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新加坡?
因为她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
新加坡的隐忍和努力,成功和痛苦,都给这个100%城市化的小国打上了迷人的玫瑰色。
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很短,从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算起,不过45年的光景。但这不代表这就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新加坡古称淡马锡,公元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前后,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至此遇一猛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王子遂赐名Singapura,即“狮子国”,新加坡乃其谐音。
如此算来,新加坡可谓历史悠久。
(上图为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位于新达城的斜对面)
新加坡先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后成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这里,通过一些不太道德的手段与柔佛苏丹签约设立贸易站,并最终将这个小小渔村引向亚洲四小龙之一,自然而然的新加坡也就沦为了英国殖民地,并成为其在远东地区的转口贸易商埠和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很多时候,手段的不道德和过程的不干净都不重要,结果往往超越一切成为主宰,这一点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史丹福·莱佛士最初出现在新加坡的形象是可恶的殖民者,但是,如今,他被新加坡人亲切地称作莱佛士爵士而立雕像于金融区最显眼的位置,而且还是一黑一白两尊。
然后日本人来了。
日本战败,英国人又回来了。
然后成为自治邦。
顺着正常的思维发展,新加坡接下来的方向必然是独立。但事实恰恰相反,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再次并入马来西亚。此次合并异常短暂,仅仅2年不到的时间。
在马来穆斯林风俗中,如果丈夫对妻子说三次“塔克拉”,就代表彻底休妻,从此再无复婚可能。新加坡的独立之路看上去多少带有这样的色彩——在讨论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时,马来西亚国会上、下两院在同一天三读法案,等于宣布“塔克拉”三次。
在李光耀的回忆录里,他写道:“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别人强加在它头上的。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很奇怪的理论是不是?那么多的地区拼死拼活闹独立,新加坡却宁愿成为人家的一个邦而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但是,李光耀同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新加坡不过一城一池,包括水在内几乎所有资源都依赖邻邦;虽然国家小得可怜,却拥有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其他国家地区使用多种语言的外来移民;新加坡居民以华人为主,周边却有1亿多马来穆斯林——
《红楼梦》里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但是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一城建国的新加坡,退潮时,国土面积只有647平方公里,没有腹地可言,连饮用水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虽然签了几十年的供水合同,但人家一不高兴就拿水来说事来点小威胁,搞得人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人在高压之下必有勇夫之为,国家亦如此。当发现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之后,新加坡的崛起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因为别无选择。
虽是一城,却有国之风范;虽是小国,但漫步新加坡街头,从金融区到滨海区,从牛车水到小印度,从红灯区到圣淘沙,她的包容有着让人感动的力量。
在新加坡,我们住在皇帝好友Mr.good家。吃过早饭,刷卡进地铁站。
新加坡地铁上的座位有两种颜色,墨绿色的是给“有需要乘客”预备的,浅绿色的是给普通人预备的。Mr.Good说在浅绿色座位上你可以不让座,但是如果你坐的是墨绿色的座位,就需要随时给有需要人士让了,不然会遭人谴责。
我俩搭乘MRT EW线在Raffles站下车,穿过Raffles酒店,然后开始城市观光。
Your Singapour!喜欢这个口号,充分表明了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
鱼尾狮(the Merlion)。其实,鱼尾狮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幸福的一家四口,爸爸在圣淘沙,名气最大的是位于金融区的妈妈,妈妈背后是小狮宝宝,还有个大宝宝在新加坡的某座山上。
新加坡人口太少,所以政府号召要“好好做人”,一家四口鱼尾狮便是此背景的产物。
上图为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鱼尾狮妈妈,身高8米,体重40吨,由雕刻家林南先生(也有翻译成林浪新的)和他的两个孩子共同完成于1972年5月。
鱼尾狮前永远都是人山人海,建议站在下面的台阶上拍照,可以有效避开人群。
滨海艺术中心(The Esplanade),与鱼尾狮隔河相望,是新加坡第二代地标建筑,宛若从中劈开的大榴莲,故得名——还是大榴莲。
财富喷泉由四根高达13.8米的青铜巨柱共同顶起一个青铜圆环,直径达21米,整个喷泉占地1683.07米。其设计取意于佛教和印度教的曼荼罗思想,巨环的坛场象征完整与圆满,乃无尽的力量源泉。根据风水说,新达城处利于聚财,喷泉周围地面有12生肖图案,据说绕着喷泉走三圈会带来财气。财富喷泉周围有五栋建筑物,上面分别用英文标出1-5的数字,代表人手的五个手指,位置也是按照手掌型布置,寓意为将财富尽握在掌心的意思。
1998年,财富之泉作为最大的喷泉被收录至吉尼斯世界大全。
然后就是圣.安德烈大教堂(St.Andrew’Cathedral)。教堂位于city hall隔壁,建于1856年至1861年间,由Ronald MacPherson上校设计,印度囚犯劳工建造完成。教堂通体洁白,有着令人炫目的圣洁感。据说此效果是由于使用了Madras Chunam(一种有石灰壳、鸡蛋白和糖的混和物)的结果。
白衬衫和红色波点裙的搭配还蛮适合在洁白的教堂前拍照的,度假感一流。
City Hall。这座落成于1929年的市政厅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荷兰建筑。在市政厅前面有一块指示牌,上面画着新加坡市区的两条徒步线路,可以参考。
市政厅隔壁是美术馆,大门的设计很有意思,是一张凝固的渔网。
然后,我俩开始寻找传说中的Raffles place(莱佛士登陆点)。
故事因此而生。
我们向一名三轮车夫打听去处,对方很得意地说,你是要看白的还是要看黑的?
我们有些懵。问,白有何说法?黑又有何说法?
对方答道:白的就是假的了。
原来如此。于是我们开始真假莱佛士之行,不料绕了近两圈,还是只看到一座白的。
瀑布汗——
转出维多利亚剧院,眼前赫然一尊黑色雕像,绕到前面一看,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黑莱佛士是也。这里也是当时真正的登陆点。
我俩搭乘190路公交车去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部分无人售票车会分段收费,所以一定要注意在下车时也要刷一次卡,否则估计会被按最长路段收取费用)。
乌节路于新加坡,就像南京路之于上海,是购物娱乐一条街,而且吃食丰富,口味众多。对任何人而言,这里都堪称一道盛宴。值得一提的是詹爷爷的榴莲味雪糕真的好好吃啊。
有人去乌节路是为了购物,我们去的目的是盖邮戳。乌节路邮局造型颇为后现代,纯黑色的外观点缀着艳丽的红蓝色,非常的与众不同。我们到达时已是午后4点半,邮局门上写着周末4点下班。皇帝不死心,隔着玻璃门发现里面仍然有工作人员,遂绕道后门,敲开门后跟对方说明来意,竟然破例给我们盖了这枚宝贵的邮戳。
位于乌节路上的总统府
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当年下南洋的中国人在新加坡河以南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直落亚逸街)定居,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唐人街。由于当时那儿的每家每户都得拉着牛车到安祥山的史必灵路取水,故得此名。
新加坡虽然是个弹丸小国,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包容性,在这片迷你土地上,我们既可以充分感受到一个发达国度的现代化和便利,又可以轻易接触到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马来文化、印度文化等,实在是堪称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