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雅思”“汇款”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都知道新加坡有5条地铁,自1987年首次开通以来,按顺序分别是南北线(红线,1987年开通)、东西线(绿线)、东北线(紫线)、环线(黄线)和滨海市区线(蓝线)。光看到各路地铁各种跑,它们每天都在哪里休息,进行例常检查,生病了又去哪里医?看这帖就全明白了。
运营地铁红线、绿线和黄线的是SMRT公司;运营地铁紫线和蓝线的则是新捷运公司。
SMRT公司因为运营线路较长,分别红线(45.3公里)、绿线(56.7公里,不包括即将开通的大士南支线的6公里)和黄线(35.7公里),有5个车厂,分别是碧山车厂、乌鲁班丹车厂、樟宜车厂、大士西车厂和金泉车厂。
运营20公里长紫线和21公里长蓝线(10月份即将开通另外21公里啦)的新捷运公司的两个车厂,分别在盛港和卡利巴株,也有部分地铁停在金泉车厂里。
01
碧山车厂
Bishan Depot
大家能在乘地铁从宏茂桥到碧山的途中看到这个车厂。它在198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拥有大修设备的中心维修车厂,占地12,000平方米的维修区域,造价高达3亿新币 。
▲李显龙总理(中)视察车厂
关于碧山车厂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发生在2011年8月17日的涂鸦案了。那天早上,SMRT工作人员赫然发现一列北向列车的车厢上,被人喷了“JET SETTER’S”字样,字长超过8公尺,高约1公尺。要知道,在新加坡未经许可涂鸦,是违法行为,要被打鞭的。
虽然办案人员推断涂鸦者是在破坏了碧山车厂的篱笆后,潜进车厂作案的,而且后来有一对惯常四处涂鸦的洋情侣,在网上自爆了一段他们在碧山车厂动手的完整录像,但这起案件就不能完全宣判了结束,因为虽然男子在2016年5月4日,在澳大利亚落网了被判坐牢6个月,但涉案的他的女伴仍然在逃。
▲男子涂鸦中
02
乌鲁班丹车厂
Ulu Pandan Depot
位于金文泰和裕廊地铁站之间的乌鲁班丹车厂,也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碧山车厂拥有的维修设备,主要功能就是夜间存放车辆,顺便做一些检查工作。
顺应发展公共交通潮流,乌鲁班丹车厂将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增建更多轨道设施来停放列车,预计车厂列车容量要提高七成。
03
樟宜车厂
Changi Depot
樟宜车厂和前面乌鲁班丹车厂的功能差不多。两个正好一个在东面一个偏西,布局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
陆交局已经宣布,将在2024年把樟宜车厂建成世界第一个结合地铁和巴士维修与保养设备的“四合一”型车厂,到时可停550辆巴士和220列不同长度的列车。
04
大士车厂
Tuas Depot
2017年6月正式启用的大士车厂,看设计,和其它车厂的没多大区别,可是内有乾坤。有本地第一个双轴式车轮轮廓维修机器,相比之前的碧山车厂和后面提到的金泉车厂和卡利巴株车厂,可在同一时间内维修更多受磨损的车轮轮廓,显然工作效率能提高不少。
▲个月正式启用的大士车厂设有本地首个
05
金泉车厂
Kim Chuan Depot
这个位于巴耶利峇路上段、在2009年启用的车厂厉害了,是新加坡第一个地底地铁车厂。它就在地铁环钱巴特里站和大成站之间,有多少人在上午10点左右乘地抵达巴特里站时,被赶下车的?现在你明白原因了吧,过了客运高峰期,地铁要小休下!
2015年就传出了要扩建的消息。建成后的列车容量将扩大近一倍,从之前的可停放70列列车,增加到了133列。而且为了应付未来需求,还要发展成可停放巴士的“二合一”车厂。
▲内部控制室,是不是很高大上?
这项耗资约23亿元的大工程,预计要到2025年才能完工。到时候上方将会有个足有8公顷的巴士车厂,预计可停放550辆巴士,那附近的后港巴士车厂,就可以置换出来派其它用场了。
▲看起来很宽敞
金泉车厂作为地铁环线(黄线)和滨海市区线(蓝线)列车的维修与中央指挥中心,可以停放77列列车,都是3节车厢那种比较短的。
06
盛港车厂
Sengkang Depot
2003年投入使用、造价高达3亿5000万的盛港车厂,位于地铁东北线盛港和万国地铁站之间,是第一个同时存放了地铁(东北线)和轻轨(盛港、榜鹅)车辆的车厂,也是上述三条交通线路的控制中心。
▲盛港车厂拥有全球第一代通讯式列车控制(CBTC),是2008年引进的,东北线共买了25个。
相比前面说的~金泉和樟宜车厂的土地综合利用,还只是一个设想没有变成现实,盛港车厂从一开始,就规划成了上方土地可供工业发展使用,以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07
卡利巴株车厂
Gali Batu Depot
这个位于新加坡兀兰路,靠近武吉班让地铁站的25公顷车厂,2008年12月开建,直到2015年12月才投入使用,当时可以停42辆地铁。
一个地面车厂,服务的却是全地下地铁线(蓝线),当初为了建它,还掘了广孝山潮州人坟场的1957座墓,是不是也有点想不到?
2015年2月,陆交局宣布扩建车厂,到2019年能停81辆地铁。
现场模拟紧急疏散场景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