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工作的吴先生原想与新认识的女子交欢一场,不料对方只花了三个小时,就令自己步步落入圈套之中。连对方一面都未见着,吴先生就平白损失了1500元,甚至还受到骗徒威胁。
漂亮女生为饵 引人上钩
来自马来西亚,现年27岁,在本地从事建筑行业的吴先生受访时表示,自己是经朋友介绍,才获得女生的WhatsApp联系方式,期间两人仅通过文字和电话交流。
两人在5月11日晚上相识,吴先生形容,在WhatsApp头像上看到许若的照片时,觉得她长相漂亮,但并不惊艳。
通过聊天,吴先生了解到女生名为许若,自称来自台湾,目前就读于本地学府,居住在武吉士一带,但并未透露年龄。值得一提的是,声称来自台湾的许若,WhatsApp号码却来自香港。
吴先生表示许若十分主动,一开始就声明自己讲话直接,说明自己是由于缺钱才无奈做兼职,并明码标价地将发生关系的收费发给他,讲明一晚的收费为300元。对此,吴先生表示没有经验,想尝试一次,便不疑有他地答应了。
相约见面 先后付款三次仍遭威胁
两人约好当晚在武吉士地铁站见面,并通过WhatsApp通话联系。
根据吴先生回忆,他到达武吉士地铁站后收到了许若的电话,并要求他发送一张所在地的照片。 随后对方以自己还是学生,不可以在新加坡收受现金为由,让吴先生到附近的AXS终端机通过支付宝购买价值300元的购物卡(Purchase Card),作为一晚的报酬。
AXS终端机上允许各项添值服务,其中就包括了支付宝。
进入购买页面之前,系统会跳出一则信息,告知用户支付宝卡的序列号和密码都会发送至用户所填写的电子邮箱地址,并提醒用户谨防诈骗。
用户选择继续后,需按要求填写充值金额、电子邮箱地址和联络方式,并确认支付。
许若似乎对这一支付流程相当熟悉,而对支付宝毫无了解的吴先生根据许若的指示,输入了她的电邮地址,令其收到实时验证码并获得报酬。
不料付完款后电话却被挂断,随即拨来另一个未知号码,吴先生接起电话后发现是个男子,对方声称自己是许若的中介,男子表示因许若是在新读书,为了安全起见,需要缴纳保证金,要求吴先生再次购买600新元的购物卡。
吴先生照做后,男子又打来一次,要求他再次购买600新元的购物卡。吴先生表示自己虽然心生疑窦,但仍旧照做,没曾想对方再三打来要求吴先生再交付600新元。
此时,吴先生已经通过三次购买共付出了1500新元,是先前所言的300元一晚的五倍。他表示自己当时感到十分生气,于是拒绝继续付钱。不料男子听后竟在电话中威胁他,若不转钱就找黑帮来对付他,并威胁将会调查他的公司和家人的电话。
面对对方嚣张的态度,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诈骗团伙的吴先生倍感生气,当下向对方放话在原地等他15分钟,让对方出现,不过最终也未等到来人。
黄粱梦醒 报警解决
如梦初醒的吴先生当晚决定向警方报案,事后吴先生又连续收到18通来自未知号码的电话骚扰,而许若也已将他屏蔽。
从认识到被骗走1500元,前后只有三小时。对于自己的遭遇和损失,吴先生表示自己是“生气多过心痛”,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警醒更多人提防类似的诈骗手法。
警方表示,当局在去年一共受理533起性诈骗案件,受骗者总计被骗取超过150万元。
吴先生事后自己上网查询,才发现网上论坛曾曝光过同一套的诈骗手法,而自己后来也同朋友在交友平台上试探,发现这种手法十分普遍。
其实吴先生的遭遇正是诈骗犯的惯用伎俩。他们通常会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者建立关系,然后要求受害者购买礼品卡或购物积分来换取性行为。诈骗犯会在见面之前,引导受害者提供临时密码或激活码,并继续让受害者多次购买额外的礼品卡。
警方也提出三项小贴士提醒公众对来路不明的未知电话保持警惕,谨防诈骗:
1)小心网上的陌生好友,例如网络社交聊天平台
2)不要向网络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3)不要和任何人分享个人付款收据、电子邮件,或购买需要提供密码以在网上兑换积分的卡券
若有公众愿意提供与诈骗相关的信息,可以拨打警方热线号码1800-255-0000或在警方网站上提交资料。若想寻求与诈骗相关的协助,可拨打防诈骗热线1800-722-6688或上网加入“let’s fight scams”运动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