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高中历史部编版: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图片等资料的选择解读,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传播,使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并不断增强,促使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和瓦解。引导学生理解战争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2.注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思维方法和态度。

3.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例举印度、埃及、新加坡的文化复兴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和重构,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应该共存共荣,和谐共生,交流发展,交融完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难点:辩证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战后各国如何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探究思考:你了解的印度是怎样的国家?

展示材料:

一幢世界古老文明的殿堂,一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国度,一块唐僧师徒心中的圣地,一颗大英帝国皇冠的明珠,一处甘地非暴力斗争的试验场,一个与近现代中国有着类似苦难经历和奋斗历程的民族,一个正在悄然崛起的中国邻邦。她就是印度,五光十色个性十足。

——林承节《印度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谈谈学生了解的印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出材料,将印度的五光十色个性十足与历史上的一次次异族入侵的战争相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学习新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材料,教师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以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卷入战争当中,远赴欧洲参战,从而接触到欧洲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于是促进了本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1918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体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普遍觉醒,理解战争为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契机。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思维方法和态度。

★展示材料:

甘地思想:

①政治主张:非暴力斗争实现印度的独立

②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③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设计意图:教师简要介绍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引导学生理解甘地的思想,从而体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社会和甘地的思想中都有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的特征,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对印度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作用。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例举近代中国与外国的战争后,中外文化之间碰触与交流的事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理解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对各国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2.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展示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版图变化

探究思考:阅读上面两幅地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欧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反抗斗争。

★展示材料:

中国的反帝爱国斗争(1919、1921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英勇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传播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这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尝试和表现,是战争对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的客观推动作用。

★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被帝国主义瓜分到埃及华夫脱党运动的斗争并获得独立,引导学生了解非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展示材料:

探究思考:看图分析,为什么南美洲又叫做拉丁美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侵略,促进了南美洲一些国家接受了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或者葡萄牙语,理解战争也会造成民族文化的丧失或者断裂。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印度获得民族独立

设计意图:引用《印度独立法案》和印度巴基斯坦独立示意图,简要介绍印度获得民族独立的过程。

2.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民族解放

★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亚洲各国民族解放的时间,体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民众的觉醒,推动了民族独立斗争掀起了高潮。

★展示材料:

1959年古巴卡斯特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控制拉丁美洲,激起了拉美地区普遍的反帝斗争。以古巴卡西特罗革命为例,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神迅速传播,促进了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印度的现代新文化

探究思考:本段印度歌舞视频,如何体现印度现代新文化是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提示:可从服饰、舞蹈风格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印度歌舞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现代文化的特点,体会现代新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了西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更适应印度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印度比较发达的工业、软件行业、军事科技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从而体会印度对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借鉴。

★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印度宗教的多样性和保留传统的服饰,使学生理解印度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对文化的选择与重构,从而实现了印度现代新文化的融合与完善。

2.其他国家的文化复兴

★展示材料:

李光耀谈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高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图片观察,了解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模式,理解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在吸收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保留传统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展示材料:

欧美建筑与阿拉伯建筑并存的开罗“千塔之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埃及的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欧美建筑与阿拉伯建筑并存的建筑特点以及传统的阿拉伯服饰和文字,使学生理解体会埃及现代新文化也具有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特征。

探究思考:从印度、新加坡和埃及的文化复兴,你得到怎样的启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和重构,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应该共存共荣,和谐共生,交流发展,交融完善。

结语1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结语2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教学反思】

关于这一课的知识内容,理解难度较大,教师依赖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了,因为教师本身对许多知识的理解就不够透彻,必须先充实自身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然而,现有关于新教材的教学资源太少,备课难度相比从前有所增加。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争做一个新时代的“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