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研究:奥密克戎也会造成重症 | 首批Nuvaxovid运抵新加坡月底可开打 | 4日新增1638起冠病病例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在本质上与之前的其他变种毒株一样会造成重症,这与早前其他研究指奥密克戎传染性更强,但不会造成重症的说法不同。

路透社报道,科学家对13万名病患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同时期的住院和死亡风险是几乎相同的。不同时期指的是过去两年来,全球主要传播毒株出现变化的各个时期。

(路透社)

但他们坦承这项研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因为未包括在家通过快速抗原检测确诊的病患,可能低估了在近几波疫情中接种疫苗的病患人数和总确诊病例。

这项研究已于5月2日在分享研究报告和进展的平台Research Square上发表,并正在接受同行评审。

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则说,奥密克戎的两个新亚型毒株BA.4和BA.5是造成南非病例激增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三(4日)说,比起其他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目前要确认这两个新亚型毒株是否会造成更多重症还言之过早。

他还说:“初步数据显示,疫苗仍然能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

世卫也强调进行冠病检测的重要性,以监测病毒的突变和传播。

首批诺瓦瓦克斯疫苗运抵

月底可开始接种


首批Nuvaxovid冠病疫苗4日早运抵新加坡,公众可从本月底开始到新设立的联合检测和疫苗接种中心,以及20家指定公共卫生防范诊所接种这款疫苗。

首个检测兼疫苗接种中心(Joint Testing and Vaccination Centre)设在前碧苑中学(Bishan Park Secondary)位于新民径的旧校舍,预计本月底投入运作。

(取自王乙康面簿)

新加坡卫生部在4日晚发出的文告中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设施,会在同一处为公众提供冠病检测和疫苗接种服务。这让当局在整合资源的同时,确保公众仍能使用这两项服务。公众到时可以到新中心接种Nuvaxovid疫苗。

卫生部目前也正与一些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合作推出这款疫苗,详情稍后公布。

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在今年2月,就已把美国疫苗研发公司诺瓦瓦克斯(Novavax)的Nuvaxovid疫苗纳入全国疫苗接种计划,但直到4日,首批疫苗才送达新加坡。年满18岁的公众可注射这款疫苗来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或是作为追加剂接种。

Nuvaxovid疫苗采用重组蛋白技术制成,不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接种第一和第二剂,需相隔三周,每剂5微克。接种者可在完成基本接种程序的五个月后,注射追加剂。

卫生部说,虽然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效能较高,是接种首选,不过冠病疫苗专家团在考虑了Nuvaxovid的安全、效能和耐受性数据后,建议可接受以它作为替代疫苗。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面簿贴文说,这是一款很不错的替代疫苗,还未注射疫苗或追加剂的公众应该尽早接种,保护自己。

4日新增1638起冠病病例

重症病患增至28人

新加坡4日新增1638起冠病病例,两人因冠病并发症逝世。重症病患从25人增至28人,其中22人需要输氧,六人在加护病房。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网站4日更新的数据,当日的新增病例比前一天增加68起。当中1557起是本土病例,81起从境外输入。

(陈来福摄)

本土病例中,1426人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确诊,131人通过核酸检测(PCR)确诊。

每周社区病例增长率从3日的0.72降至0.7,连续11天低于1,意味着社区病例持续减少。

目前有253名冠病病患住院,比3日多了13人。过去一天有1811人出院或完成隔离。

截至3日,全国人口中92%已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74%已注射追加剂。

过去28天确诊的7万7813起病例中,99.7%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2%需要输氧,0.03%在加护病房,0.03%病逝。

截至4日中午,新加坡确诊病例累计120万4184起,死亡病例总计1340起。

相关阅读:

  • 以色列研究:德尔塔或卷土重来 | 染疫为何会丧失嗅觉?复发者可继续服口服药?| 3日新增冠病病例1570起

  • 踏青走吊桥、玩沙戏水,长周末最后一天新加坡人都在哪?2日新增1336起冠病病例,重症减至19人

  • 医生:不明肝炎致肝衰竭率相对高九倍 儿童应预防| 新加坡1日增1732起冠病病例 重症病患减至20人

文:王嬿婷、廖慧婷

摄影:陈来福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493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新加坡鱼尾文 4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