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新加坡有家吗?那个住的地方叫家吗

今天收到小粉的投稿,又或者说是倾诉,总之她问老狮 :这个住在新加坡的屋子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它?“家”?似乎它并不是,因为我的理解“家”应该是精心打理和呵护以及属于自己,又或者有父母每日督促上 学/班,晚上有点做好饭等著回来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只花了几百块钱租下来的一个房间,用来将就和临时过渡的“住处”。

这里已经是我不知道搬了多好次而找到相对满意的房子,而它也是我现在临时的家,在这个所谓的住处,我暂时比较满意,只是那个像极了铁笼子的通风口,被称之为 窗户,那两片“麻布”被称之为窗帘。

当老狮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脑海瞬间闪现当年来新加坡留学的画面,孤苦伶仃的拉着行李箱走出樟宜机场的那个刹那,举目无亲的担心没有自己的朋友,躺在昂贵的学生宿舍里咨询著身边舍友该往哪里搬 “家”

十多年过去后到现在依然找不到曾经学校安排的学生宿舍,想想后来一次次的搬家让我对生活标准一层层减退,什么独立房间学习桌,已经降落到不被二道贩子欺骗就已经谢天谢地。

拼凑的合租小伙伴们,你们现在还好吗?虽然当年你们一个个提前离开,有回国的、也有提前转学的,虽然你们早早的离开了这个所谓的“家”而我承担着整套房子的费用,但现在想想曾经短暂的时光,还是那么怀念。

我竟然在这么破的楼里扎根那么多年,不过也在这栋楼里认识了很多好友,那时候的蜗居生活,有苦有乐陪我走过了十年

— 小乔

现在虽然已经有了稳定工作,有了女朋友但对这个“家”总是有种“莫名的感觉”,有人说租赁是给别人还贷,有些人说花钱买房就是还贷和出房租x2,而在我童年记忆里,无论这个房子是不是我们买的,只要有父母的地方,那都是我曾经的家。

当我们在外奋斗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老房子

也是我们一直怀念的家

也许很多朋友不认同老狮的观点,但老狮就是那种怀旧和传统的男人,记得老板带着女儿和我开车出门的时候,他问自己的女儿:宝贝我们住这边好不好,我们买这个房子行不行,你喜欢这里吗?

而他几岁的女儿却很现实的说了一句:当然好啦,这么棒的房子,但是爸爸…你有钱吗?

爸爸,我想住这样的房子

当时老板的眼里有种(我想把全世界都给你,而自己却没能力的无奈),但是老狮看的出,他的女儿只是开玩笑的学着大人的态度,而在他们身上我却看出了幸福,其实“家”就是有家人陪伴,无论我们住在哪里,只要有他们在身边,一切都是无所谓的。

当然这只是在外人眼里,而在他们自己的眼里,我相信“家”就是:房产证,只有它在那些世俗眼里才是真正自己的家,而它才是家的身份和尊贵的象征。只是它在新加坡却让我们这些海漂族梦寐以求,奋斗的目标,向往的方向

而在老狮的眼里,“家”就是快乐的意思,也许这样的人已经不复存在,那些颠沛流离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也将面对,家就是房产证!!!

新加坡和北上广没什么差距,即使房价上有争议,但工资上同样有数字的差距,那些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不妨来新加坡试试,这座火焰狮城,多少年轻女孩为了赚快钱而沦陷,多少新一代妈咪为了自己孩子,而付出青春蜗居在这边当“陪读妈妈”,又有多少为了高薪而放弃国企,却要牺牲整个家庭只为那可悲的$数字,又有多少达官显贵的富家子弟在这边浪费著青春年华。

文字能带给的只是百分之10的渲染力,而亲身体验过后却再没有后路可退,如果真的要出国首先我们要放弃“大家”组建新的家庭,而这个“家”你真的适应的了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