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鸿章死后李氏家族经历了哪些磨难?其后世子孙境况如何?

李鸿章又或者说是李氏家族的兴衰和日本有着紧密联系,第一次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跌下神坛,自此一蹶不振,李氏家族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第二次是抗战爆发后,李氏家族再一次蒙受由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至此,李氏家族从整体上脱离了安徽老家。

据李蕴章(李鸿章四弟)的曾孙李家震回忆,抗战时期,李家人背井离乡,安徽老家的田产豪宅基本消散殆尽。那时家人们只顾着逃命,古董什么的都没有了,最有价值就剩下100箱书,本来国民党出了6万块钱准备收购的,不过后来还是全部被烧了。还有很多瓷器,有宋朝的、明朝的,还有朝廷赐给李家的,全部被打碎,地面上铺了有一尺高的碎瓷。

当年李家“经”字辈的大多已经故去,大人们基本上是“国”字辈的,在后来战乱不止的岁月中,他们和普通民众一样都经历了艰巨的磨难。自李鸿章时代积攒的金山银山到了他们手里,说没有就没有了。正无所谓,国之将覆,安有完卵。

幸运的是,李鸿章身上那种“屡败屡战”的家风得以保留了下来,并在后辈中得以发扬光大。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辗转到了海外,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其中就有三个人的创业经历最为传奇,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是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曾孙,他逃难到了香港后,曾经搞过布厂,后来倒闭了又到印度尼西亚搞过工厂。不过那时的印度尼西亚排华现象很严重,李家昶创业的道路走的十分艰辛,经过几起几落,在20世纪60年代去了非洲的尼日利亚。

李家昶刚到非洲的时候,生活艰难,老婆孩子全部到了尼日利亚,一大家子人都指望他过活。不过李家昶最终苦尽甘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从纺织、印染到搪瓷、钢铁,陆陆续续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李家昶先后创立了十九家企业,成为当时尼日利亚最大的企业家,这也是李家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的弟弟李家景也是位企业管理的高手。当年他跟着哥哥一起去非洲创业,在尼日利亚参与创办了多加著名企业,担任了总经理和常务董事,是李家的第二艘“航空母舰”。

李家景事业获得成功后,一直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他与夫人黄洁梅女士自始至终参与了香港佛教文化圣地——志莲净院的重建工程,不仅捐献巨款,而且身体力行,历时数年,才完成了这件宏大工程,为香港的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家老六房的李家曙,从小死了父亲,当年跟着大人逃难时才10岁。1949年,他随当时已是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的姑父刘攻芸,乘中央银行的最后一班专机离开了上海。这时的姑父已成老六房的家族领袖,他把老六房国字辈里一家带走一个男孩,李家曙就是其中之一。临上飞机时,李家曙身无分文,母亲从手里退下一只金戒指给他做盘缠。若干年后,他成了新加坡有名的实业家,被誉为李家的第三艘“航空母舰”。

同样,生活在大陆的“家”字辈人,也在新的社会环境里艰苦创业,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少数还留学国外,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长期以来,他们背负着家庭出身带来的政治压力,付出比别人百倍的艰辛,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李氏家族从“同光中兴”时的鼎盛,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近百年岁月里,从封建贵族官僚华丽转身为平民百姓。不过他们的身上依然流淌着李家的那种自强不息的血液,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后代的奋发足以告慰李家的家风,也足以告慰九泉之下曾经创造李家辉煌的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