那就太不应该了。

只有当父母让孩子离开去自己探索时,孩子才会离开他们的舒适区,他们才会学习到全新的东西,体验全新的事物。

接受孩子的兴趣

作为父母,需要非常开放,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些选项,帮助他摆脱那种别人眼中的失败的感觉,并尝试别的东西。

在新加坡,经常会有父母强迫孩子进入根本不适合他们的初级学院,结果是孩子的表现相当糟糕,不到一年就被学校劝退,但是当这些孩子进入理工学院时,他们真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作为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有信心

对孩子有信心,这是最最重要,也最最基础的一点。很多父母的过度保护心理都是源自于对孩子的不信任。

这些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独自完成任务,不相信孩子可以保护好自己,不相信孩子可以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好好生活……

孩子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都是迅速的,在学校,他们还有老师、同学,他们有很多途径去让自己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