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一系列重大工程也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连接拉萨和林芝的拉林铁路开通、北京—乌鲁木齐的京新高速全线建成通车、白鹤滩水电站登顶“水电珠峰”、中缅国际通道云南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贯通……很多国家的媒体在关注中国这些新“国家名片”和“世纪工程”,感叹中国为何有能力建设这么多的“大国重器”,羡慕中国能制定并落实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一些国际学者也在探讨,是什么样的领导能力和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能上演一个个经济奇迹。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扩大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不仅造福中国民众,也给很多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正如尼日利亚新闻文化部长所说,“50年后,我们的孩子还能享用中国帮助修的既安全又舒适的铁路”,国家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这些民生工程。
“基建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新发展理念”
中国的这批新基建项目让人目不暇接:7月1日,全长约130公里的贵州省正习高速全线通车;6月30日,全长2800余公里的京新高速全线通车、中缅国际通道云南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贯通; 6月28日,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徐州地铁3号线通车运营、全长约276公里的贵州都安高速正式通车运营;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通车、浙江开通首条自主建设运营的电气化铁路、湖北荆门至荆州铁路开始架梁……
全长435.48公里的拉林铁路6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做了如下报道:“现在,去西藏的游客首次可以在高速铁路上欣赏高原美景。拉林铁路历史性地实现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的覆盖。在世界屋脊建设高速铁路绝非易事——该线路90%部分都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整个工程耗时6年建成,有47条隧道和121座桥梁……”CNN称,拉林铁路是中国快速扩张、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的一小部分——高铁网络正连接着中国的大型城市群。文章还评论说,“中国政府将高铁建设视为国家经济实力和日益繁荣的象征,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来说,高铁也是社会凝聚力、政治影响力以及将不同地区融入发展主流的有力工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奥利维亚·张表示,“这些新铁路的建设是中国政府‘整合巨大的全国市场’宏伟计划的一部分”,这也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德国媒体“lok-report”介绍称,拉林铁路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完工,不仅担负着客运、货运等民生功能,也对西藏地区的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泰国《曼谷邮报》近日刊文称,中国前所未有的铁路投资热潮将至少再持续15年,其高铁网络的长度将增加近一倍,到2035年,中国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而这一年将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愿景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文章还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已经与高速列车的名号连接起来”。
国际媒体还把目光投向刚刚建成发电的白鹤滩水电站。“德国之声”称,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未来该水电站一天的发电量将满足中国1亿人口一天的生活用电。文章说,中国过去依赖煤炭发电的地区正积极寻找清洁能源以推动经济发展,白鹤滩水电站正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大民生项目。德国媒体“nd-aktuell”的一篇文章还提到,国际能源署对中国在水电开发领域的国际贡献十分肯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为非洲 70% 和拉美约50%的新建水电项目提供资金。德国媒体还报道说,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恰逢中国共产党庆祝成立百年,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贺电中称,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俄新社近日在题为“前所未有的跨越——中共辉煌成就”的文章中称,中共一直在国家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中国人民与迎来建党百年庆典的中国共产党共同前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之最”:中国是世界第一桥梁大国;中国汽车生产量世界第一;中国建造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中国还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性大型海洋馆——西宁海洋馆(海拔2200米)以及世界最大的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俄罗斯《消息报》刊文评论说:“亿万中国人民现在享受着 30 年前不可想象的繁荣。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有信心到2030年缩小与美国间的差距。”
美国学者:真的很羡慕中国基建发展……
俄罗斯“自由媒体”6月29日发表题为“印度和中国:世界大国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选择?”的文章称,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几乎同时“起步”,现在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发展——中国的人均GDP几乎是印度的5倍?文章特别强调,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中国,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还修建了贯穿全国的高速公路。除此之外,中国在5G网络、空间技术等方面也有惊人表现。谈到中国的成就,俄媒认为,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共正指导着国家的所有社会经济进程,中国人民也从国家的发展中不断受益。
“敞亮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和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可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切实的表现。”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这些亮眼的建设令人钦佩,更吸引着全球游客前往中国。早在2014年,有一项统计数据就让人感到惊讶:中国在此前3年时间的水泥使用量,居然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使用量。中国98%的主要城市地区都有高铁,许多城市还有地铁。文章还评论说,中国的这些工程壮举之所以成为可能,要归因于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康奈尔大学专注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历史学家康帕内拉说,“真的很羡慕中国……随着对污染、债务和过度建设的认识增强,中国正日益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如风力发电等”。彭博社称,中国拥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高超的工程技术和在国内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积累的经验。
美联社称,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计划增建数百个机场、电站,以及其他标准基建项目,而美国现在使用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前建设的、已十分老旧的交通和电力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只建造了一个主要机场——丹佛国际机场。美国彭博新闻社称,从前总统特朗普执政开始,美国官员就一直承诺“将迎来基建潮”,但现实并非如此。按照规划,到2035年,中国铁路网的长度足以绕赤道5圈多。相比之下,在铁路方面,近年来,美国两党都在努力建设纽约和新泽西之间的“门户”铁路隧道,但这项长期寻求的努力也失败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7月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等各项事业都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金主投资某个项目,想的是要马上“逐利”,否则这个项目就难以做成。王义桅说,有些国家现阶段在基建方面就像一盘散沙,组织不起来,而中国恰恰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国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可以形成强大的工业体系,“从火柴到火箭,从味精到卫星,从螺母到航母,从水电站到空间站”都能自己造。他还表示,中国老百姓勤劳智慧,加上中国政府提倡工匠精神和拼搏精神,可以说,体制、产业、技术、资本、人力等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让中国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
谈到中国近些年完成的基建大项目,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一个国家经济上行的时期,必定会有很多国家级的基建项目,如日本1964年举办奥运会前开通新干线,同时期还建造大量的水利设施,在美国帮助下推进卫星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这些年几乎看不到日本在建哪些大项目,甚至产业链也难有新的建设。
陈言表示:“一个国家的政治及社会稳定非常重要,我和日本企业高管接触比较多,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与日本不同,中国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且政治稳定。日本则是走马灯般换首相,或让不懂经济的人当政,因此无法完成既定的发展规划。而从人才的角度看,中国现在学理工科的人远超日本,这让中国的大工程背后有很强的技术革新保障。”还有日本朋友和他感叹:“中国完成扶贫攻坚战,也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
“高铁建设一直是中国的骄傲”
俄中友协滨海分会执行秘书安德烈·卡拉钦斯基近日撰文说,中共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出执政党的务实立场——为人民谋福利,“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全球积极帮助很多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尼日利亚新闻文化部长赖伊·穆罕默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许多重要领域帮助尼日利亚,特别是在基建方面,尼方对此非常感谢,并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感到自豪。赖伊举例说,尼用35年的时间才完成阿焦库塔至伊塔佩铁路约326公里的建设,但在与中方合作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完成拉各斯到伊巴丹156公里的“双线标准”铁路建设。他还动情地表示:“在世界任何地方,没有基础设施就无法发展。50年后,也许我们很多人都不在了,但是我们的孩子还可以继续享用这条既安全又舒适的铁路,靠这些工程促进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在世界5个洲的数十个国家有铁路合作项目,如已开工建设的匈塞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泰国《曼谷邮报》文章认为,高铁建设一直是中国的骄傲和对外合作的重点——可以向国外输出技术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在王义桅看来,中国把开发性金融用到极致,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大型基建项目、民心工程一般来说花钱多,国外的商业资本、私人资本不愿意干,中国在海外投入建设前也会长远考虑,算好总账。如印尼的雅万高铁项目由中印尼企业合作建设和运营,中方提供贷款。该项目融资多周期长,很多西方国家干不了,而我们国家产业链完整、资金雄厚、经验丰富,合建高铁的同时还能做好沿线的房地产和旅游开发,加快形成当地高铁经济走廊,造福印尼广大民众。
【环球时报驻尼日利亚、新加坡、奥地利、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 姜宣 辛斌 夏雪 柳直 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