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与天津去年的双边贸易往来再创新高,达24.3亿,同比增长18%。据悉,新加坡企业去年在津投资增长超过5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可持续及智能发展、贸易与投资,以及人文交流三方面的合作上。
而随着新加坡与中国在智能和可持续城市方面合作上的进一步深化,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新加坡—天津经济贸易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表示,新中两国政府都致力将天津生态城打造成可复制的合作典范,相信该项目经验的推广有助于支持中国绿色发展优先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李智陞说,今年恰逢新中建交30周年,意义重大。天津生态城作为新中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与新加坡有深厚友谊基础。
李智陞说,今年恰逢新中建交30周年,意义重大。天津生态城作为新中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与新加坡有深厚友谊基础。
在人文交流方面时说,李智陞说,淡马锡理工学院将和位于生态城的国家动漫园以及天津职业大学会展开一系列合作,同时新加坡国家图书管理局和天津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也将展开图书和文化交流。
李智陞还特别提议,双方或可就新加坡博物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藏品进行未来合作的探讨。
此外,理事会中方联合主席、天津市长廖国勋,在天津会场发表开幕致辞时也强调,双方可复制推广天津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促使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自由贸易改革等。
据悉,此次会议以远程视频和现场同步进行,双方还签署了包括港务集团、地产以及高校等多项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并有多家相关企业分享了合作经验。
天津生态城
天津生态城建立于2013年,是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天津生态城
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为满足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占地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将被建设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型和谐社区。
按照新中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中新两国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天津生态城主要特点
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
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标,建设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熔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
以指标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城市。
以生态谷、生态细胞构成城市基本构架。
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标志,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城市直接饮用水为标志,在水质性缺水地区建立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水体修复为重点的生态循环水系统。
天津生态城的产业
国家动漫园:动漫园整体占地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77万平米。空间布局考虑动漫产业及从业人员的特性,整体功能区划包括门户区动漫大厦、研发与孵化区、智能衍生品区等。
建有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办公区及动漫体验馆。建有大型动漫互动体验中心、动漫博物馆及产品展示中心等产业基础设施。办公区以园区龙头动漫企业为主。
国家影视园:影视园园区占地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创意研发和展示体验两个部分组成。是国内首个集3D影视创意、研发、拍摄、生产与一体的立体影视基地。
环保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是生态城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低碳产业项目为主的新兴企业聚集区。
生态科技园:科技园园区占地0.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是生态城以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为主的研发、认证中心和企业部的聚集区域。
信息产业园:信息产业园区占地0.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主要发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外包、芯片设计等。
天津生态城中与新加坡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中新友好图书馆。
中新友好图书馆
中新友好图书馆是天津生态城2015年首批中新合作重点项目以及2016年滨海新区主要惠民项目之一。场馆由德国GMP设计,占地面积3.5万平米,建筑面积6.7万平米,建筑高度35米,共五层。
中新友好图书馆是一座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的区域性公共文化设施。设计图书馆藏容量150万册,档案馆藏容量100万卷,现有馆藏图书35万册,区域人均藏书拥有量3.5册,馆藏档案11万件/卷,数据库资源75个,读者坐席2000余个,设计日接待读者量5000人。
新加坡特色馆
该馆设有两个新加坡特色馆,由新方专业团队负责室内设计,在这里就能体验到新加坡图书馆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鲜明的文化气息。一个是新加坡主题馆,馆内藏书以新加坡主题图书和外文图书为主,并设有“中新合创生态城”主题展区,以及具有新家坡特色的多媒体CD墙、阅读街。坐在窗边的阅读阶梯上,还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
另一个是生态儿童馆,设计风格以海洋为主,馆内有海龟造型的孵化阅览区、儿童活动区,现藏有适合14岁以下儿童阅读的各门类图书23000册,有声绘本读物400册。为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该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管理局合作,制定了长期的馆员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