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增14例!疫情可能持续四到五年;变种病毒或致现有疫苗失效……

|本地新闻直通车|

1黄循财预测疫情可持续四到五年

新加坡共同领导政府跨部门对抗疫情工作小组的教育部长黄循财,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举办的新加坡透视论坛上指出,随着病毒变异,现有的疫苗可能失效,人们未来可能需要每年注射冠病疫苗,就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

对于本地近日再次出现社区病例,黄循财表示,和疫情暴发初期相比,新加坡现在能更好地防控疫情。

至于近期输入型病例有增加的趋势,黄循财说,新加坡并没有增加入境旅客人数。

他指出,输入型病例增加主要是因为病毒在各国肆虐,加上病毒的发病率上升了,因此新加坡会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范和保障措施,把输入型病例隔离开来,避免他们渗入社区。

据他预测,新冠疫情可能持续四到五年

2

政府下月发放第二轮补助券

新加坡政府将在下个月发放第二轮的社区发展理事会补助券,协助低收入家庭在疫情期间应付日常开销。

40万户低收入家庭可到民众俱乐部领取50元的补助券,用来购买食物、必需品等。

副总理王瑞杰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推出“社区发展理事会生活补助券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应付生活开销,同时支持本地商家和小贩摊主。

第二轮派发的补助券使用期限是到今年9月


3

民众应对骨痛热症威胁保持警惕

新加坡本地最近的骨痛热症新增病例数量保持稳定,上周新增156起骨痛热症病例,不到去年同期343起的一半,国家环境局提醒民众居家工作期间,持续保持警惕。

国家环境局昨天(1月25日)发文告指出,上个月数据显示伊蚊数量增加了约8%,全岛多个地区的伊蚊数量处于高水平。国人缺乏群体免疫的第三型病毒(DENV-3)和第四型病毒(DENV-4)成为我国骨痛热症主导病毒类型。

环境局敦促每个人对骨痛热症威胁保持警惕,努力遏制骨痛热症传播。

4

无人驾驶付费巴士服务试行

新加坡科学园二与裕廊岛试行无人驾驶付费巴士服务,在这两个地区工作的公众,可直接通过手机应用电召这些巴士,往返工作地点或地铁站更加便利。

新加坡自2015年起试行无人驾驶车辆,这是本地首个上路载客的付费服务

这项由新科工程负责的巴士服务采用“随需而至”的模式,用户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以及乘搭的人数,巴士就会在数分钟后到指定地点载客。

科学园的巴士服务由公共巴士业者SMRT负责,平日早上10时和下午5时之间会往返虎豹别墅地铁站和园区内五个地点。巴士只有七米长,最多可载10名坐客。

裕廊岛的服务则由新捷运提供,但只有在平日早上11时30分至下午2时30分运作,为岛上工作的公众提供往返午餐和工作场所的交通选项岛上使用的巴士则与现有公共巴士相同,约12米长,最多可载26名坐客。

科学园和裕廊岛的收费分别是每趟两角和两元,这与这两个地区其他现有交通选项收费相同。

巴士上会有一名安全操作员,必要时可将巴士从自动模式切换至手动模式。例如,从科学园往虎豹别墅站时会途经西海岸高速公路,由于车流量较大,无人驾驶巴士必须改由车长操作。


5

陆路交通员工可陆续接种疫苗

面向陆路交通员工的冠病疫苗接种工作昨天(1月25日)开展,约8万名巴士和地铁车长、德士和私召车司机等人员,将在未来数月陆续获得接种机会。

陆路交通管理局昨天发表文告指出,首批接种的1万2000人包括巴士和地铁经营公司的职员。他们将在设于裕廊西丰加中学旧校舍和樟宜机场第四搭客大厦(简称T4)的疫苗接种中心接种。

交通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和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杨益财昨天下午参观了丰加中学旧校舍的接种中心,观察接种流程并与在场人员交流。

针对接种工作的目标进度,徐芳达受访时说,当局仍在探讨这方面的细节,但随着更多疫苗运抵我国,当局将继续与陆路交通业者合作,尽可能让越多工友接种。

接下来,德士和私召车司机也将陆续接种。陆交局说,那些支援居家通知运作的司机早前已获得接种机会,当局正与卫生部、德士和私召车业者合作,安排让其他司机接种。


6

42雇主违反安全管理措施被罚款

近期的工作场所相关感染群引关注,人力部透露,当局在过去三个半月检查了5380个工作场所,共有42个雇主被罚款

人力部发言人回复《8视界新闻》询问时提供这项数据,并表示大多数公司都在阻断措施解封后遵守安全管理措施。

本地近期出现三个涉及工作场所的2019冠状病毒感染群。被问及是否会加强检查,尤其是在农历新年期间时,人力部发言人表示将会提高检查的程度,并将继续进行宣导。

人力部上个月也针对交通和仓储行业进行安全管理措施执法行动,因为当局预料到这个行业在佳节期间会有更多活动。


7

近三分之二企业营收跌三成

调查显示,受疫情冲击,本地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去年平均营收同比下跌约三成。虽然经济环境不明朗,但将近七成的企业有信心未来一年能持续运作。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去年10月到11月向1000多家企业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来自建筑、零售、餐饮、旅游和制造业的公司受到冠病疫情冲击最大

不过,有6%的受访企业认为,疫情反而提振业务,这些领域包括物流交通、金融保险,以及资讯科技。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预计,经商环境今年将好转,相较于上一轮的调查,只有8%那么认为。大部分企业也指出,业务需要等到明年才会回到冠病前的水平。

近一半的企业也指出,疫情造成的旅游限制和供应链中断,促使他们缩减国际版图。如今,只有73%的企业有海外业务,低于之前的80%。

调查发现,冠病造成需求上出现的不确定性,以及旅游限制是企业经营业务时面对的难题。此外,人力成本和商业竞争对企业来说还是一大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加大科技投资,以加快数码转型的步伐,并更专注于员工培训。与此同时,企业也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来经营业务。

大部分企业认为,政府去年推出的一系列财务纾困措施缓冲疫情带来的冲击。他们希望雇佣补贴计划、减免外籍劳工税等措施可延长到今年底。

企业希望政府在下个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声明中,能继续提供缓解成本和现金流问题的措施。


END
📍点击下图,查看新加坡疫情趋势

抗疫路上,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