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加坡,我不再是菁英

“一整本菜单都是我和设计师合作,设计师排版然后我做校稿动作!”——一位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毕业生Jessica(化名)聊起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翻阅著菜单口吻中听得出自信,因为这些设计全由她亲自监督,这位Jessica同学高中毅然决然到新加坡留学。

在国内可说是佼佼者的她,

在那里却碰壁了!

在国内从小就补习,跟现在很多小孩一样,从小上什么英语补习班,一路上到大,一直到初中毕业之前,都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好,一到新加坡考第一次入学考试,就是当地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碰到了她人生第一次的10级分(没能得到满分),应该是11分。

“从没想过自己会遭遇如此挫败,因为新加坡双语教育下,竞争更不容易,却也让我看到了国际观。”

因为新加坡教育中西合并,

因为新加坡讲究的是菁英教育……

“菁英”新加坡教育代名词

因为新加坡大举招揽国际菁英学生,“菁英”就是新加坡教育的代名词!

竞争就从幼儿园开始,当幼儿还在幼儿园,寓教于乐的同时,新加坡已经启动菁英教育,双语教学外已经涵盖自然科学、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接下来的教育更不用说。

新加坡政府认为有必要为不同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的学生,

安排不同的学习课程。

而成就“菁英教育”的,

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分流……

小学

从幼儿园开始就启动双语制度,小一就已经偷偷分班了,小六还有一次离校会考。

中学

小学中学义务教育长达10年,要往上考大学还得先经过GCE考试,以及大学预科教育,就是要筛选下菁英中的菁英。

大学

尤其公立大学仅仅5所,为了挤进大学,因此从小就开始培育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小四分流” 制度,也就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分班。

虽然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所有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很多小学在小一就已经偷偷分班了。

因而在国内中学阶段常见的能力分班和校内外补习现象,在新加坡提前到小学阶段便发生了。

分流之中,

还有号称新加坡最“神秘”的考试!

在10月对于新加坡中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有很多考试贯穿,甚至就集中在这个月。

其中就包含号称新加坡最“神秘”的考试——传说中只有1%孩子才能通过的精英选拔——高才班选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GEP)。

参加的孩子只有小学三年级,

能够最终进入高才班的学生更是百里挑一!

GEP选拔在新加坡是一项非常严肃的考试,第一轮选拔的时候,学校老师还可以参与监考,第二轮选拔时,所有工作将由教育部直接接手完成。

同时,新加坡不鼓励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借此通过考试,所以市面上的GEP考试资料非常少,这也让通过这项考试的难度变得更大了。

GEP考题

一般情况下,在数学方面表现亮眼的学生,进入GEP班的概率更大。

尽管如此,为了让孩子能在GEP的筛选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家长不惜砸重金,每个月花数千元让孩子修读预备班……

执著于“菁英教育”的压力

新加坡目前只有6所公立大学、5所理工学院,造成一种由上到下的压力,就是说你知道你的出路(大学)就是有限。

“菁英教育”国情的产物

菁英教育下的结果,让新加坡竞争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以2012年全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考试来看,新加坡就拿下第一名,韩国日本皆被抛在后头!

不过分析后发现这项考试中,高低分组学生差了275分。

相较于实行平等教育的芬兰,高低分组学生只差67分,明显看得出来新加坡资源集中少数人,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合其他国家吗?

新加坡这套本来就不具有通适性,

因为过早分流!

过早分流过程里面,因为你想想看你可能小四就被定位了,再来小六又被定位一次,你的定位又没办法像社会,这么多元发展,他分的课程也没那么细,所以你可能在某些地方被限制住了。

可是,菁英教育真的好吗?

新加坡从小塑造竞争环境,但民族性不同国情不同,恐怕不是一句话说得这么简单!

新加坡地很小,但野心很大。政府为招商引资做了很多他国做不到、不敢做的事:为石化填海造陆、为科技制造划专区……

新加坡人很少,却极具魅力。为了充实国家竞争力,积极打造高等教育以及移民政策……

面对全球变化迅速的环境,仅为“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为自己定下原则:永远不要安于现状,把身上的“热情”和“价值”完全发挥、燃烧殆尽直到巅峰,才能让自己身强体壮的职涯黄金期,不留下未来的遗憾。

新加坡说:

出于国情,我只需要人才!

“唯才是用”依然有效

“唯才是用”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因素,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对吸收人才的重要判断,至今依然有效。

“新加坡是个唯才是用的社会。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功绩、努力与良好表现升任高位。他们是一群紧密联系并协调有致的坚强核心。如果这300人同乘的珍宝机坠毁,新加坡也将解体。这反映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领导层之微小。我们必须,且我们必将之扩大。”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这种对治国人才近乎偏执的态度,贯穿李光耀的政治生涯,也成为了治理新加坡的关键理念。

他在自传《李光耀回忆录》第二册的结尾时指出,新加坡要减少失败的风险,就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包括“唯才是用,尤其是政府领袖,必须由最能干的男女担任”。

但是,请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新加坡岛民不一定各个都是

上层流的精英阶层!

“保底不封顶!”教育的网兜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无法保证学生成绩全都处于顶尖水平。

在实行精英教育的同时,新加坡还秉持着“保底不封顶”的理念,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或局限他们的机会……

而是尽量扶持有需要者,

帮他们实现潜能!

那么什么是保底不封顶?

保底:

贫富悬殊固然会带来教育不平等问题,新加坡政府能做的是在经济上扶持底层的学生,尽量扶持有需要者,帮他们实现潜能。

每个孩子起跑点都不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能确保他们都能顺利完成这场赛跑。

对于有人提议名校应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设指定学额,以确保平等性,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曾公开表示并不认同此做法。

他认为许多名校已努力吸引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合格学生报读,以让学生群体的背景更多元化,并促进他们相互交流。

“我们应该继续鼓励这些学校那么做(吸引低收入家庭合格学生),但设指定学额会发出错误的信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我们的社会理念,甚至会被视为是一种偏袒。”

不封顶:

同样不少新加坡人认为要解决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从高成就的学生方面着手,比如禁止补习。

不过,王乙康认为这与新加坡教育制度理念不符。

“新加坡教育,不局限学生的机会,不会为学生的成就设顶限,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

新加坡表现不佳的学生比例是全球最低之一。

因为在新加坡,无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本地学校都会给予辅助,因此新加坡学生的表现能够超越他国学生。

新加坡人如何看待“唯才是用”?

将近90%的新加坡人认为新加坡是个唯才是用的社会,只要肯勤奋努力,人人都有平等机会成功致富。

同时,新加坡亦在

拓展“才”的宽度!

“一纸文凭固然重要,但与其马上支付高昂学费报读私立大学,还不如先掌握技能,不让自己轻易被科技取代。”——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

对于文凭的重要性,王乙康部长认为文凭还是有一定地位。但无法顺利升大学的学生,应该慎重考虑是否要支付高昂学费来报读私立大学。

掌握新科技,

未必是唯一途径!

王乙康的建议:很多工作我们需要用科技,但我们不需要成为科技的人才,通常我们应该学一些让我们更加胜任我们的工作的这些训练,这些技能。

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今一些新加坡人也更倾向选择职业与技术教育,

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业者进行招聘时,

也已经不在把大学文凭视为求职者的必备条件……

王乙康本身拥有经济系大学文凭和商业管理硕士文凭,对于“唯学历论”,他明确表示过反对:

“一个部长要做好他的工作,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凭。一些人更倾向选择职业与技术教育,而瑞士的金融机构的领导人,有许多就出自这样的教育背景。”——王乙康早前接受《星期天时报》采访时所言。

王乙康相信,随着人们对文凭越来越不看重,新加坡迟早会出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总理:

“再等一等吧,我们现在只是第四代(4G)领导。情况终究会改变的。”

未来人们将逐渐改变过度重视学术成绩和学历的思维,而诞生于新加坡的“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就是要改变人们对成功抱有过于狭隘的定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