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次来看看这个,新加坡海军独立级濒海多任务巡逻舰

说到新加坡海军,其建设思想与以色列海军极为相似,维持较小的海军部队规模却非常注重海军装备质量建设,这也是这些国土狭小而海洋利益重要的国家受制于有限的海军基础设施但敢于在大洋上一搏勇气来源。当今新加坡海军主体由六艘可畏级护卫舰和四艘坚忍级坦克登陆舰构成,是东南亚国家之中最为精锐强劲的舰队力量。

  • 新加坡海军可畏级护卫舰和胜利级轻护卫舰

上溯到1965年8月,经过与英国殖民者、日本侵略者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长期不懈的斗争之后,新加坡正式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登上历史的舞台,然而在先天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对海军传统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新加坡海军在其建国后的近十年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新加坡认识到了自身作为“东方十字路口”对于海上交通控制力量的薄弱。

1975年,新加坡在原陆军海上指挥部的基础上扩建新海军,当时仅有几艘老式炮舰和巡逻艇,进入80年代后,新加坡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加坡海军军费也不断上涨,虽然新加坡也在进行国产舰艇的服役,但新加坡海军已经不再满足于几艘简单的巡逻艇和炮艇,开始走积极引进国外国外技术装备进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 六艘胜利级编队

八十年代末,新加坡向德国吕尔森造船厂订购了六艘吕尔森62型轻型护卫舰,命名为胜利级,在新加坡的法制可畏级护卫舰服役之前,小巧精悍的胜利级一直是新加坡海军中火力最为强大的舰艇,可畏级服役之后,胜利级逐渐转为二线巡逻舰艇,进入2010年代后,胜利级的服役年限快要届满,后来的无畏级导弹艇也后继无人,单纯依靠可畏级这种主战舰艇是无法担负日常近海巡逻任务的,于是,新加坡在2011年展开了胜利级的替换舰设计。

新加坡在新舰的建造上参考了美国濒海战斗舰的设计理念,以濒海作战为主要任务要求,平时维持一个低强度的武装,以便应付普通的巡逻任务,战时可根据需要快速换装任务模块,一种舰型通过任务模块的换装满足复杂多变任务需求。新加坡将其命名为“Littoral Mission Vessel,LMV”,即濒海多任务舰,交由新加坡科技工业集团(ST.E)旗下新科海事负责(STM),设计咨询与系统整合由瑞典萨博(SAAB)集团提供。

  • 先前展出的LMV模型

LMV的外形非常像法国舰艇建造局集团(DCNS Group)先前设计的Gowind追风系列护卫舰,由于是二线低强度作战舰艇,全舰沿用已有的成熟设计,大量采用碳纤维强化塑料(上层结构都是),舷侧排气,全柴推进。满载排水量约1300吨,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3000海里18节。

  • 独立级概况

LMV十分强调自动化和数字化,全舰操作仅需23人,采用数字化整合舰桥,依托整合式舰船管理平台,仅需两人就能完成舰上船电系统、动力系统和消防损管的值班工作;主桅杆罩内是一具荷兰泰雷兹集团研制的NS100 S波段多功能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单面旋转阵列,最大搜索距离200公里,能完成对空搜索,对海搜索,目标监视与追踪,数据链与火控等任务。

  • LMV首舰独立号的舰桥

  • 独立级侧视图

LMV的固定武装不多,但完成日常巡逻任务绰绰有余,舰首是A炮位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B炮位是12单元VL MICA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主桅杆后方安装一门25毫米台风遥控武器站,两舷各一具12.7毫米奥托梅莱拉Hitrole遥控武器站,此外还设有拒止声噪音系统和高压水炮,均为遥控操作。

  • LMV首舰独立号

LMV的后甲板非常宽大,虽然没有机库但是能够完成SH-60/NH-90级别直升机的起降,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时,直升机甲板可以安放两个医疗舱,反水面战任务时可以加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 LMV宽大的后甲板

舰尾是一个多任务模块的下沉式甲板设计,平时安装两组RHIB高速突击艇投放滑道,还可以换装反水雷战模块,左侧设有一个吊臂,可以发射扫描鹰无人机。

  • 舰尾RHIB

LMV第一艘于2014年9月11日举行安放龙骨仪式,2015年5月15日正式公布首舰将命名为独立号,因为2015年是新家坡独立建国50年,并纪念刚过世的新家坡国父李光耀以及其他开国元勋当年的建国奋斗精神。LMV首舰独立号(RSS Independence P-15)在2015年7月3日下水,在2016年1月交付,全部八艘在2020年交付完毕。

  • 八艘独立级狼群

  • 2016年4月二号舰下水仪式

  • 2016年10月三号舰下水仪式

  • 2017年3月9日,无畏级导弹艇末艇独立号(P87)退役,接替他的是后面的LMV新独立号。

  • 2017年3月18日,第四艘独立级下水,建造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