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掀开新马分家的历史迷雾(二):三个民族的命运

前情提要:1964年7月,新加坡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种族暴乱。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马来西亚巫统之间的政治斗争趋于白热化,两党之间的理念之争无法调和。

而一切争端之根源,来自于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马来人特权条款。

二、理念之争(一) 马来人特权的来龙去脉

是时候揭开”马来人特权“的神秘面纱了,这个困扰了新马两国整个60年代,至今依然在折腾马来西亚人民的政治理念,其本质和起源却是来自于马来民族的自卑和焦虑感。这是马来裔精英们为应对本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竞争中全面落后而打造的政治口号和理念。

早至二战前海峡殖民地时期起,马来人由于在种族竞争中全面落后产生的悲观情绪,直接导致了马来人特权理论的诞生。

至于落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既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

1. 马来人的性格

“真正的马来人是勇敢无畏的……但是他们也比较奢侈,喜欢借债而不擅长还债……他引用谚语,从不喝酒,也很少吸食鸦片……他们实际上是冒险家,因他的国家和人民而骄傲,尊崇他们古老的习俗和传统,尊重既定权威…..他是一个既定的模仿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些懒惰……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上面这段描述马来人性格的文字,来自于瑞天咸爵士(Frank Swettenham ),英国人,18世纪初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第一任马来联邦派驻官。

瑞天咸(右)与马来苏丹交谈

此人在马来半岛任职30多年,自学马来语,从普通民政官员起步,最后升任最高总督,一生之经历也算蔚为传奇,是当时海峡殖民地内最了解马来人的官僚。

他是典型的老派英国”绅士“,这帮人说话办事极有套路。他们从来不对事物发表直接了当的批评,有时候他们损了人,你还要想很久才能明白被损了。

这帮人说话的方式,类似于下图这位:

感谢卡相的表情包

虽然表面上说了不少场面话,其实瑞天咸真正想强调的事实,都在在BUT之后:

“但是(马来人)他们也比较奢侈,喜欢借债而不擅长还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些懒惰……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奢侈、不善储蓄、懒惰、不守时,这是英国人的观察结果,也是几乎所有热带民族的通病。

奢侈就无法积累财富无法投资,懒惰不守时在任何生产关系中都是负面因素。

马来人可以是勇敢的采集狩猎者,士兵,航海家,却不是优秀的劳动者,商人,教育家。

当他们面临来自寒温带,特别是以勤劳,重视教育和积蓄的东亚民族竞争时,很快就在经济发展上处于绝对劣势。

更何况,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寒温带民族。

他们面对的,是海峡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华裔。

2. 经济支柱民族

海峡殖民地(1826年至1942年)是由大英帝国建立,以管制马来半岛的政治实体,核心是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三个自由港。

在此基础上,英国人还建立了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其实和海峡殖民地是典型“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海峡殖民地官员同时也会兼任马来各邦的驻扎官。

海峡殖民地地图:红色为海峡殖民地、黄色为马来联邦、蓝色为马来属邦

马来半岛森林密布,出产木材和各种香料,英国人在雪州发现了锡矿,引入了橡胶树种植大为成功,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

但通过接触,英国人很快发现本地马来人及其他土著“懒惰、不愿意劳作”,并非理想的“潜在劳动力”。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英国人惊喜的发现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的华裔移民们勤劳肯干,纪律严明,温顺、少有政治诉求,甚至连税收都能直接外包给“甲毕丹(华裔领头人、大老板)”来收取。(其实也是早期华裔的悲哀,勤奋但麻木、不懂给自己争取政治利益)

马来人懒惰,华人能自己工作、自己管理、自己收税,华人移民定居在哪里,哪里就快速繁荣起来。

借用一个时髦名词,当时华裔移民的定居人数,就是是海峡殖民地各位官老爷们的KPI。

又赶上清朝南部闹太平天国,民不聊生,活不下去的福建、广东、海南华裔纷纷下南洋讨生活,导致马来半岛内华裔数量大增。

华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从锡矿苦力做起,从橡胶园割胶工人做起,起步可以说是不能更低了。但在短短几十年内,华裔将英属马来亚变成了女王殖民地中的明珠,锡矿产量超过世界50%,在一战期间马来产橡胶也远销欧洲,成为战略紧俏物资。

华裔从近乎奴隶开始迅速爬升,很快就在在社会和经济地位上超越了马来裔。

不得不说,马来裔精英们的感受是很痛苦的,他们自认为是马来半岛的土著居民(虽然其实不是),辉煌的马六甲王国后代,居然被外来种族全面超越。当时在马来人中广泛流传的预言就是:

华人们有钱,进入城市成为中产阶级,马来人沦为马车夫阶层。福建话取代马来语成为民间通用商业语言。

在这种压力的土壤中,“马来人特权”思想产生了。

这是一个当时马来亚贵族阶层以他们的眼光和见识,为马来裔困境做出的诊断,开出的处方。

他们认为:马来土著应该在经济、教育、商业、就业方面享受特权,使他们作为这片土地主人的应得权力。而外来者导致了马来裔的普遍穷困,英语和华语,而不是马来语成为商业语言,是他们落后的根源。

当时的马来人缺乏政治经济学发展理念,所以他们的开出的处方是个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副作用还极大的烂方,具体原因我们后续说。

不知道是故意还是妥协,英国人一方面极于依赖华裔的税收和经济贡献,却同意马来苏丹的要求,以”尊重马来人的传统“为理由,承认马来人特权。

在当时的海峡殖民地,各种力量达到了均势,英国人是绝对的掌控者,华人在经济上占优,但马来人在政治上占据优势。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来自远方的陌生民族打乱了这片半岛上三足鼎立的平衡。

(本章对于马来民族性格的分析,为避免有种族歧视之嫌疑,所有主观判断均来自英国人之口,部分评论选自于哈迪所著《马来人困境》一书。)

(二) 三个民族的抉择

从1826年海峡殖民地建立起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英国人作为“优势高等种族”,其统治在东南亚从未经历任何重要军事挑战。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历史车轮滚滚而来,马来半岛安定的和平生活,终于在1941年戛然而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战太平洋,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了珍珠港。

对这件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势的事件,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中也花费大量笔墨进行了介绍,但主要集中在战役本身、后续美国参战、太平洋海战以及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而太平洋战争中另外一个不甚起眼的战场,却被无意间遗忘了。那就是由日本陆军发动,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取得橡胶和石油资源,最终攻占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12月8日,就在珍珠港后第二天,马来亚战役开始了。日本陆军按照事前安排的计划,在泰国南部登陆,开始向南进攻。

马来亚战役战场图,来源网络

英国人在东南亚经过100多年的和平圈养,已经完全失去了先祖的勇武。他们龟缩在号称”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强大的堡垒“新加坡不敢出战,军人和政治家们进退失据,丑态百出。

英国人认为北部马来亚原始雨林不适合行军,将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新加坡东南部外海以防备日本海军。而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指挥日军精锐第25集团军,骑着自行车,开着轻型坦克一路向南,势如破竹。

马来半岛上行军中的日军

英国人顽固的认为海战依然是巨舰大炮的时代,从英国本土调来了功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贸然向正如日中天的日本帝国海军挑战。

威尔士亲王号刚刚在欧洲参与并狙击了德国俾斯麦号。在此役中,皇家帝国海军以群狼之势强力围攻,将大西洋上最先进的战列舰,希特勒的心头肉俾斯麦号,一举击沉在法国外海。

但太平洋不是落后的大西洋,在这里航母和飞机才是更高维度的主角。

12月10日,距离开战仅三天,皇家海军的骄傲,大英帝国远东舰队的旗舰,就被日本的海军航空兵一举消灭,被击沉在马来西亚东部海岸线。

而这两艘战列舰,是当时大英帝国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海军力量,加上美国海军在珍珠港遭受毁灭性打击后还在恢复力量中,日本海军趁机长驱直进,占领了南中国海广大的洋面。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威尔士亲王号

为了防备日本海军,英国人又花费巨资,沿着新加坡东部海岸线修建了大量15英寸(约合381毫米),人称“野兽巨炮”的大口径岸防炮。但由于战略失误,这些巨炮又因为缺乏零件无法转动而成了摆设。

这尊英国人留下的15英尺巨炮,依然耸立在樟宜海岸

1942年2月,英国人千防万备的日本海军没来,反而等来了已占领马来半岛全境的山下奉文和日本陆军,从背后捅了英国人一刀。

日本陆军从柔佛新山,翻过跨海长堤向新加坡发动大举进攻。8万5千名英国、澳新、印度军队向3万日军投降,创造了大英帝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集体投降事件。

英国驻新加坡军事长官向山下奉文正式投降

2月15日,恰好是1942年的农历大年初一,海峡殖民地首府新加坡陷落。日军进城后,对当地华裔进行了例行的大屠杀。大批华裔被驱赶到新加坡东部海岸,面向大海被日军从背后枪杀。

(当时日本人搞屠杀已经经验丰富,处理经验已经远超南京之时。这种屠杀方式可以管杀不管埋,尸体直接飘走由海洋生物处理掉。)

而大日本帝国奋其余勇,为了得到爪哇岛上的橡胶和石油,继续南下攻击荷兰殖民地印尼。日本全盛时期,兵锋直抵澳大利亚北部。

日本帝国最强大时期,兵锋直抵澳大利亚北部

海峡殖民地内部纠葛了上百年的三种政治力量,英国人、马来人、华人,在日本军队的压力下,第一次现出原型,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原来的统治者英国人趴下了,号称最先进最绅士的高等种族,被猴子一样矮小黑瘦的日本人踩在脚下。他们的下场也很凄惨,战俘们被送往泰国修建著名的死亡铁路,十不存一。

位于泰缅边境的死亡铁路

马来苏丹们投降的更彻底,他们弯下了他的腰,匍匐在地摇尾乞怜,还主动配合日军维持统治,成了日本人的忠实走狗。直到今天,马来人对日本亲近度依然很高,对日本二战时期的暴行少有谴责。

三个种族中,华裔的遭遇最悲惨,虽然屠杀就在眼前,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南洋青年命丧日本人的屠刀,但他们没有屈服。

他们无愧于炎黄子孙的血脉,他们绝不投降,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让英殖民者和马来苏丹们感到羞愧。

他们在陆地上作战,他们在海边作战,他们在丛林中作战,在一切可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地点作战。

1943年,一位叫郭益南的华裔牙医奋起反抗,在北婆罗洲组织2000人的游击队攻击日军兵部,杀死60名日本军人。却因武器落后,被增援的日本部队打败,在丛林中坚持游击战最终被俘遇害,年仅21岁。

郭益南医生(Kwok Fen Nam)

还有新加坡抗日英雄林谋盛,他长期在马来亚半岛抗击日军。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逃到印度接受盟军军训。1943年乘坐潜水艇返回马来亚,组织华裔为主的136部队骚扰日军,兵败被捕,惨遭各种酷刑,但他从未吐露半点信息,最终英勇牺牲。

新加坡人把林谋盛当作国家英雄来尊重和纪念,他们把林谋盛的坟墓建在了全岛风景最秀丽的麦里芝水库,新加坡政府划拨了最核心的地段- 市政大厅外的海滨公园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林谋盛、他的墓地和纪念碑

而马来亚抗日武装中,坚持最久,斗争最惨烈的,是马来亚共产党。

惨烈到什么程度?

在日本人气焰最嚣张的期间,马来亚共产党所有党员,除总~书~记侥幸能撤退至印度外,其余全部牺牲。

但是共产党的游击战基因犹在,马共最后还是撑住了。不仅卷土重来打击了日本人,在二战结束后,马共已经掌握了一支不小的武装。

在日据时期,对比英国人和马来人,华人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站出来和日本人死磕到底的种族,做出了重要牺牲。

除了类似于郭、林这样的抗日英烈外,日本人仅在占领新加坡所屠杀的华人,就多达5-10万众(因为是秘密屠杀,至今也没有准确数据),而在马来半岛所屠杀华裔人数,无法统计,不可胜数。

以南洋华人在二战中的英勇,在抵抗日本人侵略做出的突出贡献和重大牺牲,于情于理于法,他们理应在战后得到一个各族平等、和平安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