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雁荡路的往昔,上海老洋房(一)

印象中的雁荡路怎么也有一公里多,如今走走,最多500米,还得算上复兴公园的北门。尽管短小,但是,雁荡路依然不失精致。

图片来源网络

雁荡路由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于1902年,最初的名称为“军营路”(Rue de Camp),北起“西江路”(今淮海中路),南到“顾家宅”法国兵营(1909年,这里改建为“法国公园”),马路也因法国兵营而得名。不久,这里又改名为“华龙路”(Route Voyron)。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华龙”非常有名,取自法国远征军将军的名字“Emil Voyron”(Emile-Jean-Francois-Régis Voyron 1838-1921)。1900年8月4日,法国政府应当时法国驻华公使毕盛(Pichon)的要求,联合列强共同武装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并于1900年8月4日,任命华龙将军为法国远征军的总指挥。1901年,华龙将军在平息了义和团运动后,抵达上海,1901年再从上海回国。

图片来源网络

1914年,“华龙路”被正式划入上海法租界。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华龙路以浙江省名胜雁荡山改名,“雁荡路”的名字就此保留了下来。

雁荡路的第一次“繁荣”,全仰仗于当年复兴公园的兴起。关于这座上海滩最完整的法式公园,我们在南昌路一文中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公园当年就是在原“顾家宅花园”的基础上改建的。过去,在华龙路东侧还有一条小弄堂,名字就叫“顾家弄”,说明雁荡路、南昌路这一带,过去为顾家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0年时的“复兴公园”)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法国公园游人不多,但每年7月14日是法

国国庆,租界当局要在园内举行园游会等庆祝活动。白天园内搭建小火车房,并有各种游艺活动,晚上则有提灯会、放焰火等,吸引众多游人。华龙路也就热闹起来,进出公园的游人络绎不绝,各种小贩便在路的两旁设摊兜揽生意。

抗战爆发后,法国国庆园游会就不举行了,但老上海回忆说,抗战结束后,每年夏天的夜晚,上海工部局的交响乐团,都要在公园内的草坪上举行夏季音乐会。草坪外用绳子圈起来,买票的听众坐在帆布椅子上,不买票的,也可围立在绳圈周围聆听。这时,听音乐和纳凉的人群络绎于短短的雁荡路,比白天更热闹——现在还有辰山草地音乐节,搞得很时髦,殊不知,70多年前,上海滩就有了!

雁荡路一头连着复兴公园,另一头就是淮海中路,在这个路口,还两位“门神”把守,靠东面的就是著名的“培恩公寓”,另一幢大楼就是“永业大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名“杨氏大楼”(Young Apartments),是建于1932年的多层公寓,解放前,多为中外高级职员居住。永业大楼采用四方攒顶和转角处的圆形屋顶,形成了大楼独特的屋面轮廓线,是上海滩当年众多公寓中,出类拔萃的一栋。底层设19个商铺和4个公寓入口,还有一个汽车出入口。二层以上为四个单元组成的公寓。每个单元由于平面不一,分为一梯两户、一梯三户及一梯四户。每个单元设一部电梯和环形楼梯,在电梯后面设小楼梯和保姆间。

1997年,雁荡路开始了休闲步行街的建设,按历史文化风貌进行了景观设计,铺设彩色方石路面,整修沿路外立面。1998年,采用置换方式,投资1亿元,于49号-59号处兴建5层多功能商业综合楼“金雁坊娱乐总汇”,同时建设街吧,进行全面的网点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雁荡路步行休闲街北起淮海中路,向南经兴安路、南昌路,与复兴公园大道连通。以复兴公园北门为界,雁荡路北段路面铺设彩色路面砖,两侧现植棕榈树;南段现位于复兴公园内,单侧植梧桐树。

雁荡路商业经营内容以咖吧、酒吧、餐饮、娱乐、美容为主。万国风情的休闲餐饮在这里抢滩入户,意大利的比萨,德国的运动巧克力,新加坡的咖啡,日本的快餐,各俱风味,特色多多。还有香港的保健饮料、澳门的蛋挞、台湾的茶坊、米糕,千姿百态,让人大饱口福。当然最具特色是中式餐饮,有古朴的面条,更有洁而精川菜,驰名海内外。刘海粟、程十发等海内外华人明星,对这里美食赞不绝口,有感而发,留下墨宝,耐看也耐读。

随着上海迈入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自然就多了许多浓重的商业气。过去的雁荡路,好像一个深藏闺中的精致女子,静静的,不张扬的,却透着几分随意与大气;如今,雁荡路在那些商品让人大饱口福的同时,人们显然是再也找不回昔日雁荡路的那种悠然和惬意了。

雁荡路不长,但是却有很多知名的优秀历史建筑,路口的培文公寓和永业大楼是沪上知名的电梯老公寓。

雁荡路上还有华龙别业,元昌里等新式里弄弄堂,但是整条雁荡路上最耀眼的建筑,非下期要介绍的雁荡路69号和71号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