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于提升海南通关便利性的几点思考

通关即结关、清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和转运货物,进出入一国海关关境或国境必须办理的海关规定手续,只有在办理海关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手续后,货物才能放行,放行完毕叫通关。同样,载运进出口货物的各种运输工具进出境或转运,也均需向海关申报,办理海关手续,得到海关的放行许可。货物在结关期间,不论是进口、出口或转运,都是处在海关监管之下,不准自由流通。通关便利化是贸易便利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底达成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中,90%的内容与通关问题直接相关。

所谓通关便利化,主要是指货物贸易中涉及的相关部门,例如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在针对货物通关的相关程序中,通过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降低贸易成本等方式以加快货物跨境流动的一系列措施。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一国口岸的通关时间长短,是衡量一国贸易便利化程度、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关专家曾试验过,进口通关时间每延长10%可导致自贸区内农产品贸易额下降5.68%。因此,通关便利化制度的完善对一国国际贸易营商环境的提高,以及一国贸易便利化制度体系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采取多项措施,整体通关时间取得了长足的成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年的126.94小时压缩至2018年12月底的52.05小时(北京56.84小时,上海54.72小时,天津40.57小时),压缩59%,2019年1月、2月又分别压缩至49.42小时、46.13小时(2019年2月全国平均50.70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年的108.41小时压缩至2018年12月底的3.48小时(北京3.8小时,上海3.34小时,天津6.36小时),压缩96.79%,目前已稳定在5小时以内(2019年2月全国平均5.26小时)。

但对标国内其他自贸区和国际上发达自贸港,我们在通关便利化上仍有进步的空间,通关效率和手续、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远未达国际发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赋予了海南新的历史使命。自贸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我们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学习和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经验、通行惯例,努力把海南打造成开放层次高、营商环境优、辐射作用强的开放新高地。

一、国际自贸港的主要经验做法

新加坡自贸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如今新加坡已逐渐发展成一个高度开放的自贸港,目前共有8大自由贸易区,分别由新加坡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裕廊海港私人有限公司和樟宜机场集团管理。新加坡自贸港采取的是公司化运营管理体制,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充分体现。从第一个自贸区建立开始,新加坡政府就通过了《自贸区法案》,明确规定了自贸区的体制、政策、模式和功能。同时,法律还规定新加坡自贸区的政府管理体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政府和主管机构,财政部负责宏观规划、自贸区设立、指定经营管理机构,具体开发管理职能则由自贸区主管机构负责。作为世界上知名的拥有转口贸易功能的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新加坡拥有全球高效的海关系统贸易网络,与进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该系统进行,进出口商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获得审批结果。

新加坡1989年推出的贸易信息网,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贸易文件综合处理的全国性EDI网络,于1990年建成。贸易信息网把全国5000多家国际贸易机构连接到同一网络中,将商贸企业、银行、运输等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贸易交易网络平台;进而连接新加坡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部门,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单一窗口。新加坡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使用系统之后,企业和贸易商只需要递交一份完整的电子文件,就可以完成通关的所有程序。通关处理时间由之前的2至7天缩短到不足10秒钟。在系统受理电子报关之后,货物放行只需15分钟。

1984年开始建设的港口信息网把航运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港口用户、港务集团、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7000家用户联系起来,同时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形成7000万宗以上的年交易量。同时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定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码头系统则整合、规划和管理货柜码头所有的货柜作业。在此系统下,通过全程自动化无纸作业,集装箱通过大门通道只需要25秒钟。

迪拜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属于典型的集加工贸易与转口贸易于一身的工贸结合型的自由贸易港。阿联酋对港口、自由贸易区、海关采取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是迪拜港务局。迪拜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实体,对港口和自贸区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由王室指派董事会主席,主席对协商事宜具有最终裁定权。迪拜港务局成立于1991年,为迪拜政府直属部门,在政府领导下对迪拜港口进行管理,同时又是独立的港口经营机构。在自由港区内,迪拜当局取消了繁琐、分散的管理程序,取消了平行的多头机构,而对如海关、银行、交通、安全等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办公,办理审批进出口手续、签证等,可在24小时内办妥;办理投资审批手续7天内即可审批完毕。通过实行统一管理模式,推出一站式服务,极大的缩短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为自贸港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香港自1981年6月7日宣布成为自贸港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迄今最自由、自开放的自由贸易港。无论是航运还是空运,香港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香港特区政府在区内提供各项便利设施,加强海陆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如简化海关税制、减免关税等,为不断增长的贸易提供服务。在香港,报关手续便利,成本低廉。报关可于货物输出或输入后14日内通过电子渠道完成。根据WTO资料,香港报关所需的文件要求简易,货物过境的开支仅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的五成。这些便利有利于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并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家贸易活动。在香港豁免报关的商品有转运货物、过境货物、船舶补给品、飞机补给品,除汽车外的私人行李、价值4000美元以下的任何邮包等。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对一些货物提供暂准进口证。香港通关渠道多样、便捷。除常规方式外,香港海关还推出包括“海易通计划”、“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等一系列便捷的通关模式。

二、国内其他自贸区的经验做法

自2013年我国设立上海自贸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通关便利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实践。之后,各个自贸区都以上海自贸区的经验为蓝本,结合本地实际,对通关便利化措施进行了摸索实践。

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规定针对境外入区的货物,可以先凭借进口舱单进入自贸区,再办理报关手续。即可以先将货物运到工厂,开展进行存储、加工、生产,再分步办理报关手续。这极大的提高了通关效率,既有利于企业节省等待报关时间,又节约了物流、仓储成本。据测算,“先入区,后报关”模式,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两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天津自贸区

天津自贸区的做法与上海类似,企业进出境备案清单的随附单证,申报时可不提交,待海关需要时再提交;且区内企业可以使用经海关备案的车辆自行运输货物,凭原产地证书电子数据向海关申报优惠通关。

福建自贸区

福建自贸区主要针对对台业务的通关便利化措施进行创新,创设了两岸海运快件平台,简化两岸电商过境货物和个人自用物品的通关手续,实现两岸快运中心的无缝对接。同时,福建自贸区还针对台湾地区特定货物创新了快速通关措施。

广东自贸区

广东自贸区发展功能定位为促进粤港澳贸易自由化,实行三地通关合作,相关检测业务互认和跨境电商业务互动发展,开始实施“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三地通行”,适度放开港澳认证机构进入自贸区开展认证检测业务,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提高单一窗口与口岸一站式验放系统智能通关水平。打造前海蛇口片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经陆路口岸进出香港的物流直通通道,建设深港检验检疫合作示范区,支持创新前海湾保税港区货物国际中转配送监管模式。

三、海南自贸区(港)通关便利化措施完善建议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关便利化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多次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工作进行部署。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整体通关时间要再压缩三分之一。当前,我国各自贸区均在努力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通过推进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多环节合一、扁平化的口岸管理新模式,推行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和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落实海关与检验检疫业务全面融合,实现“五统一”:统一申报单证、统一作业系统、统一风险研判、统一指令下达、统一现场执法,努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此外,以海南为例,通关口岸各有关单位都在积极创新举措,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如,各口岸查验单位推出7×24小时服务制度。海口海关推广应用“提前申报”模式,实现对无需检验检疫、无布控查验或验估等事中监管的报关单,在海关确认运输工具抵运报告后可直接放行。海口边检总站推行“无间隙服务”,实现船舶边防检查通关手续“零等待”;简化境外船舶在境内港口间移泊边防检查手续。海南海事局推出船舶在抵港前实行船舶网上预报预检,对集装箱班轮的开航前检查和安全检查,实行提前申请,约时检查,进出口手续合并办理,等等。但正如上文所述,我们在通关便利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省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对标上海、天津等地更是有所不足,因此,在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单一窗口”的应用与完善。“单一窗口”制度于2014年6月在上海自贸区正式上线,之后各自贸区的“单一窗口”系统也相继运行,目前作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已在全国铺开。我省也已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并上线运行海南特色版。申报人通过“单一窗口”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口岸查验单位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单一窗口”制度具备基本的框架和能力,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如新加坡“单一窗口”系统在提交单证等数据后在15分钟内即可获得反馈。为此,我们建议在继续推行“单一窗口”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支持,从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单一窗口”制度。新加坡的“单一窗口”从最初的Trade Net发展到现在的高效系统,也正是国家层面的推动,最终建成综合各部门管理事项的监管系统。我省自贸区(港)“单一窗口”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及各部委的支持,来打破现有的繁杂交叉的部门管理系统。

二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密国际航运网络。当前省内不少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如定位为国际航运枢纽的洋浦港,直到2018年才启动15万吨级单向深水航道和锚地工程建设。而同期国内大多已在建设25万、30万吨级以上。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深水航道小且少,一些大型货轮往往在香港、上海等地卸货后再换成小货轮发往海南。同时,由于直达航线较少,有时还需在国内其他港口另行中转。

三是加快推进和完善电子口岸建设。近几年来,我省口岸现代化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相较新加坡等自贸区仍存有不小差距。如新加坡除只需递交一份完整电子文件即可完成通关的所有事项外,其港口信息网更是让货主在船只尚未入港时即可预定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四是针对特定货物或地区创新快速通关措施。比如福建自贸区针对对台业务创新两岸海运快件平台,对台湾地区特定货物创新快速通关措施。昆明海关针对鲜活货物及特色农产品等出口商品实行快速通关、优先验放、预约通关等措施。

五是进一步加强海关合作与交流。建议参照粤港澳三地贸易自由化的做法,加强与扩大与北部湾等沿海口岸海关区域通关模式合作范围,推行多地通关合作、相关检测业务互认,探索试行“一次认证、一次检测、多地通行”。参照香港“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充分发挥海关国际合作的平台作用,推进与东南亚、港澳等周边国家与地区海关在“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方面的合作,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的地缘优势。

六是进一步提升软环境水平。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国际自贸港和上海等国内自贸区的经验告诉我们,通关便利化除需要提升基础设施等硬件水平外,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流的运作和管理水平、以及与贸易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等成熟的软环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